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我們的社保有不小的變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今年醫保也有大動作:涉及看病、買藥和退休等多個方面。
4月1日起,丙類藥目錄開始申報
在藥品集采頻繁上熱搜的當下,4月1日,醫保領域最值得關注的當屬丙類藥目錄申報正式啟動,這個動作堪稱"及時雨"。以往甲乙類藥品有明確的醫保報銷范圍,而丙類藥更像是民間約定俗成的"自費藥代名詞",沒有嚴格的目錄。而現在,醫保局要著手建立官方版的丙類藥目錄。建立之后,在醫院能開到的藥品范圍預計會擴大。
根據醫保局發布會通報,2025年4月1日啟動目錄申報,5月底前獲批的創新藥可提前申報;2025年9月完成專家評審(涵蓋臨床、藥學等領域);年內發布第一版丙類目錄。后續建立常態化調整機制,與醫保目錄形成協同效應。
未來我們將看到這樣的分3個層次醫保藥品目錄:
1甲類藥:醫保全額報銷的"基礎款"。臨床治療必不可少、應用廣泛且療效確切的藥品。這類藥有639種,全部納入醫保!2乙類藥:需自付部分費用的"升級款"。臨床治療中可供選擇使用、療效優良的藥品,相比甲類藥,其價格稍高一些。這類藥有2520種,要先自付一部分,剩余部分才能按比例報銷。不同地區、不同醫保類型的自付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3丙類藥: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比如CAR-T療法等。商保銜接的"高配版"。 由于費用高昂,已經超出了醫保 “保基本” 的范疇,因此不在醫保報銷行列,患者只能全部自費或通過商保購買使用 。
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
需要注意的是,丙類藥價格機制講這樣運作: 醫保局主導,商業保險公司與藥企協商確定結算價格,探索價格保密條款以保護企業商業機密,通過市場化談判平衡藥企利潤與險企支付能力。
不出意外,商業保險將在未來丙類藥的支付中發揮重要作用。
醫保退休繳費年限延長,有斷繳懲罰機制
如果說丙類藥改革是"開源",那繳費年限調整就是"節流"。截至2025年:
? 全國僅個別城市保留15年最低繳費年限
? 廣東/山東等地將提升至男30年/女25年
? 醫保退休年限普遍高于養老金繳費要求
這意味著85后、90后群體要特別注意:假設25歲參加工作,男性需連續繳費到55歲,女性則要到50歲。
2025年醫保的另一個變化是斷繳懲罰機制開始實施。更現實的是,期間若出現斷繳超過4年:
? 基礎等待期從3個月增至6個月
? 需補繳斷繳年份費用才能縮短等待期
? 等待期間完全自費醫療支出
醫保退休的要求其實比養老金領取的要求要更高:繳費25~30年,意味著中間盡量不能出現斷繳等情況,否則很可能到了退休年齡,醫保繳費年限不夠,無法享受醫保退休待遇。
DRG支付改革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2025年底,DRG支付將在全國基本實現全覆蓋。醫保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改革是國家醫保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轉變。
簡單理解就是“看病一口價”,醫保局會根據不同疾病,為醫院設定不同的打包價,醫院在這個預算框架內提供醫療服務。
舉個例子:
假設X先生因為心臟病住院治療,DRG支付給這個病的診療服務預算是8000元。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8000元,醫院不賺也不虧。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9000元,醫院虧損1000元。
如果X先生實際治療花費=7000元,醫院盈余1000元。
DRG的實施一定程度影響了用藥選擇,不過隨著丙類目錄的出現,這一影響預計也將變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