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迪-弗里曼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拖著肋骨骨折和腳踝傷勢在MLB世界大賽上打出32年一遇的“再見本壘打”、職業生涯8次全明星、兩次世界大賽冠軍、拿過國聯MVP、世界大賽MVP等無數榮譽,以及始終掛在臉上的微笑,和那句人們對他的最高級別贊美——
“他是棒球世界里最好的人。”

而令弗雷迪自己最印象深刻的贊美,是他年輕時聽到的兩句話。
第一句發生在27年前,9歲的弗雷迪打出了人生第一記本壘打,泛黃的棒球飛越整座球場,差點擊中在場外一邊遛狗一邊觀賽的母親。當母親羅斯瑪麗反應過來這是兒子打出的球后,她一刻也沒有為“差點被打中”而后怕,而是朝著丈夫驚呼:“難以置信!我們有個本壘打高手了!”

弗雷迪興奮地奔跑在球場上,在父母自豪的懷抱中暢想在大聯盟奪冠的未來。當時的他不會想到,短短一年后,母親就因病去世,仿佛被打出視線的棒球,從此再無蹤影。
第二句發生在14年前,22歲的弗雷迪剛進入職業聯賽不久,談了個對棒球一竅不通的女朋友。在某次客場比賽中,弗雷迪上場打擊四次,其中兩次都是三振出局,沒有打出一個安打,數據吞蛋。賽后,沮喪的弗雷迪卻收到了場邊女友切爾西的信息:“打得真好!”
弗雷迪沒忍住笑出了聲,可能在對方眼中,他只要擊中一次,就是好球。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頭,自從母親離開后,還沒有一個女人給予自己如此單純真切的關心。

弗雷迪出生于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一共生了三個男孩。棒球是北美人民的頭號運動,在弗里曼家也不例外,父親帶著年幼的兒子們去打兒童棒球,可真正堅持每天擊球訓練的只有弗雷迪一人,于是他順理成章地接受了父母的特殊關照——父親不知疲倦地陪他練球,教他戰術,母親則不惜一切地保護他獨特的左手揮棒動作。
在弗雷迪的第一場棒球賽前,教練想讓弗雷迪像其他孩子那樣用右手揮棒,看臺上的羅斯瑪麗毫不猶豫地走到教練面前:“不,弗雷迪從小就是左手將,他或許會用右手投球,但他不會改用右手揮棒。”然后把他帶出了球場。
正是這樣的母親,才會在兒子打出人生第一記本壘打、棒球擦著自己的臉飛過后,忘情地歡呼雀躍。多年后,這一幕依然溫暖著弗雷迪:“她的愛就這樣傾瀉而出,流進了我的心里。”
這是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家五口人自稱“自由五人組(因為姓氏是Freeman)。也正因這樣的童年,他才會變成現在的“擁抱者弗雷迪”——他擁抱過的人不計其數,當然他的父親是最常見的那個。用勇士隊名宿奇珀-瓊斯的話說:“他的性格感染力很強,每個人都想和他待在一起,哪怕只有半分鐘,而他從不讓人失望。”

可惜月盈即虧的道理早在幾年前就埋下了伏筆,在弗雷迪5歲時,羅斯瑪麗就查出了黑色素瘤,當時一家人都想不到,一顆出血的痣會演變成奪命的癌癥。醫生甚至都不敢碰它,直接診斷為晚期,就算切除手術干凈利落無擴散,他們依然嚴正警告:“這種疾病的恢復永遠是不穩定的,除非術后能撐過5年,那才算真正有好轉跡象。”
弗雷迪知道母親生病,需要定期住院治療,他經常在放學后奔赴醫院,爬上病床,盡可能多陪她一會。可他不知道的事還有很多,就在那場本壘打之戰的一年后,弗雷迪被叫出課堂,隔著30多米就看到家人在哭泣,他瞬間明白了一切。
10歲的弗雷迪還很天真,依然覺得媽媽會挺過來,但他已經不是那個無知的少年,最后他爬上病床,給了母親最后一個擁抱:“我不知道我在那待了多久,我只是無法相信她走了。”
自由五人組變成了四人組,父親弗雷德里克從此不再自由,他不得不藏起思念之苦,學習洗衣做飯。三個兒子和全家的衣食住行讓他陷入了抑郁性肥胖,兩年間胖了40多公斤,要不是弗雷迪把他拽回棒球場,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更夸張。

但這個隱患還是在兩年后爆發了,某天晚上,父親和12歲的弗雷迪在看電視上轉播的湖人隊比賽時,突然開始喘不上氣、呼吸困難。他安慰兒子自己沒事,但弗雷迪豈能坐視,他甩給父親幾件衣服,堅持把他送到了曾經治過母親的那家醫院。
這可能是弗雷迪做過最正確的決定,父親被確診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母親兩年前的事又一次涌上了弗雷迪的心頭,但好在這一次,醫生告訴他們,他們很幸運。
“弗雷德先生,如果你今晚沒有被你兒子送來醫院的話,你很可能在明天早上就睡不醒了。”
現在每當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弗雷迪依然會激動到落淚:“我差點就在12歲時變成孤兒了。”

父親同樣心有余悸,他答應兒子們會變得更健康,為此他重拾棒球運動,和弗雷迪用棒球訓練消解脂肪和悲傷。“我只能多加練習,這樣就能專注于訓練,而不是思念母親。”
好消息是,弗雷迪的棒球技術飛速進步,進入高中后,他成了校隊核心,“參加選秀打職業”這件事也逐漸成了父子對話的議題。父親本不愿意他在17歲就貿然參選,他們定下協議:“如果如果首輪沒被選中,那就回來上大學。”
可當弗雷迪在凌晨2點敲開父親的房間門,篤定自己只想打棒球的時候,父親還是被兒子的決心所打動,兩人簽訂了新協議:弗雷迪有4年時間從小聯盟晉級到大聯盟,如果沒能成功,那他還是得回來念書。
弗雷迪只用3年就實現了這一點。

