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媒一篇報道指出,盡管西方制裁重創俄羅斯汽車市場,但大量俄羅斯民眾仍對日本車企“望眼欲穿”,甚至將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貶為“沖昏頭腦的替代品”。諷刺的是,在中國車企填補市場缺口、維持俄汽車供應鏈的關鍵時刻,俄媒卻對本土品牌集體沉默,反而無腦吹曾參與制裁本國的日本車企。這種記吃不記打的心態,與當下中俄背靠背合作的戰略格局形成了荒誕反差。
以下為俄媒報道原題:
《以豐田為風向標,日本車企為何遲遲不宣布重返俄羅斯市場?》
據我們所知,所有日本汽車品牌都已針對俄羅斯市場,擺出了隨時起跑的姿勢。俄羅斯各日本汽車品牌代表處的走廊和吸煙室里,關于即將全面恢復在俄羅斯的業務——當然所指不僅是零部件貿易,還包括重啟整車供應銷售的傳聞甚囂塵上。
所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俄羅斯人都情緒高漲,早已按捺不住工作熱情。一系列事件表明時間節點已大幅提前,但整個進程仍存在制動因素,大家都在等待這個障礙的消除。
我們確實生活在跌宕起伏的時代,真希望能回到“停滯時期”。但眾所周知,首先要經歷“解凍期”,如今地平線上已能用肉眼瞥見其征兆:國際政要找到了可能展開對話的切入點,并積極擴大成果。這段時期的細節二十年后將出現在杰出外交官的回憶錄中,而此刻我們只能收集散落的“面包屑”和隨處可聞的談話片段。
例如日前某日本品牌駐俄代表處直接收到來自日本國內的問詢:俄羅斯人是否還在期待日本汽車?或者已經被技術先進的中國汽車工業沖昏頭腦,現在談論日本品質為時已晚?回復通過加急郵件發回:仍在期待。平行進口數據不會說謊——日本品牌在該領域穩居領先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日本人由于民族性格使然,并未像雷諾或奔馳那樣犯下諸多錯誤。德國人不僅摔門而去,還反復踐踏——將俄羅斯經銷商踢出服務器系統導致售后服務中斷,這不僅讓習慣原有服務的車主咬牙切齒,更讓昔日合作伙伴懷恨在心。
而日本代表處從未撤離,始終在能力范圍內維持運營,堅持履行質保義務。鈴木和三菱等品牌甚至保住了經銷商網絡。唯一例外是日產——為此它已付出慘痛代價:陷入可怕停滯并即將失去獨立的市場地位。
那么他們到底在等什么?答案其實很簡單:自古以來所有日本品牌都以豐田馬首是瞻,絕不會越雷池半步。東京總部對此也毫不諱言:只要“日本第一汽車品牌”正式宣布對俄出口,其他日系品牌將在同一秒甚至更短時間內跟進。俄羅斯車迷也在等待,請相信這一點。
俄媒報道結束。
總結:
看完這篇俄媒報道,令人不禁啞然失笑。當北約集團用制裁絞殺俄羅斯經濟時,是中國車企雪中送炭穩住了其瀕臨崩潰的市場;當西方品牌集體撤離時,是奇瑞、哈弗撐起斯拉夫人的民生需求。可某些俄媒依舊做著“日本爸爸回來拯救我們”的迷夢,寧可對著豐田生產線流口水,也不愿給本土拉達汽車半點掌聲。若俄羅斯汽車產業真要崛起,首先要治的不是生產線,而是某些媒體人膝蓋里的軟骨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