尊界與蔚來的爆胎測試“約戰”:一場技術較量的背后
事件背景:從發布會到CEO隔空喊話
2025年2月20日,華為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布會上,余承東展示了尊界S800在時速120公里、左前輪爆胎且路面濕滑的情況下,車輛仍能保持穩定行駛的技術能力。他提到,前輪爆胎的操控難度高于后輪,并稱蔚來ET9此前發布的160公里時速后輪爆胎測試“表現不錯”。
當晚,蔚來董事長李斌通過社交媒體回應,承認尊界S800前輪爆胎測試的出色表現,同時公開了一段蔚來ET9在時速150公里以上、前后輪同時爆胎的測試視頻。他表示,后輪爆胎容易引發甩尾,危險性更高,但蔚來“沒有只做簡單的測試”,并邀請余承東“作為安徽老鄉一起上車親自驗證”。
技術對比:前輪與后輪,誰的難度更高?
從技術角度看,前輪爆胎對車輛穩定性的威脅確實更大。前輪直接參與轉向,爆胎后易導致方向失控,尤其在高速狀態下。尊界S800通過“途靈龍行底盤”的分布式電驅動和線控轉向技術,在0.2秒內響應爆胎信號,并通過扭矩分配和懸架調整保持車身穩定。
蔚來ET9則依賴“天行智能底盤”的線控轉向和全主動懸架系統。其VMC智算平臺能在300毫秒內協調十余個底盤執行器,避免爆胎瞬間的方向盤扭力突變,并抑制用戶誤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蔚來公布的測試條件更為復雜:除前后輪同時爆胎外,還包含彎道爆胎場景,且最高測試時速達到160公里。
CEO親自測試:營銷噱頭還是技術自信?
李斌與余承東的“約戰”,本質是兩家企業對技術話語權的爭奪。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強調尊界S800的“行業首個前輪爆胎不失控”,而李斌則通過更高時速、更復雜場景的測試視頻,試圖證明蔚來的技術儲備更全面。
事實上,CEO親自參與高風險測試已成為車企營銷的新趨勢。李斌早在2024年12月便駕駛ET9完成160公里時速爆胎測試,并調侃“做車太費CEO”;余承東此次雖未上車,但通過實景演示強化了華為技術的可信度。這種“老板帶貨”的模式,既能吸引流量,也能直觀傳遞技術實力。
市場影響:高端電動車競爭進入“安全賽道”
尊界S800與蔚來ET9的定價均瞄準百萬級市場,目標客群對安全性能的敏感度極高。華為通過“天使座主動安全防護”和“全域融合架構”,強調對冰雪路面、極端碰撞等場景的預判能力;蔚來則憑借“天樞系統”和線控技術,實現高速爆胎下的車身穩定。
兩者的技術路徑差異明顯:華為側重多域協同的中央控制,蔚來偏向分布式執行的快速響應。例如,尊界S800的底盤可兼容四電機動力和900V高壓系統,而蔚來ET9的線控轉向完全取消機械連接,為智能駕駛預留更多空間。
消費者需要關注什么?
1. 場景覆蓋的真實性:車企公布的測試條件是否貼近日常駕駛?例如,尊界S800的“對開路面爆胎”模擬了極端濕滑環境,而蔚來的“彎道爆胎”更考驗動態平衡能力。
2. 技術冗余與成本:線控轉向、全主動懸架等技術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長期驗證,且維修成本可能高于傳統機械結構。
3. 數據透明度:例如,蔚來ET9的“170公里時速爆胎測試”僅提及偏航0.1度,但未公開車身擺動幅度等細節。
較量的贏家或許是消費者
尊界與蔚來的“隔空交鋒”,本質上推動了行業對安全技術的重視。無論是華為的全域融合控制,還是蔚來的分布式執行,最終目標都是降低極端風險對駕駛的影響。至于“CEO約戰”,不妨看作一場技術演示的加碼——當老板們愿意用自身安全為產品背書,至少說明他們對技術有足夠信心。
普通消費者或許不必糾結“誰更強”,而應關注自身需求:若常跑高速,可重點考察爆胎應急能力;若多在城區通行,蟹行轉向(尊界S800支持16度靈活轉向)或更實用。畢竟,安全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合不合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