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外媒:三星在印度的情況突變了!
在全球化的經濟大浪潮里頭,好多跨國企業(yè)都忙著在海外開拓市場,想給自己找更寬更廣的發(fā)展地方。但是,對有些企業(yè)來講,進到某些特定的市場,簡直就跟走進了一片雷區(qū)似的,只要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狠狠打擊。印度,在不少外資企業(yè)私底下,卻被稱作“外資墳場”。就像韓國的電子巨頭三星電子在印度市場的情況就突變了!
三星電子作為全球著名的電子產品制造商,長期以來始終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積極的布局,印度市場無疑也是其關鍵的戰(zhàn)略要地。
不過,三星在印度建廠的歷程可謂充滿了曲折和挑戰(zhàn)。特別是在去年,印度工人的一場集體罷工,更是讓三星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當時,印度工人提出了三點令人驚訝的要求:工資翻倍、每周僅工作 35 小時,以及職位能夠讓家族成員繼承。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yè)而言,這些要求都是難以應允的。工資翻倍意味著人力成本會大幅上升,每周只工作 35 小時或許會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而職位世襲制更是與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基本準則相違背。面對這些要求,三星為了能夠盡快恢復生產,做出了部分妥協(xié)。
他們同意漲薪 20%,并且承諾在未來 10 年再漲薪 80%,如此好歹算是達成了工資翻倍的訴求,只是時間上有所延長。然而,在工時和工作繼承承諾方面,三星堅決未滿足印度工人的要求。他們覺得,這些要求不但不合理,而且根本無法予以施行。
但是,妥協(xié)沒能換來一直的平靜。今年,印度工人又罷工啦,還是接著提他們那些要求,特別是那個“崗位世襲制”。這一回,三星不妥協(xié)啦。他們說,寧愿把廠關了也不答應,三星才不會滿足這些不講理的要求。三星這強硬的態(tài)度讓印度工人覺得沒希望了,最后他們不罷工了,老老實實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了。不過,三星這硬氣勁兒沒持續(xù)多長時間。
沒多久,印度就對三星動手了,開始薅羊毛。最近,有媒體報道說,印度讓三星電子還有在印度的三星高管補交 6.01 億美元(差不多 44 億元人民幣)的稅款和罰款。為啥呢?說是三星電子逃了關鍵電信設備的進口關稅,印度講三星進口了一些得交關稅的東西,可申報品類的時候卻說這是零關稅的產品。印度海關覺得,三星給海關交了假文件來清關,這違反了印度的法律。外國媒體都紛紛說:三星在印度的情況突變了!
面對這一指控,三星自然是難以認同的。他們宣稱,自身一直是依照印度法律行事的,所進口的產品的確屬于零關稅產品。為了證實自身的清白,三星甚至提交了 4 名專家的鑒定結果。然而,這些努力似乎并未起到顯著的作用。印度方面仍舊堅定自身的立場,要求三星補繳稅款和罰款。
這一事件再度引發(fā)了外界對于印度市場環(huán)境的憂慮。印度作為一個擁有龐大人口基數(shù)以及巨大市場潛力的國度,始終吸引著眾多外資企業(yè)的關注。然而,印度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繁瑣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不穩(wěn)定的勞資關系,卻使得不少外資企業(yè)望而卻步。
三星在印度市場的遭遇,實際上并非個例。眾多外資企業(yè)都曾在印度市場經歷過類似的困境。他們有的是由于無法適應印度的市場環(huán)境從而選擇撤離,有的則是因為與印度方面的合作不夠愉快而選擇放棄。這些企業(yè)的經歷,無疑給其他有意進入印度市場的外資企業(yè)敲響了警鐘。
對三星來講,這次的事兒肯定是個狠狠的打擊。他們不光可能得交一大筆罰款和補繳稅款,還可能因為這把自己在印度市場的形象和名聲給搞壞了。不過,從別的方面想想,這次的事兒說不定能讓更多的外資企業(yè)明白印度市場有多復雜、多有風險,這樣就能更小心地決定要不要進這個市場。
綜合來看,正如外媒所說:三星在印度的情況突變了!三星在印度市場的經歷又提醒咱們了,海外市場雖然機會多,但也到處都是挑戰(zhàn)和風險。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