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網易科技《態度AGI》欄目
作者 | 崔玉賢
編輯 | 丁廣勝
春節前剛宣布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的魔法原子,年后便發布了首代自研靈巧手MagicHand S01。這只靈巧手是機器人“擬人化”的核心,也是魔法原子機器人商業落地的關鍵。
近兩年,隨著大模型爆發,推動了新一輪具身智能涌現,人形機器人再次走紅,尤其是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機器人公司走向全球并成為國際舞臺的焦點,這個似乎存在于科幻片的行業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在這個領域深潛許久的吳長征終于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于2024年1月成立了公司——魔法原子。
從成立之初,這個公司就具備了自主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能力,產品覆蓋了人形機器人和仿生四足機器人。
雖然成立時間很晚,但吳長征從畢業之后就一直聚焦在機器人領域,吳長征的團隊也早在機器人領域蓄勢已久:2021年小米震驚四座的仿生四足機器人 CyberDog,學名“鐵蛋”,背后的研發工作主要由魔法原子創始團隊完成;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全球首個實現咖啡拉花的人形機器人也由吳長征團隊研發設計。
正是因為多年的技術積累,才能讓魔法原子剛成立就發布了全球首個電驅動空翻機器人。在這之前,唯一能做到的是波士頓動力的液壓驅動機器人Atlas。在與網易科技的獨家對話中,吳長征表示,魔法原子90%以上的核心元器件都是自研的,包括這次發布的靈巧手MagicHand S01。
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非常重要的部件,是實現智能機器人技術變革躍遷的關鍵突破口。技術含量極高,且相當復雜。魔法原子之所以堅持自研,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升整體適配性。
“靈巧手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包括特斯拉、Figure AI都在做靈巧手,對于機器人落地應用來說,靈巧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眳情L征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提到。
宇樹科技機器人春晚的扭秧歌引爆了大眾對這個行業的關注度。吳長征表示,宇樹科技的機器人運動能力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其面向的客戶更多是科研機構。與宇樹科技不同,魔法原子瞄準的是智能體,從一開始就為了商業化落地而造。
魔法原子的機器人目標是覆蓋工業、商業及家庭等多個場景?!敖衲陸撌悄Хㄔ由虡I落地的元年,我們會尋找一些商業化場景落地,之后再進行規模化,最終我們希望能夠實現機器人進入家庭生活里?!眳情L征表示。
據悉,魔法原子計劃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新一代MagicBot人形機器人產品。同時預計于2025年交付數百臺量產版MagicBot,2026年交付量將達到千臺級別。
以下為網易科技對話魔法原子總裁吳長征的主要內容(AI記錄,后經人工整理刪減):
一、魔法原子已達到9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自研
網易科技:魔法原子前一陣剛剛發布了自己的靈巧手,這個靈巧手對于魔法原子來說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在魔法原子的商業版圖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吳長征:對于機器人來說,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我們認為從今年開始,落地非常重要。今年以前,我們稱之為炫技時代,我們自己在2023年去做咖啡拉花,成為全球第一個會做咖啡拉花的人形機器人。2024年成為全球第一家空翻成功的電驅人形機器人。這些東西更偏炫技,但是2024年實現空翻之后,我們開始思考除了炫技,人形機器人肯定需要落地才能持續健康發展,那人形機器人還能做些什么?
從場景思考,人形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場景大致有三類:工業智能制造,商業服務,家庭服務這三大類。其中商業服務,我們目前在看商場門店導購,主要需求是服務講解,有部分場景需要靈巧手幫顧客拿取物品。但是在工業智能制造、家庭服務場景中,干活時一定需要“手”。所以,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上非常重要的核心零部件。靈巧手幾乎占整個機器人成本的20%——30%。
所以,對我們來說,要想做好落地,靈巧手作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必須要親自來做。第一個是將成本降下來,市面上的靈巧手價格幾乎都在萬元以上甚至更高,我們自主研發可以將成本降低60%~70%,成本降得非常大。第二個就是,如果想要讓機器人落地工作的話,對靈巧手與人形機器人本體的適配程度要求很高,如果要用第三方靈巧手,要實現某一種功能可能還要再做二次開發。
所以,從長遠來說,做人形機器人,靈巧手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包括特斯拉、Figure AI都在自研靈巧手,機器人落地應用來說,靈巧手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最近推出的第一代靈巧手,具備11個自由度,基于電流與觸覺融合的力位混合控制技術,可實現抓、握、雙指操作等靈巧、復雜的動作,無論是做商場導購,或者工廠智能制造,或者分揀物流包裹,抓取一些物體,都可以實現。即使抓一些非規則、非標的小件以及柔軟、易碎的物品,都不會抓壞或者抓變形。我們很快會推出我們下一代靈巧手,會在觸覺感知上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
網易科技:提到自研,想請問一下,魔法原子在機器人或者仿生自主機器人上,自研占到了怎樣的比例?
