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邵昀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造成全球市場動蕩,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受影響。當地時間10日,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Andy Jassy)警告,美國對華征收高額關稅或導致第三方賣家將成本“完全”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他表示,已初步觀察到部分買家出現囤貨行為。
賈西10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直播專訪,表示亞馬遜仍在消化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當被問及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是否會將因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完全”轉嫁出去時,賈西說:“是的,我認為他們會嘗試這么做……根據所在國家的不同,你(指賣家)沒有50%的額外利潤空間可以騰挪。”
盡管賈西謹慎表示,尚未看到買家行為“發生任何有意義的變化”,但他確認,平臺觀察到有消費者正“提前購買”所需商品,以應對價格上漲。“人們并沒有停止購買,在某些類別中,我們確實看到人們提前購買。但很難判斷這是否只是數據中的異常現象,或者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因為目前只有幾天而已。”
賈西還說,亞馬遜已經和特朗普政府就關稅問題進行了一些討論,傳達了企業方的擔憂。他稱,特朗普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些擔憂”。
賈西接受CNBC采訪 節目截圖
CNBC指出,第三方賣家占亞馬遜網站所有產品銷售額的約60%。其中,許多賣家要么從中國進貨,要么本身就是中國賣家。
根據Jungle Scout去年發布的《2024亞馬遜賣家狀況報告》,超過70%的亞馬遜賣家和品牌的貨源在中國。排名第二、第三的貨源國是美國和印度,但占比只有30%和14%。電商情報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的占比首次超過50%,美國賣家的占比則降至約45%。
《2024亞馬遜賣家狀況報告》截圖 Jungle Scout
另一方面,占據另外40%銷售額的亞馬遜自營商品,也有許多通過在中國工廠以批發價采購,來壓低進貨成本。亞馬遜今年2月發布的年度報告說,中國供應商“為我們提供了相當一部分零部件和成品”。
在這一模式中,亞馬遜須自行承擔運輸和關稅成本,特朗普對華加征的高額“對等關稅”無疑將影響重大。賈西10日對CNBC稱,為應對最新關稅政策,公司已經進行了一些“戰略性前瞻性庫存采購”,并希望重新協商部分采購訂單的條款,以保證自營商品的低價。
此前,據路透社10日報道,面對特朗普關稅亂拳的破壞,在亞馬遜上銷售商品的中國賣家正準備提高在美國的售價,或是干脆退出美國市場,轉而開拓其他新市場。
“對我們以及其他任何公司來說,不能再依賴美國市場了,這一點已經非常明確。”一名中國賣家說,“我們必須減少對美國的投資,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歐洲、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世界其他地區。”
美國《財富》雜志9日報道則擔心,受關稅沖擊,亞馬遜上那些依賴中國貨源的美國賣家或大量倒閉。報道以年銷售額500萬美元的一家愛達荷州小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從中國進貨,通過亞馬遜平臺銷售特殊需求兒童專用的感統秋千等產品,同時提供在線教程。
經營者凱西·埃姆斯(Casey Ames)說,若按照104%計算,他當前一批待發貨物的關稅將從4707美元暴漲至19萬美元,“簡直荒謬”。埃姆斯還說,他幾年前就試圖在美國尋找供貨商,但發現報價竟然比他公司產品的零售價還高;如果找不到替代貨源,他將被迫關閉公司的實體產品業務,并裁掉至少一半的員工。
在銷售端,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已初顯端倪。路透社8日報道稱,過去兩周,好市多、沃爾瑪等美國商場內,隨處可見焦慮的美國消費者在“瘋狂大采購”。
55歲的巴里奧(Angelo Barrio)是一名退休的制衣行業從業者。這周,他在好市多囤積了牙膏、肥皂、飲用水和大米等商品。在沃爾瑪,他又買了兩瓶橄欖油,至此他囤積的橄欖油總數已經達到了20瓶。
談到特朗普的施壓手段,巴里奧對中國的遭遇感到抱歉,并斥責特朗普的關稅毒計是在“攪渾水、制造混亂”。“他們(中國)根本沒有做錯任何事,卻無端受到懲罰。”巴里奧說,“一直以來,我都很感謝他們,能夠以如此實惠的價格為我們提供各種商品。”
延伸閱讀
特朗普關稅政策讓美國兩個前財長"破大防":打分不及格
當地時間4月10日,美國前財長珍妮特·耶倫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這是她卸任后首次接受電視采訪。在采訪中,她給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打分“不及格”。
美國前財長 珍妮特·耶倫:“恐怕我不能給它一個及格分數,我認為當前政策是最嚴重的自殘。”“根據經濟學家的計算,當前美國的平均關稅水平處于20%到25%之間,而特朗普本屆任期就職初期,平均水平僅約為2%。因此,即使放棄征收所謂‘對等關稅’,美國的平均關稅也處于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將提高經濟成本,讓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平均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
耶倫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用“自殘”來形容特朗普經濟政策的美國前財長。
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美國財長的勞倫斯·薩默斯,近日不但多次用到同一個詞,還在采訪中用“十一分”來描述他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憤怒值。
勞倫斯·薩默斯直言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感到憤怒(資料圖)
當主播讓他用1到10的數字來形容對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憤怒值時,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11。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最糟糕的經濟政策,最嚴重的自殘行為。”
白話拆解
不算所謂“對等關稅”,特朗普政府上臺不到三個月,美國從世界各地的平均進口關稅水平已經翻了十倍以上,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將是美國普通家庭。
這是美國前財長“憤怒值爆表”的原因。
耶倫提到的1934年,其時間背景:當時的美國正處于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之下,而學界觀點普遍認為,正是1930年美國出臺著名的保護主義惡法--《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美國對外貿易規模“劇減”,成了經濟大蕭條的重要“催化劑”。
這是美國前財長痛心美國經濟遭遇“自殘”行為的理由。
除了“不及格”的打分和“嚴重自殘”的描述之外,兩位美國前財長還對特朗普單邊關稅政策損害美國信譽“憂心忡忡”。
美國前財長 珍妮特·耶倫:“各國都在對美國政策的可信度提出尖銳的質疑。例如:美國今后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什么角色?美國是否還有可預測的經濟政策,并繼續作為一支強大和積極的全球力量存在?”
耶倫稱各國都在對美國政策的可信度提出尖銳的質疑(資料圖)
美國前財長 勞倫斯·薩默斯:“人們常說,培育一片森林需要一代人的時間,而燒毀它們只需要一個小時。美國的信譽當下正備受質疑,我們將要為政策反復付出代價,無論是吸引對美投資,無論是服務海外客戶,無論是爭取外部支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白話拆解
做生意,要守規矩才能有信譽。美國是二戰之后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參與方和最大的獲益者。中國人常說“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美國知名投資人巴菲特也說過,你可以喜歡金錢,但永遠不要用信譽去換。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希望美國政府不會讓自己成為“千里之堤上的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