2010年9月,不到21歲的弗雷迪就登上了大聯盟的賽場,父親早早坐在電視機前,看到兒子登場的那一刻,他的心率陡然加快。
但弗雷迪給他的驚喜遠不止這些,二十天后對費城人的比賽,面對只在電視里見過的羅伊-霍樂迪,21歲的弗雷迪穩穩打出了職業生涯第一記本壘打,從此,美職棒“最被低估的球星”和“最佳好人”堂堂登場。
不過當時的弗雷迪并不在意這些,和妻子切爾西的相遇才是他的人生大事。每次他打完比賽,切爾西都會纏著他問這問那,從安打的意思到跑壘的規則,甚至會跟著弗雷迪飛往客場,在他失意的時候用自己的方式加油打氣。
從某種角度來說,切爾西就像他年輕時的母親——當時的羅斯瑪麗同樣對棒球不感冒,可因為家人的狂熱投入,她也燃起了對棒球的熱情。

不缺愛的孩子長大后總會想延續這樣的愛。他和妻子三年后結婚,折騰幾年后坐擁三寶,集齊了全新的“自由五人組”。當妻子把檢驗陽性的試紙放在早餐桌上時,弗雷迪早已被幸福沖暈頭腦,仿佛體驗到了自己老爹當時的心情。
經歷了種種變故后,弗雷迪比誰都渴望和珍視“家庭”這一概念。他隨身佩戴著一串項鏈,里面有他母親的一綹頭發;他的父親又成了三個小孩的領頭羊,帶著孫子們看兒子比賽。
在人生的又一個新階段,弗雷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除了棒球之外,他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樂趣,“我最愛的事情,就是成為了一名丈夫和父親。”
父親常說弗雷迪要比他強得多,弗雷迪卻說:“我如果能做到我父親的一半,我的孩子們就都會非常幸福了。我親眼看到了他為我們做出的犧牲,在母親走后,作為一個單親父親,他克服了一切,從未離開我們。”

可生活總在你感覺圓滿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棒。2024年夏天,弗雷迪三歲的小兒子馬克斯突然遭遇罕見病,這種名為“格林-巴利綜合征”的神經系統疾病會讓人下肢無力,隨后迅速惡化。
馬克斯一度全身癱瘓,在ICU里躺了八天八夜,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投入下,才終于可以和父母兄弟重新團聚。
弗雷迪和切爾西接馬克斯回家的那一天,馬克斯依然體力不支,且無法獨自行動。盡管如此,弗里曼一家依然面帶笑容。

一個月后,馬克斯逐漸恢復了肌肉力量,在他重新獨立行走的那一刻,弗雷迪終于卸下了千斤重擔。
為了陪伴兒子,弗雷迪缺席了整整一個月的比賽,他歸隊后的首場比賽特意把醫護團隊請到了現場,又在兩個月后拖著急需手術的腳踝打出驚世駭俗的“回家本壘打”。
奪冠之后,弗雷迪依然不忘自己的小兒子:“我永遠不會把他和棒球相提并論,但現在他恢復良好,確實讓這座冠軍更有了特殊的意義。”

從某種角度來說,弗雷迪的性格和NBA的庫里有些相似,他們都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習慣了親情和愛情的包圍,因此有了善良寬容的底氣和低調謙遜的底色。他會夸贊對方新秀打出的本壘打,會在和母隊談判破裂時依然表示“成為勇士隊一員是我的榮幸”,并在離隊前夕給亞特蘭大勇士隊帶去了一座總冠軍。
雖然因為合同續約問題分道揚鑣,但弗雷迪和勇士隊的情誼依然無法割舍,勇士總經理在奪冠那年說道:“他是我的支柱,我總在向他尋求幫助。從他來到大聯盟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和他在一起,他是勇士隊所代表的一切。”
而弗雷迪現在的道奇隊總經理更是直接:“總而言之,他是我最喜歡的球員。”然后弗雷迪就在總決賽上用創紀錄的“12分打點”作為回報。對此,他謙虛地解釋道:“12分,意味著我有很多隊友在壘上。”

盡管35歲的弗雷迪依然是對手們的噩夢。但在去年,MLB球員們還是在集體投票中把弗雷迪評為了“最友好的內野手”。
在和弗雷迪的較量中,對手們甚至都會被他的人格魅力和能量所感染,當對方的打者跑向一壘,看到壘包上站著的人是弗雷迪時,他們也會露出笑容,在空閑時和他聊上幾句。
在比賽中和他直接進行1v1對決的對方投手,都能親切地將他形容為“好兄弟”。

弗雷迪-弗里曼就像一顆春日暖陽,在經歷寒冬的風霜后,依然不改善良的本心和愛的底色,如呼吸般散播溫暖。
人們稱他為“棒球世界最好的人”,不僅因為他是MLB最好的球員之一,更因為他是真正的勇士,在品嘗過生活的殘酷后,依然用愛擁抱生活。
2024年10月,在奪得總冠軍后,弗雷迪和觀眾席上的父親隔網對視,父親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臉上的驕傲從未改變,母親的頭發在項鏈里飄動,妻子和孩子們在漫天飛舞的紙屑中笑著哭著,多年后,這一刻也將成為弗雷迪-弗里曼永遠難忘的人生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