吳長征: 我們9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研。比如說核心關節模組,從電機到減速器,再到驅動器,基本上都是自研。有些成熟器件或者傳感器是采購,比如像相機、顯示屏。
網易科技:如果很大比例自研的話,其實研發成本應該蠻高的,魔法原子在研發上的投入是怎樣的?
吳長征:現階段,研發投入在我們整體投入里占據絕對比例。目前我們整個公司,研發人員占了80%以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研發仍然會是我們的主要投入方向。此外就是生產制造方面。
網易科技:靈巧手后續演進的方向是什么?目前還處于怎樣的階段?
吳長征:現在客戶提出了很多場景需求,我們會基于場景需求去篩選,進行能力突破。靈巧手還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過程中,最終要實現像人手一樣靈活,因此我們會不斷地去迭代。
其實,靈巧手的研發難度不亞于一臺機器人的研發難度。
網易科技:行業中有對三只手指或者五只手指的討論,您覺得這個發展方向如何?
吳長征:從當前技術發展來看,大家是感覺三指靈巧手能覆蓋80%左右場景,但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滿足一些基本抓握功能。長遠來看,還是以五指靈巧手為最終目標。讓人形機器人做更多擬人的動作時,尤其精細度更高的操作,五只手指的優勢和必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網易科技:想問一下魔法原子在AI方面的一個投入情況,有人說機器人賽道,大家對AI的投入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機器人也完全沒有達到GPT-1的水平,您如何認為?
吳長征:關于具身智能大模型,我們利用開源大模型做預訓練和微調。通用大模型在場景理解和人物推理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希望將這些能力放到機器人身上,但通用大模型缺乏機器人真實數據訓練和能力,尤其涉及物理交互,我們需要訓練機器人如何與環境進行交互。
我們也在時刻跟蹤不同大模型的動態進展,每次最新的模型出來之后,我們會做相關技術評估及對機器人能力提升。
網易科技:有些廠商專注在做具身智能大模型,您如何看待這個方向?
吳長征:目前大部分有兩條路線,有些企業大腦用自己的,不做機器人本體,而是直接購買,然后將自己的能力賦能到機器人本體上;另一類就像魔法原子這樣做智能體的,我們既要做本體也要做大腦小腦,還要做技能。
對于做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企業,可能希望做成手機里的安卓,但我們還想做成蘋果。
二、2025年將是魔法原子商業落地元年
網易科技:魔法原子行業的定位是什么,有沒有階段性的目標?
吳長征:我們定位更長遠,偏向于落地應用。如果說一個對標對象,更像是特斯拉,能夠借助生態和技術底座,在場景落地上形成閉環。我們在數據和智能性方面,會實現對特斯拉的完全對標。
關于目標的話,我們今年會逐步實現場景落地,我們在本體的技能層面和硬件層面基本上已經做得比較扎實了,今年著重推動場景落地。
目前我們收到了很多企業的合作需求,我們會在幾個方向挑選一些場景去做落地。包括去年已經開始落地實訓的智能制造,還有側重于AI多模態和感知交互方面的商業服務,比如商場導覽或者講解。
再往下一個階段,希望在一些典型場景里尋找更多合作伙伴,基于我們典型場景應用構建的技術棧,開放給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行業應用。
總結來說,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尋找商業化場景落地,第二個就是希望將規模鋪開來,第三個階段其實是個最終目標,能夠讓機器人進入到家庭生活里去。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它不只是能干活,還是人類的一個伙伴,這是比較遠大的目標。
網易科技:魔法原子目前已經有些洽談的買家了嗎?
