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定于4月29日在密歇根州舉行集會,慶祝執政100天。但與自稱上任以來取得“勢不可擋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降至39%,這一數字創下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執政百日支持率最低紀錄。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
美國民眾的失望不難理解。回望特朗普政府這百日軌跡,可謂錯亂交織、失信失能。最典型的便是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上任伊始,特朗普夸下海口,稱能“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不久又自曝“那是開玩笑”。如此輕率對待世界重大安全事務,令人瞠目結舌。而在國際關系領域,特朗普政府不僅視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底線如無物,肆意侮辱一些國家,更瘋狂揮舞關稅大棒,把加征關稅的炮口對準全世界。短短百日內,美國與盟友的關系迅速冷卻,全球貿易體系遭到巨大沖擊。
外部環境的動蕩,導致美國國內經濟社會形勢進一步惡化。美國民眾普遍感受到工作機會驟降,生活成本激增,甚至連雞蛋都成了奢侈品,加之股市暴跌、債市巨震、匯率下挫,美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少有的股、債、匯“三殺”局面。一系列混亂表明,在一個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世界,任何單邊主義的逆流都注定翻車。尤其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度交融的大勢下,特朗普政府想以關稅壁壘、供應鏈脫鉤重塑舊有霸權體系,只會搬起石頭狠砸自己的腳。而習慣于甩鍋的特朗普政府,不會、不能、不愿認識到這一點,反而不斷透支美國所剩不多的信用值與領導力,妄圖通過訛詐、勒索來短暫回血。
美國一超市雞蛋已售罄
執政百日原本應是檢驗一屆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節點。特朗普政府交出的答卷,可謂嚴重不及格。然而令人深思的是,盡管特朗普民調史上最差,國內反對聲浪此起彼伏,美國民眾卻拿他無可奈何。這一現實本身,就是對所謂“美式民主”的深刻諷刺。表面上一人一票,實則民眾只有在投票日才被動喚醒,選舉機器一旦運轉結束,真正的政治操控權便重新落入精英集團、利益財團和資本寡頭之手。普通人在選票之外,幾乎沒有真正參與決策、監督政府的渠道。所謂美式民主,不過是被包裝出來的幻覺,所謂“三權分立”等自我糾錯機制,早已淪為稻草人一般的擺設。
密歇根州是幫助特朗普勝選的關鍵搖擺州,這次選擇“故地重游”,特朗普顯然意在向“鐵銹帶”的支持者們宣揚執政“勝利”。但掌聲與喝彩無法掩蓋美國面臨的混亂形勢,屬于美國民眾的糟糕日子才僅僅開始100天。
延伸閱讀
“哪來的談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國會給他狠狠上一課”
“回鍋”將滿一百天,美國媒體如何評價總統特朗普交出的“執政答卷”?至少在中國問題上,美媒認為,特朗普的策略“落空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25日稱,盡管特朗普以“交易促成者”自居,在其任期即將步入100天之際,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交易成果”卻寥寥無幾。尤其是在“對抗中國”這一目標上,他高估了美國的影響力,導致特朗普政府在與中國的潛在貿易談判中陷入被動。
美國《國會山報》25日一篇評論文章更直言,“中國正在給特朗普狠狠地上一堂貿易課”。文章指出,對于這個曾歷經兩次鴉片戰爭的國家而言,中國不會愿意、也不可能屈服于特朗普的關稅;倒是美國,才更無力承受關稅的高昂代價。文章諷刺特朗普近來頻頻“臆想”中美談判,背后實際反映的是其內心的恐懼。
回顧本周,《華盛頓郵報》直言,特朗普政府在許多方面“處于被動”。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上的官員們悲觀預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將顯著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再是中方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后,美方官員據稱正陷入“恐慌”,竭力減輕中方反制措施可能造成的損害。
