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對美加征關稅之后,特朗普的“反制”措施也如約而至。
北京時間4月8日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昨天,中國發布了34%的報復性關稅,這是他們已經創紀錄的關稅。基于此,如果他們在4月8日之前不撤回對美加征的34%關稅,那么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華征收50%的額外關稅!此外,與華的所有談判都將終止!與其他也要求舉行會談的國家的談判將立即開始。”
坦白說,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是汗毛倒立。
以前互聯網上流傳的段子是稱特朗普為懂王,但依我看,他更像是一個瘋王。
50%的額外關稅意味著什么?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如果我國堅持對美實施34%的關稅反制,那么美國就會對我國的關稅額外提升50%,并且停止和我國的所有談判!
先不說談判,僅僅是美國對華總關稅,就已經來到恐怕的100%!
這在全球貿易歷史上,都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最終這將會掀起怎樣的風暴,一切都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歷史已經無數次告訴我們,國與國貿易分歧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更可怕的熱戰。
瘋王特朗普,恐怖如斯。
首先,特朗普的這段帖子有兩個重磅消息。
第一就是要求我國取消對美關稅,否則要以50%的額外關稅繼續回擊;第二,特朗普在帖子的最后還威脅說,要取消和我國的貿易談判,并已經在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
這段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威逼加利誘。
怎么處理,其實是非常棘手的。
一方面,潑出去的水哪有收回的道理;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如今已經成了一個瘋子,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但大概率,他說出來的話,是真的能夠兌現的。
而從時間上來看,特朗普僅僅只給了我們一天的時間商量對策,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余地,這盡管像特朗普的風格,但更像一個瘋子。
如今面對瘋子的出招,我們能夠怎么辦?
不答應,后果是什么呢?100%的對華關稅,這幾乎意味著徹底斷絕了兩國的貿易往來,這對我國這樣一個制造大國而言,其影響力,顯然是致命的。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美國也會受到傷害,但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顯然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對此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已經說的非常透徹。
最近李顯龍在公開場合談及對關稅的看法。李顯龍說,你的對手正在征收關稅,但雙方都會受到傷害,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冷靜,什么都別做。因為如果你做了什么,也會傷害你自己。
李顯龍進一步說,在1930年代,當經濟陷入蕭條的時候,美國頒布了霍利關稅法,它觸發了類似的其他發達國家的關稅壁壘,世界貿易一落千丈,加深了經濟衰退。它在許多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甚至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李顯龍的話非常深刻,簡單來說就是兩個核大國,一旦彼此互相傷害,最終可能走向無法挽回的結局。
事實上,危機已經四伏。
在剛剛過去的周一,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收盤跌幅分別為7.34%和9.66%。
其中港股的跌幅更大,恒生指數開盤跌9.28%,恒生科技指數跌11.15%。匯豐和渣打一度下跌15%和18%,到下午收盤時,恒指下跌13.22%,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跌17.16%,這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港股最大的單日跌幅。
面對全球性的股市大跌,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向記者表示,針對中國對美的關稅反制,除非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不會達成協議,我愿意達成協議,但他們必須解決自己的順差。
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仍然是中美貿易分歧的核心問題。
為什么特朗普一定要求我們解決自己的順差問題呢?
去年,我國的貿易順差有近萬億美元,其中有3610億美元都是直接來自美國,這意味著去年一年,在去掉我國進口美國的商品之外,我們仍然賣給了美國3610億美元的商品。
換算成人民幣的話,高達萬億,僅僅是這一項,就為我國提供了差不多0.7%左右的GDP體量。
當然,美元的重要性還不僅僅是GDP增速這么簡單。
要想理解特朗普為何如此看重他國對美的順差,我們就必須要明白二戰后的全球貿易秩序。
今天很多人都說特朗普要顛覆現行的世界秩序,那么過去的世界秩序是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一是以美債為價值之錨的全球貿易體系,二是以我國制造業為生產的供應鏈體系。
二戰之前,全球的貿易體系都是金本位。但我們知道金本位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金子是固定的,它和人類不斷增長的財富總量難以掛鉤,最終就會導致黃金通縮,人類財富增長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
金本位有一個最大的弊端,由于黃金是稀缺的,是總量不變的,所以會出現世界各國爭奪黃金財富的情況,陷入商業叢林法則的惡性競爭,用今天時髦的詞來說,叫做內卷。
后來,美元取代了黃金,成了全球貿易中的通用結算貨幣。
美元的好處在于,理論上,它可以讓人類的財富增長不受時間限制,經濟發展再快,也不會有印鈔更快,最關鍵的在于,賺美元更容易,你想要,隨時可以印。
而二戰之前,強國是滿世界搶市場搶訂單,英國人為了做生意,可以用大炮轟開國門,二戰后,在美元本位的情況下,不需要通過武力,全球自由貿易成有了前提。
這就像今天我們都熟知的八小時工作制一樣,它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人類不斷演變吸取教訓,總結出來的。
但問題在于,美元能夠一直無止境印下去嗎?
