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 齊倩
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15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后,在越南的中國工廠訂單激增。工廠老板們稱,出于對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美國客戶們要求他們盡快發貨,“在90天內能發多少就發多少”。
河內一家中國家具廠的老板吳杰森(Jayson Wu,音譯)表示,這幾天,他一直在加班加點地工作。
吳杰森說,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生效、對越南加征高達46%的稅率后,他們的生意一度停滯不前,幾乎所有美國客戶都取消了訂單。但僅在一周后,這些客戶又回來了,還要求在90天期限內盡可能多地發貨。據介紹,吳杰森于2019年在越南建廠。
“關稅出臺時,我損失了很多生意,但一夜之間訂單又紛至沓來。”吳杰森表示,“我的美國客戶回來了,同時要求我們提前發貨。因為他們非常害怕特朗普會在未來90天內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
鄒浩學(Zou Haoxue,音譯)2012年在河內創立了一家貨架制造公司,經歷過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挑起的貿易爭端。盡管對瞬息萬變的貿易風向并不陌生,但他仍對最近幾天訂單的激增感到措手不及。
“過去幾天,訂單激增。”鄒浩學表示,“我最親密的一位出口客戶4月9日飛到美國,親自與美國客戶見面。第二天,我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每個人都希望他們的貨物能在90天內發貨。”
談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時,鄒浩學并未表現得過度擔憂。他告訴《南華早報》:“我們大多數人認為最終的關稅不會那么高。最多可能在10%到20%之間。美國嚴重依賴我們的出口。這些數字(46%)很難執行。如果是20%,我們會與美國客戶分攤成本。這會有點損失,但不會讓我們破產。”
特朗普4月2日簽署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 推文截圖
特朗普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對越南龐大的出口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南華早報》稱,近年來,許多中國企業在越南建廠,涉及服裝、鞋類、家具和電子產品等各行各業。
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世界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股市巨震。但此后,隨著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經濟和政治反噬,他在貿易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已變得越來越模糊。
9日,在債券市場拋售推高美國債務利率后,特朗普又宣布,在維持10%基準稅率的基礎上暫停“對等關稅”90天,同時對中國稅率提高至145%。因美債持續遭到拋售,特朗普再次更改政策,宣布對電子產品暫免部分關稅,但之后又否認此舉是“豁免”,并威脅實施單獨征稅。
“沒人能搞清五天后的規則會是啥樣。”談到特朗普關稅政策時,一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吐槽道。在市場廣泛抨擊和中方強勢反制之下,特朗普政府已開始陣腳自亂:前腳高調加稅,后腳三天兩次調整關稅政策,而這幕混亂荒唐的鬧劇似乎還未結束。
“關稅將打擊越南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的根源。”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此前分析稱,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不包括疫情期間),越南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7%左右,對美出口占越南總出口的30%,占其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7%。美國高額關稅,大約相當于將越南的增長率削減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方面曾第一時間向美國遞出了求和的“橄欖枝”,表示愿意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然而,美國似乎對此不屑一顧。當時,白宮貿易與制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聲稱,越南的提議,并不足以使美國政府取消對越南關稅。
納瓦羅7日接受采訪,對越南的示好不屑一顧 視頻截圖
《南華早報》提及,當美國公布其“對等關稅”計劃時,與美國保持巨大貿易順差的越南,無疑是受打擊最重的國家之一,高達46%的懲罰性關稅將給該國出口商帶來沉重打擊。特朗普“暫緩90天”的決定,讓越南工廠獲得喘息之機,但前景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田女士的電子工廠自2019年起在越南經營,主要為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和iPhone組裝商富士康等巨頭供貨。她說,目前由于特朗普政府對于電子產品的“臨時豁免”,她的生意還未受到嚴重影響。
“即使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我們仍然做好了準備。”田女士展望未來時指出,她已經做好了迎接接下來一切的準備,“大不了就離開越南,搬去其他地方”。
來源|觀察者網
延伸閱讀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 很難不贊同