吳長征:是的,想要合作的公司還是蠻多的。
網易科技:除了商業化,大家還是很關心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關于成本方面是否方便透露?
吳長征:我們這邊迭代得很頻繁,每一代的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都不太同。
網易科技:宇樹科技今年非?;?,魔法原子與宇樹科技有哪些不同和相同點?和他們相比,魔法原子的優勢在哪里?
吳長征:從現階段來看,宇樹科技更多還是聚焦在本體硬件和運動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宇樹的運動能力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非常極客的風格,其客戶還是重點在科研領域。
對于魔法原子來說,我們本體的運動控制能力,無論復雜地形的行走,還是具體場景的精細操作,現在也是行業領先水平。不過我們希望不只做本體,而是做整個智能體,實現技術端的閉環,我們重點推的場景剛剛也提到了,我們不會將其作為研究型的平臺去做。
這可能是我們與宇樹科技的區別和不同。
網易科技:魔法原子這個名字的由來?
吳長征:魔法來自于我們的實驗室,叫Magic Lab,就是魔法實驗室。原子是物質世界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這個世界的基本組成,我們覺得機器人未來跟人類是個共生關系,未來機器人會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所以最終取了“魔法原子”這個名字。這是我們對機器人未來的憧憬,很多人可能擔心機器人去替代人,我們認為機器人本質上就是個工具,只是有可能是未來最會使用工具的工具。
網易科技:魔法原子的團隊構成情況如何?
吳長征:現在可能120人左右,80% -90%都是研發。研發有幾大功能模塊,有算法層面(大腦),技能層面(操作,導航等),機器人行走步態、電子電控等。
三、DeepSeek對具身智能賽道助力巨大
網易科技:人形機器人賽道是不是對跨界人才需求挺多的,這個賽道的人才供給如何?
吳長征:人才的話,還是要看方向。硬件層面可以吸引到不錯的人,但是在AI層面,人才還是稀缺的,需要吸引更多其他行業的AI人才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網易科技:學術界和業界都把智能分成了三部分,就是比方大腦、小腦還有硬件本體三部分,目前這三部分,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是怎么樣的,哪一個是制約自身智能發展的瓶頸所在?
吳長征:現在制約具身智能還是技能層和大腦層會更多一些,另外,在核心傳感器等方面也需要突破。本體方面,國內公司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但在大腦感知、理解、規劃等技術領域,還在持續研究與攻關。
網易科技:DeepSeek的出現,會對這個賽道有什么影響嗎?
吳長征:DS的大模型對我們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會基于DeepSeek的開源模型,做面向人形機器人的訓練,從而提升在任務規劃和場景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網易科技:具身智能賽道這兩年很熱鬧,投入的企業也很多,也有很多大廠去投,初創公司相比大廠機會在哪里?
吳長征:人形機器人在大廠中也嘗試立項研究過很多次,但投入的時間會短一些。面向人形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瓶頸,需要大規模地投入,可能會有顧慮,很多技術方面的突破出現在初創公司或機器人公司。
網易科技:那您覺得具身智能企業現在更多是在拼什么?融資、技術還是商業化落地?
吳長征:感覺都有。對我們公司來說,現在重點推進商業化落地,是魔法原子落地應用的元年。去年那波大家搶錢搶人,今年你得交成績,交業績。我覺得不是所有公司能像宇樹科技通過跳舞來讓大家去信任的,宇樹科技把運動控制本體做到了極致,但絕大部分廠商還是很艱難。大家還是要看商業化落地。
從業內、用戶以及資本層面的反饋來看,大家還是要看落地的。
網易科技:您如何理解具身智能的iPhone時刻,什么時候才能到達這個時刻?它的爆發條件是什么?
吳長征:為什么我們剛才提到希望能夠做人形機器人生態的閉環。因為我們希望將其做成一個通用本體,可以在工廠打工,可以在商場導覽,或者做服務員,很多開發者可以基于我們的本體做一些場景應用或者技能開發。
就相當于我們將本體和基礎技能開放給開發者,基于典型場景的技能底座,開發者可以在自己的場景里做二次開發和落地應用。所以,我們將幾個典型或者幾類典型的場景跑通,讓機器人具備一定的泛化能力,我覺得iPhone時刻就基本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