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段不短時間的等待之后,排協最終敲定了趙勇擔任新周期的女排主帥。
這個選擇并沒有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畢竟在3月18日官方發布選帥標準公告之后,在十幾名推薦報名人選中,完全符合要求的并不多。
盡管趙勇此前頗有些“名不見經傳”,但排協的這一選擇,其實折射出女排在動蕩期和變革期當中的諸多無奈與考量。
為什么是趙勇
如果從官方標準的表面上來看,選擇趙勇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其在履歷上的“安全牌”——
第一,他多年深耕遼寧女排一線,對于國內女排發展現狀比較熟悉,而且帶領遼寧女排拿下排超第三名的成績,其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和訓練能力,在圈內也是頗有口碑。
第二,他曾經帶領國字號青年隊取得過較好的成績,比如2023年大運會率領中國女排奪冠、2024年率隊獲得U17女排世錦賽冠軍。對于年輕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以及對于各俱樂部的梯隊建設情況,他都能做到成竹在胸。
第三,趙勇的遼寧籍背景也是小小的加分項。眾所周知,遼寧體育系統是當前國內少有的依然帶有體制色彩的人才孵化池,趙勇強調紀律性和執行力的執教風格,也非常符合“三從一大”精神的政策風向。
趙勇2023年成都大運會執教
但其實,選擇趙勇最重要的原因,實際上也是因為……排協此時并沒有太多的選擇。
在蔡斌婉拒續約之后,不考慮外教的前提下,女排教練的人選確實相當有限。
呼聲很高的陳忠和與郎平,早就過了退休年齡,他們本人也幾乎沒有任何出山意愿。
國內一線隊名帥里,施海榮剛剛帶隊獲得冠軍,目前只想專注于江蘇女排;匡琦雖然也有國字號青年隊的履歷,但沒有經過聯賽考驗,目前剛剛入職北京;王之騰缺乏國字號履歷,而且他在上海女排也一直被詬病培養新人不利、臨場指揮欠缺思路……
綜合考慮起來,還真就只有趙勇了。
女排重建難題
目前來說,趙勇上任之后,將要面對的,是一支光環褪去、亟待重生的隊伍,三大挑戰橫亙眼前:
第一個挑戰是功勛老將的處理。
盡管在新的洛杉磯周期里,換血重建已經成為各方共識,但對于諸多核心老將的處理,趙勇依然需要謹慎。
一方面,美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平均年齡28)和巴黎奧運會(平均年齡29)的成功,足以說明哪怕是高齡老將,只要狀態調整得當,依然足以在高水平的國際賽事中發光發熱。
因此,對于龔翔宇、王媛媛、袁心玥這些老將,甚至是當前依然在高水平比賽中有出色表現的朱婷和張常寧,趙勇是否還要繼續征召,以及征召之后對他們的定位如何,都非常考驗管理手腕。
在上個周期里,蔡斌就是在對朱婷和張常寧的問題上猶猶豫豫,最終被成績和輿論倒逼,竟然在巴黎出現了隊伍磨合上的問題。
目前趙勇上任之后的第一份國家隊集訓名單里并沒有太多老將入選,這很正常,也不代表老將們就徹底沒有了機會,但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周期里,趙勇如何定義功勛老將們在國家隊的角色,也將成為關注的焦點。
第二個挑戰是更新換代的風險。
與趙勇就任一同官宣的,是新一期女排國家隊集訓名單,這份名單中,除了李盈瑩、龔翔宇、王媛媛和王夢潔四老壓陣,倪非凡、吳夢潔和莊宇珊在上個周期就經歷了考察之外,剩下的12人都是首次入選國家隊的新人。
這12人當中,年齡最大的自由人鄭欣怡,21歲,而年齡最小的張籽萱和楊舒茗才16歲(17歲未滿)。
盡管這12人或是U21和U17的世錦賽冠軍成員,或是在今年聯賽和全運會資格賽中表現出眾,但不得不說的是,張籽萱、楊舒茗和王奧芊都還是中學生,連職業聯賽甚至都還沒有打過,哪怕是決心不拘一格選拔鍛煉青年隊員,但這會不會太……急切了一點?