克里斯·特魯克斯(Chris Truax)曾是已故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2008年在南加州總統初選的競選活動負責人。在他看來,面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威脅,中方會選擇強硬反制“完全是可以預見的”。
特魯克斯25日投書《國會山報》說,歷史上,英國曾以貿易逆差為由,強迫中國購買以英美等西方列強的鴉片,由此開啟的、讓中國人飽受剝削和侵略的“百年屈辱史”,至今還是中國人未能愈合的傷口。
因此,但凡“對中國歷史有那么一點了解”,都不難理解為何中國人現在為什么非但沒有被特朗普的威脅嚇倒,還“煥發出了新的國家使命感”。
特魯克斯表示,從更為現實的層面來說,中國也沒有理由“屈服于特朗普的恐嚇”。其原因很簡單:一,中國比美國更有能力在貿易戰中生存下來;二,減少經濟對出口的依賴,降低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也是中國的長遠利益所在。
特魯克斯認為,“對等關稅”實施后,雖然中國出口商的業務可能會受損,但中國可以出臺政策來扶持本國企業。《華盛頓郵報》也提到,中國政府日前出臺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措施,或能幫助中國更好地抵御美方關稅的沖擊。
中國比美國更有能力在貿易戰中生存下來,圖為中美國旗
而美國則無法如此應對,因為美國面對的是供應鏈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財務問題。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漢學”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安迪·羅斯曼(Andy Rothman)指出:“在美國,很多消費品......是沒有現成替代品的。人們會愿意、也有能力花雙倍的錢給家里小孩買鞋嗎?”
特魯克斯也寫到,一旦中國停止對美出口,美國人“花再多的錢也無法填滿我們的沃爾瑪超市”。“還記得疫情期間‘一罩難求’的場景嗎?這次(受影響的)會是其數萬倍的商品。許多商品將完全斷貨,能夠買到的也會價格飆升。即便是特朗普,也無法通過行政命令廢除供需法則。”
此外,外界對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談判前景的不看好,也加劇了特朗普政府的困境。《華盛頓郵報》透露,一名東南亞國家高級官員私下坦言,由于特朗普政府政策多變,他的國家對在美投資的信心正在下降,并對美國能否與眾多國家成功達成新貿易協議持懷疑態度。該官員表示:“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在特魯克斯看來,中國目前手握更多籌碼,所以完全不慌,而這一事實正讓特朗普極為緊張,甚至慌不擇言。他表示,特朗普很多時候都在發表“幻想性的聲明”,比如聲稱很快就能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堅稱中方已多次“接觸”他、“每天”都在進行積極的談判,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談判在進行。
與其說中美有在接洽,特魯克斯認為,不如說特朗普正在“自說自話”,自己和自己談判——從他宣布“對等關稅”,到豁免中國制造電子產品的關稅,中間只隔了48小時。最近,面對中國的沉默,他又開始宣稱將降低對華關稅。他宣稱:“我們會很友好,他們也會很友好,看看會發生什么。但最終,他們必須達成協議,否則他們就無法繼續在美國市場上經營。”
中國完全不慌讓特朗普極為緊張 資料圖
“你幾乎可以聞到恐懼的味道。如果你必須通過堅持讓對方坐到談判桌前來開啟談判,那么你已經輸了。”特魯克斯說。
當然,特朗普也可以單方面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但特魯克斯認為,即使他這么做,中國也未必會立刻回應,而可能選擇“讓他慢慢煎熬”。這是因為一旦中美貿易基本中斷,短短幾周內,美國的貨架就會開始空蕩蕩。而每年美國零售商為圣誕季備貨的訂單,通常必須在6月初前就完成。可以想見,在零售商取消訂單后,種種類似于“特朗普偷走了圣誕節”的標題將很快見諸報端。
“這一切意味著,特朗普已經把自己挖進了一個很深的坑,而中國完全沒有理由拉他一把。”特魯克斯預計,在恢復正常貿易關系之前,中國會提出一些重量級的條件,而這對美國來說,絕不會是什么好消息。“特朗普試圖懲罰‘藐視’他的中國,這是對歷史的無知和在經濟上愚蠢的表現。他正在被現實狠狠教育。無論是對他還是對我們,這都將是一堂代價高昂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