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31歲的泰拳選手杰克-皮科克第二次站上One冠軍賽的拳臺。在前兩回合的試探后,杰克在第三回合發起猛攻,用自己殘缺的右臂作掩護和誘餌,一頓拳打腳踢,把日本對手鈴木真司逼進死角。
3分鐘內他連續三次擊倒對手,拿到了職業生涯第14場勝利和第12次KO。在和健全人的格斗對決中,杰克只輸過一場。
不過對他來說,贏得最暢快淋漓、刻骨銘心的一場比賽,還是20年前發生在學校操場上的那次“自由搏擊”。
11歲那年,面對比他高大、比他多一只手、欺負了他幾個月的同學,杰克忍著恐懼和軟弱,右臂格擋,左臂揮拳,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發泄在了校霸臉上。
“那是周五的最后一節課結束后,他攔住我說‘咱倆打一場吧’。我知道自己有別的選擇,我可以干脆跑掉,坐媽媽的車回家,然后等周一再看看會發生什么。”
但他很清楚,欺凌就像海里的藤壺,被湍流和水槍洗刷只是偶然,無孔不入才是常態。“如果我不反擊的話,我就會一直被他欺負。”
于是在同學們的圍觀下,杰克打出了一拳、兩拳......狠狠教訓了對方。學校因此差點把他開除,幸好父親出面替他解釋了前因后果。幾天后,校霸紅著眼睛向他道歉,兩人后來還成為了朋友。
這一拳不僅轟開了杰克郁結許久的心氣,還打通了他通往搏擊世界的大門。在那個新世界里,迎接他的是更多更迅猛的拳頭、更耀眼的閃光燈、更高大強壯的對手。
他的拳頭揮得越來越快,踢技越來越凌厲,肘骨和膝蓋骨強硬如鐵,于是人們記住了這位生涯14勝1負、12次KO的泰拳冠軍,驚奇又不失敬意地稱他為:獨臂拳王。
杰克-皮科克的名字是“孔雀”的意思,但他卻少了半面尾羽。興許是掌管命運的神打了個盹,杰克生來就是獨臂——母親懷孕時,胎膜囊里的一根線不慎松動、纏在他的右臂上,阻礙了右臂生長。再加上他在母親肚子里一直是側身位,B超也沒發現這個問題,直到分娩的那一刻,才發現皮科克的右肘下方空空蕩蕩。
萬分之一的概率都能撞上,一家人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但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我們決定永不溺愛他,因為生活充滿了艱辛和苦難,如果你為了孩子去屏蔽這些苦難,那他只要一離開你的保護就會崩潰。”
杰克-皮科克不幸失去了右手,但他很幸運地生在了這個家庭。他的父親加文-皮科克是一位踢了18年職業足球的英格蘭球員,為紐卡斯爾、切爾西、女王公園巡游者等球隊打進135球,退役后成了一名全職牧師。而他的祖父基思-皮科克,也曾為查爾頓出場500多次。
杰克從小就在旁人夢寐以求的球場邊長大,他去過切爾西的訓練場,和約翰-特里、德羅巴一起玩耍,被穆里尼奧拍過臉頰。
可在如此濃厚的氛圍下,他始終沒有真正愛上足球:“我整個童年和高中時代都在踢足球,但我其實踢得很差,這真的很尷尬,在家里,我只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多么平凡又可貴的詞匯,皮科克一家日復一日竭盡全力,就是想讓杰克當個普通人。每一個平凡的日常,對他們來說就是連續不斷的奇跡。
他們帶他去足球場鍛煉身體,為了讓他能回擊那些不絕于耳的謾罵、歧視和沖突,讓他7歲就學習空手道。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受欺負了就自己打回去。
父親加文親眼見證了兒子的成長——有一天,他看到杰克正在和另一個男生打架,對手比他高大強壯,加文很清楚,兒子會被揍得很慘,但他沒有急著阻攔,因為杰克正在頂著劈頭蓋臉的攻勢猛猛還擊。
從那一刻起,加文就明白,自己的兒子永遠不會被苦難擊倒。在回家的路上,加文告訴杰克:“這場戰斗讓我看到了你的勇氣和決心,比你之前每一次的勝利都多。”
父母精心營造出普通孩子的生活環境,讓杰克像個正常人一樣,自己處理所有的愛好、挑戰、嘲諷和戰斗。得益于此,他慢慢克服了單手生活的困難,打服了每個校園暴力者,如父母所愿養成了堅強的性格和永不放棄的態度,甚至還帶了點幽默:“我總是假設自己能做到某件事情,然后我就會千方百計實現它。當然,用右手寫字除外,因為我沒有右手。”
杰克雖然在足球世家長大,卻格外喜歡搏擊運動,因為只有搏擊教練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當7歲的杰克第一次踏入空手道館,教練連眼皮子都沒動一下,就讓他換上衣服參加訓練。