唐寧街10號為只受到美國關稅大棒的“輕輕一擊”便沾沾自喜,英國民眾可沒那么“心大”。港媒《南華早報》14日報道稱,盡管英國沒有面臨大規模的美方所謂“對等關稅”,但其國內的反美情緒日益高漲。
許多人不滿,作為有著密切政治和安全關系的堅實盟友,美國卻仍然把英國列入了征稅名單。這些措施已經導致英國的經濟增長預期減半,迫使英國政府向出口部門額外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支持。
報道援引英國民調公司“更多共識”(More in Common)于4月初展開的調查結果稱,只有43%的英國受訪者認為英國和美國是盟友,這一比例相較于一個月前的49%有所下降。同時,認為兩國是敵人的民眾占比達到15%,遠高于上個月的8%。
“我們被征收了較低的關稅,但這仍然是關稅。”英國倫敦國王學院21歲的學生詹姆斯表示,盡管一直強調英國是美國的“特殊盟友”,兩國有著“特殊關系”,但看到英國被卷入這場關稅大戰,還是讓人特別沮喪,“我真的不明白——我不確定這種伙伴關系到底意味著什么。”
詹姆斯說,英國居民已經在為高昂的房租和食品賬單而艱難度日,貿易戰無疑會給普通家庭增添更多成本負擔,“我們被困在別人的‘棋局’里,或者說是承受別人的自戀所帶來的后果。”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把關稅政策包裝美化成“打擊中國”的某種道德立場,試圖為其惡行增添合理性,“但我很難不認同中國外交部一直以來的態度——將美國行徑稱之為‘霸凌’‘傲慢’之舉。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公允的評價。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感覺就像是一場由個人心理驅動的權力博弈。”
當地時間2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的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談 視頻截圖
據港媒報道,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去年占英國貿易總值的17.2%。英國主要向美國出口汽車、藥品和機械,從美國進口原油、機械發電機和飛機。
英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并不大,這也是它最初被擬加征10%所謂“基準關稅”的原因。而美國對所有外國制造的汽車和零部件征收25%關稅的決定,將對英國企業造成最為直接且沉重的打擊。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汽車占英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的13.8%。
報道還指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也將以間接且難以預測的方式沖擊英國經濟。隨著中美之間關稅戰的加劇,這可能會削弱投資者信心,擾亂供應鏈,并減緩全球經濟增長。
30歲的里奇是倫敦的一名牙醫,他對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戰愈發擔憂,他擔心這場沖突會加劇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
里奇說,由于從中國發貨的時間延長,他最近改用了英國制造的牙科粘固劑,這不僅增加了他的業務成本,也讓患者的費用有所上升。
“我理解美國想要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的想法。” 他說,“但現實是,中國生產了大量我們都在使用的產品。所以一旦加征關稅,受影響的絕非只有中國,供應鏈的中斷可能會導致所有人面臨物價上漲,我們英國人也難以幸免。”
“考慮到我們(英美)共同的歷史和外交關系,我原以為美國可能會采取不同的做法。”他也對美國向盟友下手的做法感到不滿。
英國汽車制造商與貿易商協會的首席執行官霍伊斯(Mike Hawes)表示,美國計劃對所有英國商品征收10%關稅的決定,是“又一項令人深感失望且可能具有破壞性的舉措”。
霍伊斯呼吁英美兩國展開貿易談判。他說:“這些關稅成本無法無法被制造商吸收,美國消費者將會受到打擊,他們可能會為額外成本買單,而且可供選擇的標志性英國品牌也會減少。在需求受限的情況下,英國生產商可能不得不重新評估產量。”
4月14日,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在談到美國關稅時表示,沒人想要“貿易戰”,英方期待與美方積極協商。同時,英國希望加大與中國合作,支持英國企業來華。
另據央視新聞15日報道,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的主席杰克·佩里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在全球制造巨大不確定性。面對外部環境動蕩,英中兩國企業應加強對話和合作,以實際行動推動互利共贏,并通過持續對話應對外部挑戰。
48家集團俱樂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英中貿易48家集團,由一批打破當時西方國家對華禁運、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的英國工商界人士組成。
佩里透露,今年5月,該組織將帶領一個大型代表團前往中國北京,“其中有些英國大型企業將第一次前往中國。英國公司去中國,中國公司也來英國,我們需要保持對話并且在對話之后行動起來。”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消博會)13日開幕前,佩里同時指出,與中國連續舉辦消博會,把中國需求轉化成世界機遇相反的是,美國的做法最終一定會損害其自身利益。長遠來看,它不會限制中國的發展,反而會讓中國更加強大。
他說,“如果有人暴躁地作出影響世界經濟的決定,就像美國現在在關稅上的動作,你會發現,這會導致其他國家越走越近。我希望英國和中國在這段時間繼續靠近,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以科技創新為紐帶真正地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