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告訴你的異性朋友,你在和異性交往時會有一些擔心和害怕,希望Ta可以理解這 一點,并幫助你更好的了解Ta的想法、感受,從而改善你們的關系。
通常來說,你的緊張和害怕,另一半是會感受到的,可能Ta因此也會有一些緊張和不知所措。 如果你能坦誠地說出你的想法,另一半也愿意傾聽的話,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這里是我們的#心 理咨詢師請回 答#欄目,我們希望能幫助你透過別人的問題,看到內心深處相似的困擾,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問題:無法建立和維持親密關系
本人是30+女性,在家人的催促下相親結識了異性,但是我無法打開自己以維持親密關系。身體接觸會讓自己覺得不自在,文字聊天還好,打電話就會覺得無話可說。和他相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對于下一步進入婚姻,我感到恐懼和不安。
王雪君咨詢師:
你好呀。
當我讀這段話的時候,注意到了一些關鍵字,“催促”、“打開自己”、“維持親密關系”、“身體接觸”、“婚姻”等。
我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形象:你被一些人推上了舞臺,很尷尬,磕磕絆絆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也不知道該從哪兒說起;對面那個人投過來的目光讓你覺得害怕,想逃又無處可逃。
婚姻對你的內心感受而言來說還很遙遠,但是所有人都告訴你,你應該結婚,你應該馬上結婚。
借你的問題,我想來探討一下:為什么有的人會害怕和異性相處,難以開啟和維持一段親密關系?
圖片來源:《普通人》
01
影響我們建立親密關系的3個因素
1. 與異性父母的關系
我們是否可以有一段愉悅的親密關系,是否可以和異性自然舒服地交流,首先取決于我們和異性父母一方的關系,這是我們對于親密關系的模板。比如,如果你是個男生,那就涉及到你和你媽媽的關系。如果你是個女生,那就涉及到你和你爸爸的關系。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成長中,我們首先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就是父母。雖然,不論男女都會在生命的前三年主要對媽媽產生更多的依戀,但是在大約3歲左右,當一個人有了性別意識之后,就會逐漸對異性父母開始感到好奇,并且更加希望吸引到異性父母的注意,希望獲得Ta的肯定和愛。
關于這點,心理咨詢的鼻祖弗洛伊德曾有過非常多的觀察和描述,并且將3-6歲這個階段命名為“生殖器期”,也叫做“俄狄浦斯期”。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其特點就是兒童會發展出對異性父母的愛。
所以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聽到一些孩子說:我將來長大了想嫁給爸爸/想娶媽媽。大人聽到了常常是莞爾一笑,覺得孩子的話很幼稚。但其實這是心理發展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
圖片來源:《小歡喜》
如果兒童的異性父母注意到了孩子對Ta愛的表達和渴望,溫柔地接納了這一部分,給予了孩子想要的,同時孩子同性別的父母沒有感到生氣或者“吃醋”(不要覺得夸張哦,我們人類的感情就是這么復雜又有趣),那么孩子就會健康地繼續朝前發展,進入下一個階段。
如果在3-6歲,也包括其他的階段(這部分的需求始終是在的,只是在3-6歲這個階段更明顯),兒童的異性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部分需求,或者即便注意到了也沒有滿足孩子的這部分需求,那么這就會成為這個兒童和異性交往的第一個“受挫的經驗”。
在Ta的心理,會覺得異性是不喜歡Ta的,和異性交往是困難的,這也是我們“羞恥感”很大的一個來源。同時,Ta還會發展出關于自己不好的各種體驗。
所以,如果你在和異性交往方面有一些障礙,那么可以首先檢查一下你和異性父母的關系。
除了異性父母,我們成長中也會有很多的異性親屬,他們也或多或少地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和異性相處的感受、經驗。如果這些經驗大多是溫暖的,友好的,那么日后我們和異性的相處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反之,如果這些經驗是冷淡的、糟糕的或者是匱乏的,那么就會阻礙我們和異性的相處。
圖片來源:《海蒂和爺爺》
2. 創傷體驗或者經歷
這點如何理解呢?第一點我們談到了和異性父母、異性長輩親屬的相處,這些人是你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異性角色和體驗,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背景,或者底色、基調,這是決定性的因素。
而創傷體驗這一點,是指一些具體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比如,你是否在和某個異性的某次接觸中受到了一些傷害,而這個傷害一直沒有得到修復,那么,在你的認知中,可能就會產生了一些對異性的“偏見”,進而影響你和異性的關系。
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喬家的兒女》中,劇中人物喬三麗就遭遇了這樣的經歷,以至于在和男朋友王一丁的交往階段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她主動提出了分手,甚至想要在未來一個人生活。是什么原因讓喬三麗如此害怕異性呢?原來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父親的朋友試圖猥褻過她,幸好她哥哥及時趕到,避免了一場悲劇。
但是她還是遭受了很大的心理創傷,最終是在家人的幫助,男朋友不懈的努力,以及她自己的反思中逐漸克服了對異性的恐懼。電視劇一般都追求圓滿的結局,而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遭遇了這樣的困難,通常是很難自己克服的,往往需要專業的心理干預和幫助。
圖片來源:《喬家的兒女》
還有一些形式的創傷可能不像上面提到的那么嚴重,但是也足以對一個人和異性的關系造成影響。可能的情況比如有:你上學時和某個異性同桌的關系比較糟糕;你工作時,有異性同事總開你的玩笑;某次聚會上,你欣賞或者暗戀的異性完全沒有注意到你,或者無意間說了一句傷害你的話等等。
3. 第一段戀愛經歷
第一次往往是最重要的,這段體驗的好和壞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戀愛觀,包括是否愿意走入婚姻等等。在咨詢室中,面對有這方面困難的來訪者,咨詢師通常會詳細梳理來訪者的感情史,以期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02
難以建立親密關系,該怎么辦?
上面簡單梳理了原因,那么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這里我也嘗試給出一些思路和方法。
1.不要逼迫自己開始一段“親密關系”
越逼迫,越難以開啟和維持。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內心是抵觸的,拒絕的。
那么我們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去主動發展一段關系,僅僅是關系而已。你大可以告訴自己,就當認識一個朋友,聊聊天,喝喝茶。舒服就繼續做朋友,不舒服隨時可以終止。
記住,主動權是在你手里的,你有權選擇和什么樣的朋友來往。這樣一想,是不是會輕松一些呢?
圖片來源: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2. 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擔憂
真誠地告訴你的異性朋友,你在和異性交往時會有一些擔心和害怕,希望Ta可以理解這一點,并幫助你更好的了解Ta的想法、感受,從而改善你們的關系。
通常來說,你的緊張和害怕,另一半是會感受到的,可能Ta因此也會有一些緊張和不知所措。如果你能坦誠地說出你的想法,另一半也愿意傾聽的話,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3.走進咨詢室,尋求專業的幫助
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一些觀點,不論是一個人早年有不好的與異性相處的經驗,還是后來遭遇了某個具體的創傷事件,這些經歷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化”在那個地方,成為我們不敢碰觸的“傷疤”,一碰就痛,最后只能對它敬而遠之。
但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所以越早地處理傷疤,越專業地處理傷疤,我們就能越早享受美好的生活。
圖片來源:《捫心問診》
最后,衷心地祝愿每個人都能享受健康溫暖的親密關系,給關系以滋養,也從關系中獲得養分。
責編:漪漪,迪兒
▽想要更自在地和異性相處?
和專業的人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