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朗普政府再退縮,自打臉的馬戲表演)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當地時間11日晚宣布,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輿論普遍認為,這標志著美國政府在關稅政策上再度退縮。
新華網相關報道截圖
特朗普突然以荒誕理由對全球加稅,還一遍又一遍信誓旦旦“美國政策絕對不會改變”,結果沒兩天,就以一批國家未報復為由,宣布定向暫緩“對等關稅”90天,但保留10%的所謂基礎關稅,這又沒過兩天,又宣布對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且未指定國家。如此一變再變、形同兒戲,國家信譽何在?
就最新這次轉彎而言,當然還是形勢所迫。電子產品的進口對美國有多要緊?以蘋果手機為例,若按照145%的對華關稅,且將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那么一部iPhone 16 Pro Max,售價將從現在的1599美元上漲到2300美元,漲幅約44%。而如果轉移產業鏈,在美國本土重建生產基地,考慮到高昂的生產成本,售價將高達3600美元,漲幅超125%。關稅戰、貿易戰真打起來,最先倒下的是誰?企業大佬們心里清楚得很,絕不是特朗普團隊外強中干的忽悠能解決的。
舉棒則英明神武,撤棒則身段靈活,對于舌燦蓮花的特朗普團隊而言,這種“打臉”+“挽尊”業務倒是信手拈來的。而這種可笑的“訛詐的藝術”,世界也越看越明白、越來越厭惡。正如我國商務部所言,美方對華輪番加征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游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只會更加暴露出美方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脅迫的伎倆。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游戲,中方將不予理會。中方對愚蠢伎倆“不予理會”,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誰有工夫陪著不講規則、毫無信譽的野蠻人“過家家”?
特朗普突然以荒誕理由對全球加稅,結果沒兩天就宣布定向暫緩“對等關稅”90天
美關稅亂政已喪失基本確定性,世界從一片公憤到冷眼觀變,而美國自身機構及廣大民眾就沒法“置身事外”了。就拿與關稅直接相關的CBP來說,被白宮變來變去的行政命令、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連發的帖子、橢圓形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以及其他信息的連番轟炸,簡直不知如何跟進。拖著一套陳舊、效率低下的系統,執行“特朗普團隊平均每兩周就發布一次的新關稅清單”,最后結果只能是系統宕機。當地時間4月11日,CBP突然發出警報,稱用于處理那些享受特朗普政府宣布的90天關稅暫緩政策國家的貨運豁免手續的代碼失效。無論這是策略性停擺,還是真癱瘓了十余小時,技術系統根本跟不上總統反復無常的指揮棒,都直接暴露出美國政治混亂的冰山一角。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其實美國海關至今連一丁點兒新關稅都未能征收上來,但這并不妨礙特朗普慶祝“莫須有”的勝利,聲稱“日賺20億美元關稅”。對于這種滑稽的現實,美國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諷刺:“既然美國人請了小丑來,就活該等著看馬戲吧”。可是,國際政治需要的是理性、專業、信用,世界又沒有給這樣的美國投出信任票,憑什么被裹挾著去看這場“可悲、可恥的表演”呢?
延伸閱讀
【文/觀察者網 邵昀】
美國總統特朗普給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設定了90天“寬限期”,按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說法,美方要在這三個月內敲定與90國的貿易談判。
盡管納瓦羅言之鑿鑿,稱這完全“可能”,但據路透社、“政客”新聞網等11日披露,特朗普政府的談判策略簡直是“一團糟”:不僅人手不足,導致很多國家的談判需求都被“晾”在一邊,特朗普政府內部對于談判的立場似乎也并不統一。
這讓專家懷疑,其他國家還能容忍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多久?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在90天內有效處理如此多項談判?“做出這些決定需要進行一些認真的談判。”前美國貿易代表處代理副代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總裁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說,“我們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與任何這些國家達成一項全面協議。”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年度體檢,乘空軍一號前往佛羅里達州,返回海湖莊園度周末 視覺中國
“不知道特朗普想要什么”
“政客”新聞網11日援引白宮消息人士說法稱,迄今為止,特朗普政府只與越南、印度、韓國和日本,即少數幾個有助于美國“在地緣戰略上牽制中國”的亞洲國家,進行了認真的談判;面臨“寬限期”的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被動等待美國的回應。一名白宮官員也證實了這一戰略。
一名拉丁美洲外交官反映,其國家已多次請求與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的高級官員會面,但尚未收到回復。第三名亞洲外交官表示,他們國家也希望啟動談判,但因為與美國的貿易體量不大,自覺談判排位應該比較靠后。
路透社11日指出,對于人手稀缺的特朗普政府而言,要協調90場談判本身就是一大挑戰。據悉,當前特朗普政府中的許多關鍵職位尚未被填補,而且現有官員往往身兼多職。譬如,部分美國財政部官員11日就忙于與烏克蘭就關鍵礦產達成協議。
美國財政部現在僅有一位由參議院確認的高級官員,即副部長邁克爾·福爾肯德(Michael Faulkender)。特朗普甚至還沒提名主管國際事務的財政部副部長,該職位目前由職業官員代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運行也高度依賴職業官員,多個關鍵副代表職位仍待參議院確認。
按照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說法,特朗普的幾名高級貿易顧問自己也無法統一貿易談判的立場。
路透社特別提到,14日,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將訪問華盛頓。但屆時美國的首席談判代表、財政部長貝森特卻將飛往阿根廷,展示對阿根廷經濟改革的支持。
阿根廷與美國的年度貿易總額僅為163億美元,而歐盟與美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接近1萬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路透社說,貝森特的缺席,凸顯了貿易專家的疑慮:特朗普政府能否有效管理這么多同時進行的談判,并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