當然不行,因為美元的發行量是受債務規模約束的。
目前美國債務已經超過34萬億美元,每年僅僅是利息就高達一萬億,這已經超過美國一年的國防預算,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按照這個速度下去,美國就會破產。
過去我們認為,美元是霸權,是天下苦美元久矣;但反方向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真的是苦美元久矣,美元早就被其他經濟組織替代了。
而現實情況是,盡管目前有很多經濟組織,例如經合、東盟、歐盟、非盟,但他們仍然用的是美元作為國際貨物結算。
而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部分民意,就恰好相反,是美元苦天下久矣,因為長期的“出血”貿易,導致美元“貧血”,購買力不斷下降。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美元要想替代黃金成為國際結算貨幣,必然要為全球提供流動性,但大規模流通全球,又必然難以維持貨幣的穩定。
如今特朗普跳出來,也就是為美國“鳴不平”。
特朗普在很多個場合都說過,美國的貿易逆差太大,他國一直在占美國的便宜。
但現實,也不完全是特朗普這樣的認知。
事實上,盡管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逆差國,但美國通過貿易流通到全球的錢,最后很多仍然回流到了美國,他們在美國的股市,他們在美國的國債。
但股市和國債,是普通人玩得轉的嗎?當然不是。
這也就導致,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美國的確也吃到了紅利,但吃到紅利最多的,毫無疑問就是華爾街那幫人。
貧富差距太大太大,這是今天美國的現狀。特朗普要做的,就是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引進制造業回流到美國,讓美國更多普通人,也能夠吃到“全球化”的紅利。
只不過這個全球化,是特朗普重塑之下的全球化。
過去我們生產商品賺小錢,華爾街那幫人運籌帷幄賺大錢;但現在特朗普不干了,要讓美國普通人也來生產商品,甚至還要讓華爾街那幫人不那么賺錢。
特朗普要想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就一定會觸碰到我國以及華爾街的利益,如此分歧也就產生了。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如果特朗普把對華關稅真的再加50%的話,對我們而言,其災難性也會成倍增長。
談判,可能還是解決當下危機的最好辦法。
根據美國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賽特透露,目前已經有50個國家就關稅問題尋求與白宮進行磋商,這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共贏,重新分配協議,以避免內卷。
但我們的問題在于,特朗普只給我們留了48小時時間(美國時間),時間緊迫,而背后又關乎數千萬人的生計和工作崗位,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很難很難。
我們必須要明白的一點是,美國作為全球貿易逆差提供國,其角色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看起來,歐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歐盟是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貿易逆差,歐盟會提供給我們嗎?
答案是不會。
從數據來看,歐盟每年給我國提供了差不多290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但這里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歐盟還在美國那里獲取了1500億歐元的順差。
換句話說,沒有美國,歐盟也難以承受和我國的巨額逆差。
盡管歐元也是世界第二大國際貨幣,但逆差就意味著巨額債務,而美元的國際性更強,可以撬動的杠桿,顯然也比歐盟多得多。
如今在特朗普的帶領下,美國已經不愿意繼續杠桿,把皮球踢給了全球。
不論怎么選,這都是一道極劇艱難的選擇題;不論怎么選,一旦做錯了選擇,就只能留給后人吸取教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