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窠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龍門鄉的山區。曾經,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周邊有名的“貧困村”,隨著近些年村內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基礎設施趨于完善,鄉親們的腰包鼓了,村莊面貌更是大變樣。
我自2023年10月份從河北省中醫院到莊窠村駐村以來,發現雖然村莊建設越來越好了,但村民還保留著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頻發。駐村這段時間,我通過創新健康宣教、暢通遠程診療通道、對鄉鎮醫生進行培訓等多項措施,建立了“醫療助振興”的健康幫扶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自己的力量。
知識科普改觀念
莊窠村常住人口78人,其中患慢性病人數近60人,占比高達76%。
在平時生活中,村民們的飲食以高油、高鹽為主,長期食用腌制的酸菜、咸菜等食物,加之頻繁飲酒、吸煙的生活習慣,導致慢性病頻發。同時,對于慢性病,大家普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只要癥狀不嚴重,就沒有人過多關注。
為了改變大家的生活習慣,我與其他駐村同志、村“兩委”干部協商后,決定在村里推出醫學科普講座,根據鄉親們患病的病因和常見病種,將專業的醫療知識與通俗易懂的語言相結合,向村民們講解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并在大家心中種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
為了準備科普講座上的內容,我專門邀請幫扶單位多個科室的專家,針對常見疾病錄制了科普小視頻,還匯編制作成大家喜聞樂見的“小冊子”,方便村民互相傳閱和查詢。
出乎意料的是,村民們對于醫療知識科普講座非常歡迎,都踴躍參加,從去年3月起開展的10次科普講座,每次都座無虛席,有的村民還拿出自己的筆記本著重記錄了一些重點內容。
莊窠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們正在向村民宣傳最新的惠民政策。
村民張永于多年前就出現了“三高”的癥狀。科普講座上每次出現相關講解,他都要把重點內容抄寫到筆記本上,“以前經常感到頭暈乎乎的,參加了咱們的講座之后我才知道這是高血脂導致的,我按照專家教的清淡飲食和鍛煉方式堅持了一個來月,感覺精神多了,前天我一測,血脂從2.6(毫摩爾每升)降到了1.65(毫摩爾每升),感覺身體比以前有勁了。”
“我就按專家說的,每天做飯少放一勺油、一點鹽,多吃一盤青菜,感覺身體輕快多了,晚上都不打呼嚕了。”村民張廣岐表示,科普講座上“少油少鹽多蔬果”的建議非常實用。現在,綠色蔬菜成為村民飯桌上的主角,重油重鹽的習慣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在義診現場,河北省中醫院專家為莊窠村村民進行體檢。
遠程會診線上連
“我打小就暈車,一上車就惡心、想吐,一想到去醫院要坐1個小時的車,我就頭疼。”談及自己的身體,村民張廣會連連擺手。
原來,張廣會近期咳嗽加重,連續服藥一周后癥狀并未減輕,想去縣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但一想到要乘坐1個多小時的長途汽車,暈車嚴重的張廣會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村里像張廣會一樣因為種種原因“忌醫”的村民并不在少數,有的村民不熟悉醫院就醫流程,不愿意去醫院;有的村民嫌路費貴,不愿意去醫院;有的村民因身體原因無法自行就醫……種種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病情逐漸加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惡化的局面。
為解決此類問題,我開始著手研究如何把幫扶單位的優質醫療資源引入莊窠村,讓鄉親們少跑路。
近年來,幫扶單位十分重視線上服務的開發,醫院官方平臺目前有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等多種咨詢就醫方式,線上就醫服務較為完善。但村民大多不會使用手機操作,提起線上服務幾乎都是“兩眼一抹黑”,同時,一些到縣城做過檢查的村民,對相關診斷更是看不懂、說不清、道不明。
我通過與幫扶單位宣傳部對接溝通,開發了“專家遠程診療+輔助問答+整理檢查資料”的在線診療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我的身份是“中間人”。在村里,我幫助村民進行身體檢查和匯總已就診的檢查結果,另一頭,各科室專家在線上評估分析給出診療方案。此模式既讓村民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還能夠幫助村民們節省路費。
去年年底,村民張紅杰的孩子突發急性高血糖,空腹血糖飆升至最高正常值的兩倍,為了避免孩子的病情惡化,我在線上申請幫扶單位急診科主任陳分喬教授和內分泌科李曉蕾醫生在線遠程會診。經過一周左右的規律治療,張紅杰家孩子的空腹血糖終于控制到了正常水平。
省鄉交流添活力
雖然為村里引入了線上診療模式,并邀請專家定期到村里義診,在我看來,都不是“治本”之策,這兩者都需要幫扶單位的同志們擠出時間、騰出精力開展,很難長期大規模開展,只是解決特定問題的非常規手段。如果想要持續優化群眾身邊的醫療資源,還需要再想一些辦法,幫助鄉鎮的醫生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鄉鎮上很難接觸到高層次的專家,常見病我們可以說是‘手到擒來’,但是碰到疑難雜癥就束手無策了。”在一次與龍門鄉衛生院醫生的交談中我發現,鄉級衛生院的醫生們因平時外出學習機會較少,導致醫療水平提升慢,無法滿足群眾愈發多樣化的就醫需求。
中醫出身的我十分清楚,中醫的醫療技術水平想要提高,就要多和同行交流,多到高層次的醫院學習,“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意識到,必須要想辦法幫助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們爭取學習、交流的機會,
為此,我向派出單位領導匯報了龍門鄉衛生院面臨的窘境,并得到了相關領導的支持。去年7月,龍門鄉衛生院派遣醫生到幫扶單位營養科、護理部、內分泌科等相關科室進行交流,對已經成熟、運用在臨床的特色藥膳和降“三高”類的藥茶內容進行學習,并互相分享符合鄉村群眾脾胃不調、胃脘不舒等常見病癥的治療經驗。
“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醫學知識需要不斷更新。這幾次到省中醫院交流,我學到了很多有關睡眠和胃部調理的康養藥膳知識。”學習歸來后的龍門鄉衛生院醫生吳文娟所獲頗豐。
目前,在幫扶單位領導的支持和我的多方奔走下,周邊多個鄉鎮衛生院已與省中醫院建立遠程通話或者實地對接到省會醫院重點科室學習的銜接機制,形成季度循環,不斷提高鄉級村級衛生院醫生的業務水平。
接下來,我將繼續把健康幫扶工作做細、做實,將便捷的醫療服務切實送到村民身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道路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助力鄉村醫療水平提升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龍門鄉莊窠村駐村工作隊隊員)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7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