在11歲那年一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之后,杰克就更加沉迷其中。他當年就報名參加了空手道比賽,從此一發不可收,很快就在格斗界贏得了更多尊重。長大后的杰克總結道:“我爸爸靠踢球謀生,而我靠踢別人的頭謀生。”
從14歲到17歲,杰克走遍世界,參加各地舉辦的錦標賽,初步打響了名堂。與此同時,他也在思考自己的拳道——杰克追求的是更多的解放和自由。他喜歡空手道的原因,就是教練不會憑主觀去限制、評判他。但空手道的種種規則逐漸束縛住了他:“空手道不能打臉和頭部,能使用的招式也有限,而我想要更多。”
杰克渴望更多的搏擊技巧和知識。在嘗試各路拳法后,他愛上了泰拳:“對我來說,泰拳是最全面的格斗運動,你可以拳打、腳踢、肘擊、抱摔,這些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技術,所以這就是我的最愛。”
確實,盡管空手道已經解放了杰克的雙腿,繞開了他右臂缺失的軟肋,但被稱為“八肢之術”的泰拳才是杰克夢寐以求的終點。這門拳術能讓他隨意使用拳、腳、膝、肘攻擊對方,可以說一身都是武器,最大程度地保護右臂短板。
但杰克沒有把右臂當做短板,反而當成了絕好的護盾和攻城錘。他右臂上端的肌肉和左臂一樣發達,甚至用它擊倒過對手。“與其說我在適應泰拳技術,不如說我主動調整了打法策略,總體來看,我的技術和別人大差不差,但站位、距離、出拳和踢腿的時機......這些都是非常微妙的變量。”
在漫長的訓練中,杰克逐漸開發出了自己的流派,對手往往會攻擊他的右身位,但這時他就會出腳攻擊對手重心前傾的下盤,再用一長一短兩只手猛烈還擊。有觀眾甚至一開始都沒看出杰克的異常之處,等到他轉身或下場,才驚呼“這個人怎么沒有右手?”
得益于空手道的積累,杰克的節奏感和腿功非常凌厲,組合攻勢和平衡感也極強,一旦發現對方弱點,就會猛打猛攻。很多時候,杰克都是主動進攻的一方,生涯12次KO就是證明。從這個角度來看,杰克的外號“The One”,就顯得格外貼切:他只有一個拳頭,全世界只他一個如此出名的獨臂拳手,擊倒對手也只需一擊。
盡管習慣了站上拳臺、登上頭條,但異樣的眼神和言論依然如跗骨之蛆難以回避。年輕時的杰克喜歡穿長袖衛衣,把右臂藏在寬大的袖子里。他十分在意勝負,將比賽當作證明自己的唯一舞臺。
他不喜歡媒體稱自己為“獨臂拳手”,還會因為別人評論“你能贏是因為你的對手太菜”而覺得惱火,仿佛人們關注自己只是出于獵奇,而不是因為他是個真正出色的拳手。
但隨著年齡和比賽勝率的增長,杰克不再被外界的眼光和評價所困擾,他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受到轉職成牧師的父親影響,他還用宗教信仰作為內心的錨。他開始穿著短袖走上拳臺,走向自己經營的健身館,但除了冠軍以外,杰克最大的慰藉來自那些被他激勵的人。
自從杰克在拳臺出名后,就有很多人受到了他的鼓舞。他每天都會收到世界各地的消息,從孩子到老人,從殘疾人到自閉癥患者,講述他們是如何被杰克的故事所打動,也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無需再為輿論而惱火,這個故事激勵了很多人,所以我不在乎他們怎么介紹我,我只要做自己就好。我希望人們會因我而改變,就算只激勵了一兩個人,那也很好。”
“我希望他們明白,不管周圍的人怎么懷疑和看輕你,只要你自己足夠渴望,敢于跳出思維桎梏,你就能做到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杰克是自由的,塑造他這份自由的父親同樣也是自由的,在茫茫多被杰克-皮科克鼓舞的人里,也有加文-皮科克的身影。
2012年,加文辭去了在BBC的足球評論員工作,遠赴加拿大攻讀神學,成為一名牧師。起初人們以為他只是一時興起,然而直到今天,他仍然在英國肯特郡的一個教堂里,默默從事著牧師工作。
“杰克希望人們視他為優秀的拳手,而不是獨臂拳手。但他確實只有一只手,這確實更凸顯了他的偉大。我知道杰克激勵了很多人,他也激勵了我。”
加文的眼前浮現出兒子20年前的模樣。那個鼓足勇氣向霸凌者揮舞拳頭的瘦削男孩,如今正在舉世矚目的舞臺上,揮出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