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連續第三晚交火 資料圖
局勢正千鈞一發,到26日,印巴已連續第三晚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
印度方面指控,巴基斯坦士兵再次 " 無端 " 使用小型武器向實際控制線射擊。實際控制線是將克什米爾地區劃分為兩部分的實際邊界。
據報道,印度士兵也使用小型武器還擊。
激烈對峙還在繼續。
因為4月22日的恐怖事件,本就很糟糕的印巴關系,跌落到近年來的最低谷。法新社引述國際危機組織(ICG)負責人的話說:" 印巴關系正回到最黑暗的時刻。"
印度發誓報復,隨即封閉印巴邊境,大規模驅逐巴基斯坦國民,甚至威脅斷絕印度河下游供水。
印度河發源于中國,但因為巴基斯坦處于下游,這條河成了印度的籌碼。
圖為印巴邊境士兵
印度總理莫迪公開宣誓:" 印度將查明、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以及他們的操縱者和支持者。我們將追捕他們,直到地球的盡頭。"
巴基斯坦公開否認與恐怖事件有關,也對印度采取以牙還牙的措施。但考慮到兩國的實力對比,很明顯地,巴基斯坦屬于下風。
指責、威脅、驅逐,這還只是印巴關系惡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邊境持續發生摩擦交火事件。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那就可能發展到第三步,那就是大規模的沖突乃至戰爭。
英國殖民者離開后,印巴兩國分治,關系一直很糟糕。這兩個南亞國家,已經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兩次就與克什米爾有關。
雖然大規模沖突和戰爭,從目前看,大概率不會有;但畢竟槍炮不長眼,持續不斷的交火,卻可能因某個突發事件,最終將兩國拉入沖突的深淵。
現在,就看兩國領導人,尤其是印度,有沒有足夠的政治決斷和智慧了。
形勢兇險,巴基斯坦正高度戒備。我看到,巴方也第一時間對中國進行了通報。
圖為持槍在街上警戒的士兵
4月27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打電話給王毅,介紹了最新情況。
王毅表示,中方密切關注當前形勢發展。然后,他說了三個支持。即:
1,打擊恐怖主義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中方始終支持巴方堅定實施反恐行動。
2,作為鐵桿朋友和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關切,支持巴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
3,中方支持盡快開展公正調查,沖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尤其是最后一點,既然印度認定是巴基斯坦干的,那總要拿出證據來,總要進行公正調查。
請注意:盡快,公正調查。
印度啊印度,你真要三思。
雖然印度國力強于巴基斯坦,但畢竟巴基斯坦也是有核國家,真大打起來,對印度又有什么好處呢?
此前報道
兩個"擁核"國家突發交火 局勢一夜升級令國際社會擔憂
和平彌足珍貴,但愿這兩個“擁核”國家能盡快解除危機。
近日,一起襲擊事件,打破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平靜,也讓南亞局勢驟然緊張。據央媒報道,當地時間24日晚,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軍隊在克什米爾控制線沿線發生小規模交火。
此次交火前,印巴雙方已經宣布多項互相針對的反制措施:23日,印度就一起襲擊事件對巴基斯坦采取“斷水”“斷路”“趕人”等報復措施;24日,巴基斯坦作出回應,對印度采取包括“暫停貿易”“驅逐外交人員”等反制措施。聯合國方面呼吁印巴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當印巴沖突的“火藥桶”又一次被點燃,當兩個“擁核”國家沖突升級、互不退讓,國際社會很難不對這場對抗可能導致的后果擔憂起來……
局勢一夜升級
據新華社報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加姆鎮22日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26人喪生,其中24人是印度游客,1人來自尼泊爾,1人為當地導游,另有至少17人受傷。
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當地加強警戒。圖源:央視新聞
印度政府反應強烈,23日宣布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暫停兩國間一項重要水資源分配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人員,作為對槍擊事件的回應。
針對印方的強硬措施,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24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措施,會議由總理夏巴茲·謝里夫主持。
同日,巴基斯坦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說,印方就游客遭槍擊事件宣布針對巴方的一系列措施極不負責任且缺乏法律依據,巴方將對印度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聲明稱,巴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關閉瓦格赫邊境口岸,廢除向印度公民發放的部分簽證,宣布印度駐巴高級專員公署武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暫停所有對印貿易。
就在巴方發布反制措施后不久,印方也加碼了反制措施。24日,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將進一步加大應對力度,撤銷向巴基斯坦公民簽發的所有簽證,并暫停了對巴基斯坦人的簽證服務。
矛盾由來已久
此次襲擊是該地區25年來針對平民的最嚴重襲擊事件,也是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后印度發生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襲擊發生后,印度總理莫迪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并指示政府向遇難者家屬提供援助。襲擊發生時,正在沙特進行訪問的莫迪隨即縮短行程回國,并于23日晚與高級安全官員舉行了緊急內閣會議。“我向全世界承諾:印度將識別、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莫迪24日在比哈爾邦發表講話時稱,“我們會窮追不舍,直到地球的盡頭。”
2024年11月18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會議。圖源:新華社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認為,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長期存在政治、宗教等矛盾,在過去,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多次發生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很長時間以來,印度一直懷疑該地區恐怖主義力量的背后是巴基斯坦政府。但截至目前,本次襲擊事件的諸多細節和相關證據還尚未被權威機構和媒體披露。
“本次襲擊事件的發生,印度方面也有一定責任。”林民旺說,“2019年,印度政府宣布廢除當時執行的憲法第370條,這意味著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此前享有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權被取消。印度的這一單邊舉措引發了巴基斯坦的強烈譴責和反對,巴方認為,印度的做法激化了這一地區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矛盾。而后,印方試圖通過采取封鎖、加強軍警控制等方式把控矛盾,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國際社會呼吁克制
25日,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發出“可能爆發‘全面戰爭’”的警告。他在采訪中表示,世界應該對巴基斯坦和印度這兩個“擁核”國家可能爆發全面沖突感到“擔憂”,但他也表示希望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里克表示:“我們強烈呼吁巴基斯坦政府和印度政府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確保局勢和我們所看到的事態發展不會進一步惡化。”他說,所有問題都應通過有意義的接觸和平解決。
在林民旺看來,印巴雙方深知曉彼此的底線和籌碼。多年來,沖突之后尋求平穩過渡是雙方處理問題的常規操作。接下來,局勢或會持續緊張一段時間,雙方或會通過互相表態、外交孤立、經濟施壓等非軍事手段施壓。對于是否會采取軍事手段,雙方都會非常謹慎。
和平彌足珍貴,但愿這兩個“擁核”國家能盡快解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