要知道,兩個月后就是世界女排聯賽,緊接著8月又是女排世錦賽,排協和輿論對新帥再怎么有容忍度,可要是場面和成績太過難看的話,趙勇后續的諸多想法,又還能獲得幾分堅決支持?
第三個挑戰是戰術革新的不確定性。
最近十年,以土耳其和意大利為代表的歐洲女排新勢力發展得很快,她們多變的戰術風格和越來越男子化的打法,在事實上已經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女排戰術。
盡管郎平指導和巔峰朱婷在里約為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一枚奧運金牌,但必須承認的是,當時傳統的高舉高打風格,完全依托于巔峰朱婷超出時代的個人能力。
所以,在朱婷因傷狀態下滑之后,蔡斌的“提速打法”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并且也取得過一定的成績,但最終還是因為球員執行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的一些賽場外因素,最終導致巴黎奧運會的成績不如預期。
從國青隊和遼寧隊的執教經歷來看,趙勇更注重下三路技術與團隊協作,甚至此次國家隊集訓,趙勇在二傳位置上一名老將都沒有帶,而是使用了鄒佳祺、張籽萱和殷小嵐三位新得不能再新的新人,很顯然就是要通過二傳的快速換血來徹底奠定自己的戰術革新思路。
但二傳這個位置,不僅對技術要求高,對心理素質、大局觀和戰術決策的要求同樣也非常高,缺乏比賽經驗的三位新人二傳,是否能夠一改中國女排的“二傳瘸腿”痼疾,實在有待觀察。
除了二傳之外,自由人和接應位置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好在老將王夢潔和龔翔宇仍能暫時頂上。
艱難重建之路
中國女排的換血重建,除了人員和戰術上的實際問題之外,還有一些更形而上的問題也需要去解決。
首先是重塑團隊精神內核。
東京周期以來,女排的“拼搏精神”遭遇過不少質疑,眾口鑠金之下,有時球員的能力問題也會被輿論歸結為態度問題,比如王云蕗、金燁等球員的輿論風波。
因此,在本次國家隊選帥公告中,特別強調了要求“政治素質過硬”和“能夠繼承和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所以一貫鐵腕治軍的趙勇才得以脫穎而出。
但客觀而言,“女排精神”雖然確實能在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提升隊伍的比賽韌性,可如果實力有明顯差距時輸了球,又該如何評判隊伍的精神作風,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特別標準的事情。
然后是國內女排聯賽的定位。
意大利和土耳其女排的崛起,其本質在于高度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本國聯賽與歐冠聯賽帶來的高水平對抗環境。
國內女排聯賽的強度,在目前來說很難與歐洲頂級聯賽抗衡,這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實,而缺乏高水平聯賽的對抗土壤,自然也不可能誕生如巴爾加斯、哈克和艾格努這樣的強力接應、暴力副攻。
艾格努在比賽中
所以,說服排協和各地方隊放寬球員留洋限制,同時借鑒美國女排和塞爾維亞女排的“以賽養戰”模式,甚至是……推動國內女排聯賽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這些都是趙勇作為國家隊主教練應該也必須去做的事情。
總而言之,目前這個全新的中國女排教練團隊,以趙勇為主教練,輔以留任的袁靈犀和于飛,再加上楊昊、張晨這兩位少壯派的加入,看上去是有意復制當年的“陳忠和模式”,先大破,而后大立。
楊昊再次加入趙勇教練團隊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女排當前的實力定位已經不再是超級強隊,趙勇的任務也絕非“重返巔峰”的浪漫敘事,而是更為實際和嚴肅的“避免墜崖”的殘酷生存戰。
因此,在接下來的世界女排聯賽,無需太過于計較成績如何,若能挖掘出2-3名主力新星,便已是完成任務。而世錦賽能夠順利挺進八強,也算得上是及格。
趙勇需要時間,中國女排也需要時間。
但或許,比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打破沉疴的嘗試,而非抱殘守缺,執著于對過去成功經驗的模仿,哪怕這條道路注定充滿非議與掙扎。
趙勇的這份名單,讓球迷們看到了改變的勇氣,這對全新周期的中國女排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