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日月譚天消息,在被美“關稅大棒”無情重擊后,賴清德卻拋出臺灣投資要“脫中入北”(“北”指所謂“全球北方民主國家”),引發臺灣社會質疑。臺灣《聯合報》文章直指,賴清德用“北”遮“美”,“脫中入北”實際上是“脫中入美”。
譚主觀察,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臺灣社會看清,“脫中入北”就是賴清德閉門生造的概念,是其“倚美謀獨”的“開道旗”。他要“入”的“北”正在掏空臺灣產業,想“脫”的“中”根本“脫不了”,強行推動只會葬送臺灣生機。
中時新聞網評論截圖
“脫中”完全是逆流悖論
這段時間,美國各階層都離不開“中國制造”成為島內輿論焦點。
島內媒體注意到,美國挑起關稅戰至今,特朗普大廈紀念品商店中仍有許多來自浙江義烏的商品。東森新聞網刊發深度文章指出,從白宮衣櫥到美國家庭的微波爐、芭比娃娃等,“中國制造”無處不在,已經成為美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時新聞網還關注到美國因關稅問題興起了“代購熱潮”,“越來越多美國人親自飛往中國大陸購買‘中國制造’商品”。
東森新聞報道截圖
有島內分析人士告訴譚主,這些都表明,賴清德“脫中入北”的“北”都“脫不了中”。大陸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資本都在搶進大陸,賴清德主張的“脫中”完全是逆流悖論,根本不可能實現。
臺灣《旺報》社評舉例稱,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脫鉤“愚蠢至極”,美國芯片龍頭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近日訪華稱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二者不約而同展現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島內學者向譚主分析稱,大陸制造業具有成本低、質量優、規模大和生產高效的優勢,在全球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還具有深度整合的供應鏈,這是全世界都無法“脫中”的深層邏輯。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之所以說賴清德“脫中”是走不通的死路,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在于兩岸密不可分,歷史、地理以及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就決定了兩岸“脫鉤斷鏈”無法實現。島內學者進一步指出,經過長期交流交融,兩岸已經建立起了相當綿密的生產網絡,臺商臺企已經深度融入大陸,臺灣不應也不可能與大陸“脫鉤”。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鄧哲偉強調,過去幾年,兩岸關系即使有起伏緊張,兩岸經貿交流仍然持續。這表明,兩岸的深度聯結不會因為賴清德政治操弄而崩解。
“入北”更是以身飼虎
擺在眼前的事實已經證明,賴清德主張的“入北”不僅是個壞主意,更是個危險的決定。
多家島內媒體以臺積電的遭遇為例指出,“入北”、向美靠攏就是以身飼虎,只會讓美吃定臺灣,一步步耗盡臺灣所剩不多的脂膏。在臺積電今年3月宣布加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又在記者會上“加碼”稱,臺積電將在美國投資2500億美元。三立新聞網報道稱,美國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幫臺積電往上加碼,“不知道臺積電是否吃得消”。
臺灣專家杜紫宸分析認為,美國近年不斷強調本土優先與產業自主,“入北”的臺灣企業不僅被要求輸出關鍵技術,還得自費建廠,自擔風險。“入北”根本不是對等合作,而是被“北”剝奪主導權。《旺報》社評進一步質疑,臺灣中小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更不具備到美國設廠的能力,面對美國的不確定性和“入北”主張,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臺灣產業將何去何從?
