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李姝 丁廣勝
中國外賣市場好久沒這么熱鬧了。守擂的美團和進擊的京東已經完成三輪對壘。
第一輪是京東美團先后宣布給外賣騎手上社保,第二輪是美團王莆中和劉強東的“隔空罵戰”,第三輪是昨日雙方針對“二選一”的相互指責。
作為守擂者,外賣行業里的多年的老大哥,美團是防守角色,相對克制,目前只有王莆中親自下場回應,攻擊京東的種種問題。
而京東作為外賣“新人”,是鯰魚的角色,創始人下場,喊出要解決外賣行業多年的頑疾,顛覆行業。
京東不按常理出牌,也打出了本身擅長的感情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時隔10年再次去一線給客戶送貨,這次是外賣。
雙方的第三輪戰斗最受外界關注,多次登上熱搜,上次外賣行業如此被全民關注,還是2014年百度外賣作為攪局者出現的時候,但作為技術見長的百度后被拖累,直到2017年賣身餓了么,外賣行業戰事結束。
而后近10年,外賣行業格局穩定,據第三方數據,長期以來,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在市場份額方面占比約三七開,美團70%左右領跑市場,并把外賣這件事刻入了消費者的認知。
本次爭論的“二選一”,京東和美團相互指責對方限制騎手去對手平臺接單。
目前雙方都沒有承認限制了“二選一”,也沒有相應的證據。到底京東和美團這次有沒有做這件事,我們還不得而知,但“二選一”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類似的事件發生在2021年,當時是外賣的商戶之爭。
因在簽訂協議時要求商戶“二選一”,美團、餓了么分別受到法院判賠。其中,美團被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賠償餓了么經濟損失35.2萬元,這是反不正當競爭法首次適用于外賣領域。隨后,餓了么也被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賠償美團8萬元。
還有一個案例是,2021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并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4%計182.28億元罰款。阿里回應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所以,“二選一”其中的利害想必京東和美團雙方都有了解。口水戰歸口水戰,真實的外賣騎手小哥對這件事怎么看?網易科技隨機采訪了3位外賣員。
一位在餓了么的騎手李剛告訴網易科技《態度》:“現在,接單時不存在平臺限制,雖然我在餓了么,但是也可以接京東、美團的訂單。”
我們還就此采訪美團外賣騎手劉小兵,他表示,并沒有發現會限制接其它平臺的訂單。但是發現了近期的不同,比如京東傭金較高但比較難搶。
另一位美團外賣騎手曹軍談到,他全平臺都跑,搶單全憑手速快,得時刻盯著,要不連搶單的機會也沒有。他也跑了京東外賣,談及感受,他說京東外賣很容易被別人搶走,京東很多單子配送時間很短(30分鐘左右),上訴是出餐慢原因也可能沒用。
而就京東、美團等外賣平臺給騎手上社保的事情,三位采訪對象都持類似觀點,五險一金雖是好事,但他們比起五險一金,更看重接單量,因為,這直接與收入相關。
其實,在爭奪騎手的背后,是關于“運力”的核心問題。
據公開數據,美團外賣騎手數量約800萬人,全職騎手約80萬人;餓了么活躍騎手400萬人;京東達達(京東綜合即時零售配送平臺)騎手約130萬,京東外賣全職騎手1萬多。從這個維度看,京東還需要補課。
在即時配送行業,誰掌握更多騎手,誰就擁有更快履約能力,而履約速度又直接影響商戶滿意度、消費者留存,甚至整場戰斗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