卡特勒指出,要達成既讓特朗普滿意、又讓市場放心的貿易協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最小的一項貿易協議——修訂《美韓自貿協定》中的汽車與鋼鐵條款,也耗時超過8個月;與加拿大、墨西哥兩個鄰國簽署全面的《美墨加協定》更是耗時超過兩年。
“政客”新聞網說,其對超過15個國家(包括五個美國主要的亞洲貿易伙伴)官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國家普遍表示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的談判策略。
一名接近談判的亞洲國家外交官坦言:“我們真的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想要什么。”另一名代表亞洲國家的官員更直接表示,特朗普政府缺乏明確的立場,“我們幾乎什么都沒被告知”。該官員稱,美方整個決策過程給人感覺是“被動應對,沒有明確的方向”。
專家:美國胃口很大
然而,即使有些主要貿易伙伴主動讓步、表達談判意愿,也沒有得到華盛頓的回應。
報道提到,在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前一天,以色列曾宣布取消對美國進口產品的所有剩余關稅,但仍未換來美國“手下留情”。以色列總理7日在美國與特朗普會面,為其關稅政策辯護后,美方繼續暗示這不足以促成早日達成協議。歐盟7日向美方提議相互取消所有工業產品的關稅,也遭到特朗普拒絕。
“每個國家都在同時敲白宮的門,難怪他們沒有對所有國家都做出回應。但他們對全球關稅的預期是什么?真是一團糟。”一名歐盟外交官抱怨。他補充,歐盟領導人現在開始懷疑,這到底是談判策略,還是美國全球貿易觀徹底轉變的開始,“這讓我們非常不安”。
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這種做法引發了不確定性,并且實際上將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邊緣化了。歐盟與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對美貿易總額超過3.1萬億美元。
有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特朗普政府的目的不僅在于關稅。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日本事務主席、特朗普上個任期末曾被提名擔任駐日本大使的肯尼思·溫斯坦(Kenneth Weinstein)看來,僅僅降低關稅無法讓特朗普滿足,貿易伙伴“還需要取消至關重要的非關稅壁壘,并(對美國)進行投資”。
“但問題是,人們能為了取悅(特朗普)政府做到什么地步?”溫斯坦說。
“政客”新聞網表示,韓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8日在華盛頓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討論了美國對韓國進口產品征收25%關稅的問題。但僅僅一天后,特朗普就宣布對包括韓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暫緩征收所謂“對等關稅”。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談判的有效性。
遂特朗普的愿?“風險很大”
據《韓國先驅報》11日報道,鄭仁教當天回國稱,此次訪問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韓美“逐項談判的框架,尤其是在鋼鐵和汽車領域”。他還補充說,華盛頓表現出以“友好”方式與韓國、日本達成協議的意愿。
4月11日,在仁川國際機場,鄭仁教訪美返抵后接受記者采訪 韓聯社
日本則表達出談判非關稅壁壘問題的意愿。據日本廣播協會(NHK)11日報道,日本將派經濟振興大臣赤澤亮正赴美,與格里爾、貝森特會談。報道稱,赤澤亮正表示,如果非關稅壁壘和匯率等議題被納入談判議程,他愿意進行討論。
但“政客”新聞網援引貿易專家分析,任何試圖取消非關稅壁壘的努力,都會使談判變得更加艱難。如果特朗普政府提出要求,要貿易伙伴消除增值稅、數字服務稅這類被特朗普認定為貿易壁壘的制度性因素,相當于要求其他國家重構自己的稅制體系。
報道說,特朗普政府還希望降低阻礙美國農產品出口到澳大利亞、以色列和歐盟的各種貿易門檻,但它們往往牽涉到這些貿易伙伴國本國農民的利益和環保法規,極具政治敏感性。
前美國高級貿易官員、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說,這些國家要想做出讓步,會面臨很大風險。“這種讓步非常容易被炒作——‘美國人要我們開不安全的車,呼吸更臟的空氣,養病雞,喝劣質酒。’”
特朗普2日宣布對貿易伙伴廣泛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聲稱此舉能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為美國政府帶來收入并振興美國制造業,但相關政策引發強烈批評和擔憂。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影響,全球股市近期連續劇烈震蕩。
特朗普9日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 資料圖
在本周美國國債遭投資者大量拋售后,特朗普9日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但在這90天里保留10%的“最低基準關稅”。盡管財長貝森特堅稱,這是特朗普政府早就定下的“策略”,但特朗普本人9日面對媒體問詢,間接承認其決定系受到債券市場動蕩影響。
但特朗普未取消此前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的84%的“對等關稅”,還在社交媒體發帖宣稱他已將對中國征收的關稅提高到125%,“立即生效”。白宮方面10日稱,累加2月宣布的20%對華關稅,美國對華關稅稅率實際累加已達145%。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1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中方已多次闡述在關稅問題上的嚴正立場。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林劍強調,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極限施壓、胡作非為。中國從來不吃這一套,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如果美方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林劍指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對美國的霸凌行徑采取反制措施,既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為了維護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為了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面對美國的霸凌霸道,妥協、退讓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