島內媒體評論截圖
島內學者還強調,此次美國挑起關稅戰的一系列事實表明,大陸是國際社會的穩定力量和進步力量,而美國則是全球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賴清德“脫中入北”實際上是從穩定向不穩定靠攏,會給臺灣帶來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譚主最后想說,世界需要中國的大勢不可阻擋。臺灣本就擁有與大陸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天然優勢,完全可以順勢而為。賴清德為了謀“獨”私利非要逆勢而動、強推“脫中入北”,只會讓臺灣陷入風險、走上邪路。
賴清德強推“脫中入北”是把臺灣帶向死路
延伸閱讀
25萬人喊賴清德下臺 女生:兩岸氣氛詭譎 害怕走向戰爭
賴清德自上臺以來實行的各項暴政終于讓不斷累積的民怨暴發了!4月26日下午,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冒雨走上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場所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表達憤怒和抗議,附近的中山南路、仁愛路、景福門周邊也擠滿集會人群。人們高喊“反獨裁”“賴清德下臺”等訴求,發出反對民進黨當局獨裁害臺的怒吼。
據中時新聞網報道,現場觀察,有不少來自各縣市的民眾遠道而來,甚至有人為此特地回到臺灣參與游行,只為吼出對民進黨的怨氣。帶著2個小孩的葉姓媽媽受訪表示,賴清德當局將臺灣帶向兵兇戰危,兩岸瀕臨戰爭,身為一個媽媽怎么會不憂心?2位分別9歲、10歲的小孩沿路帶著群眾高喊“賴清德下臺”,更是成為焦點。孩子們說,他們不想要戰爭,也不想讓父母擔心,因此小小年紀就走上街頭,只希望能追求和平。為了參加游行專程回到臺灣的方小姐則透露,她過去對政治一向不熱衷,但是民進黨執政下,兩岸氣氛詭譎,讓大家經常擔憂未來會走向戰爭。在外患頻頻下,在野陣營持續推動利民法案,賴清德當局卻看不見民眾的不滿,因此逼得民眾必須要自主站出來。
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發貼文表示,“我在現場,我驕傲”“人真的很多,下午3點多到現場,已經無法走進去,人就往外溢了,我在現場超感動”“4月26日還有下雨,不然就更多人了””這不是特定人物的選舉造勢場,只是臺灣民眾對于賴清德不滿的抗議游行,卻能聚集25萬人,民怨沸騰是真的。“……
馬英九26日參加國民黨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的“反綠”抗議活動 圖源:臺媒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上臺致辭,直斥民進黨當局的無能與獨裁。他指出,美國祭出關稅大刀而賴清德當局卻束手無策,這不就是無能嗎?賴清德將臺積電奉送給美國,這不就是不當嗎?當局用不當手段對付在野黨主席柯文哲,這不就是獨裁嗎?一個既無能又不當且獨裁的領導人,未來很可能進一步激化兩岸對抗。他說,“我當然更知道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工作并不好干,但是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不得不說出真心話,我言盡于此。請賴清德好自為之吧!”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說,當賴清德宣稱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不要忘記絕大多數臺澎金馬的人們都愿意跟大陸和平發展、和平相處。
中評社發表快評指出,參與抗議集會的人數眾多,以“人潮”來形容并不為過,主辦單位宣布有逾25萬人參加,不僅反映藍白政黨有危機感,也反映以藍白支持者為主、不分黨派的社會大眾有危機感,必須站出來表達心聲。不少臺灣年輕人甚至青年學生參與,也是過往的藍營大型活動以年齡偏長者為主、年輕人偏少的情況有明顯的不同。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近日在“兩岸關系新形勢”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在島內外環境變化的擠壓下,民進黨當局陷入由“交流焦慮”“統一焦慮”“執政焦慮”“戰爭焦慮”“角色焦慮”“發展焦慮”“價值焦慮”等組成的多重焦慮中,左支右絀、上躥下跳,制造“綠色恐怖”,升高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打壓在野政黨,導致島內政局亂象叢生。這顯然是民進黨當局深切感受到了統一大勢不可阻擋,在做垂死掙扎。
朱立倫講話畫面
據臺媒報道,TVBS資深主持人錢怡君于26日深夜曝光了預計在周一發布的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從民調中可以看到,賴清德的執政表現滿意度出現“死亡交叉”,是上任后首次不滿意大于滿意。
馬英九在活動現場還表示,“今天我們的抗議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我們要把這次反罷免行動變成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讓他知所警惕,徹底檢討!“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活動現場宣布,國民黨5月20日之后將提出罷免賴清德,用民眾的力量推倒賴清德。朱立倫說:“還有24天,就是賴清德就職滿周年的日子,你不讓我們有和平的臺灣、民主的明天,而是要讓獨裁成為現實,那么民眾的聲音就會站出來!”
中國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臺灣民眾對賴清德的不滿已累積到高點,他們開始覺醒,站出來用實際行動反對賴清德的獨裁行徑。賴清德該好自為之、改弦更張了。(作者:左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