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八年了,所有美國制造商都勸我們:回中國生產吧!")
? 文 觀察者網 熊超然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正肆意揮向眾多貿易伙伴之際,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當地時間4月7日刊發報道指出,許多美國店主也正淪為全球貿易戰中的附帶犧牲品,在關稅與生存之間,這些美國企業主正在算一筆觸目驚心的經濟賬。
其中一名企業主表示,自特朗普今年1月20日重返白宮以來,她的貨品已經承受了兩輪10%的關稅沖擊,導致其額外支付了1.5萬美元,而隨著“對等關稅”導致美國對華進口商品總關稅升至54%,她的生意正面臨危機,企業很有可能倒閉。
雖然特朗普宣稱關稅可以重振美國制造業,讓更多企業采購回流美國,但許多企業主用親身經歷指出,他們早已嘗試過,但根本行不通——美國制造商不僅無法滿足這些店家的訂單規模,而且原材料也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
一名銷售雙按扣發夾的企業主坦言,她過去八年一直試圖在美國生產,但所有美國制造商都告訴她應該繼續回中國生產,因為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成本要高出三到四倍之多。面對當前沉重的關稅,另一名店主哀嘆,小企業主喜歡自己做決定,自負盈虧,但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已導致他們的這種自主權被生生奪走。
美國各地的小企業主正在計算如何承擔進口商品關稅帶來的更高成本 NPR
特朗普上臺后兩波對華關稅,讓她多付1.5萬美元
莎拉·威爾斯(Sarah Wells)從事母嬰用品銷售長達13年,在特朗普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新關稅的情況下,她正在思考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意。
僅在今年,威爾斯的公司就承受了兩輪關稅沖擊,而這兩輪關稅生效時,她的貨物正從中國運往美國。
今年2月,當特朗普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10%時,她的大宗訂單正在港口裝船。而當裝貨船只在3月??棵绹鴷r,關稅又上升了10%。為了讓海關放行貨物,威爾斯不得不額外支付了1.5萬美元。
如今,隨著特朗普發出最新一輪“對等關稅”威脅,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關稅提高到了54%,這不僅蠶食了威爾斯的利潤,也讓她的生意變得步履蹣跚。為此,她可能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但提高多少才不至于讓顧客反感并停止購買呢?她計劃縮減業務——減少訂單、暫停招聘、停止開發新產品。
“即使我們把一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我們也不可能全部轉嫁?!痹诿绹ゼ醽喼萁洜I生意的威爾斯說:“所以我真的認為,實際情況就是企業會倒閉?!?/p>
店家紛紛縮減業務停止擴張,轉入“生存模式”
目前,面對關稅來襲,尚不清楚消費者會減少多少支出或以多快的速度開始縮減開支。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曾作出預測,今年美國零售額將出現增長——雖然增速較近年有所放緩,但更接近疫情前水平,增幅介于2.7%至3.7%之間。
然而,這一預測是在“對等關稅”的稅率明朗化之前發布的,如今該貿易組織表示,“無法預測……(關稅)對價格和消費者支出的影響程度”。
例如,沃爾瑪等零售業巨頭現在正施壓其海外供應商提供折扣,以抵消部分關稅的影響,而規模較小的零售商則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調查顯示,各類零售商均表示,它們將不得不提高售價。
從事母嬰用品零售業的威爾斯 NPR
除了漲價,還有業務收縮。和威爾斯一樣,許多企業主正考慮縮減業務規模,包括減少門店選品以降低運輸成本、凍結招聘、暫停廣告投放或新產品開發,即停止擴張并轉入“求生模式”。
美國馬薩諸塞州克萊姆(Klem)雜貨店,由其現任經營者杰西卡·貝當古(Jessica Bettencourt)的祖父于75年前創立,銷售五金、寵物食品和服裝等各類商品。貝當古(Jessica Bettencourt)表示:“現在必須立即著手區分必要和非必要開支……我認為現在就是開始。”
“還應繼續在中國生產,在美國的成本要高三到四倍”
為了讓加征關稅看似合理化,特朗普兜售的一大關鍵“論點”是,此舉將重振美國制造業,并迫使更多企業轉向國內采購。
然而,威爾斯、貝當古等眾多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企業家會到處這樣一個事實——他們早已嘗試過……
威爾斯說,當她調研在美國本土生產或至少組裝背包和手提包時,卻發現美國制造商根本無法滿足她的訂單規模。更關鍵的是,這些制造商明確告知她,原材料最終仍不得不從中國進口。
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企業主羅莎琳·古德溫(Rozalynn Goodwin)也遭遇了類似的挑戰。
“在過去的八年里,我們一直試圖在美國生產?!惫诺聹卣f,她和女兒經營的GaBBY Bows品牌,主要銷售雙按扣發夾。
“我們接觸過的每一家美國制造商都告訴我們,‘你們需要繼續在中國生產,在這里生產的成本要高出三到四倍’。”古德溫說:“我們的客戶絕不會為這種產品多支付8美元或10美元?!?/p>
當地時間3月22日,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也曾發布一篇報道文章,介紹了一位美國自動售貨機業者邁克爾·金(Michael King),金所做的生意離不開用鋼材制成的箱子,他過去也曾嘗試找美國制造商,但由于難以溝通合作,最終還是選擇了中國制造商。
拜登政府時期就曾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征25%關稅,而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不僅對華加征20%關稅,還對所有進口鋼鋁征收25%關稅。金計算了一番發現,如果現在還從中國訂購鋼材產品,要交高達70%的關稅,原本250美元一個的箱子,如今總價高達425美元,裝運過海關后,價格更是將達到825美元。
可即便如此,金還是表示,再高的關稅也阻止不了他從中國訂貨,因為在美國,他可能最多要花1200美元才能買的這種箱子。金表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早已圍繞于此建立了一整套完備體系,這不是美國所能相比的。除了制造流程,中國在后續物流等方面也是遙遙領先于美國,讓客戶非常省心和放心。
“即使中國的價格上漲幾百美元,我可能還是會從中國訂購,因為實在太方便了?!苯鹬毖缘?,中國人不怕碰上難題,頂多撓撓頭,一周之內就能提出修改方案,而美國企業對他的設計要求不是設置更多障礙,就是變相收取更高費用,最后往往還要客戶自己處理這些麻煩事。
邁克爾·金和他的自動售貨機銷售點 《商業內幕》
在美國生產不僅成本高,原材料也離不開進口
NPR指出,對于許多普通商品,例如衣服、鞋子、玩具、電子產品,美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大規模生產了。即便小規模生產,這種成本要高得多,是海外生產的兩倍或三倍,而且原材料通常需要依賴進口供應,正如威爾斯所發現的那樣。
貝當古以一雙工作靴為例說明稱,她的商店確實銷售美國本土制造的靴子,每雙標價高達400美元,而進口替代品的售價僅為這一售價的一半。
“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400美元一雙的工作靴的?!彼f:“雖然我總是首先考慮美國制造的產品,但我也必須為顧客提供他們能負擔得起的產品?!?/p>
報道提到,正如另一位店主所道出的心聲——小企業主喜歡自己做決定,自負盈虧,但如今的全面關稅,已導致他們的這種自主權被生生奪走。
據路透社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此前報道,在美國股市持續波動之際,當地時間4月7日,有消息稱“特朗普考慮暫停向全球征稅90天”。此消息一出,股市隨即飆升。但稍晚時候,白宮稱該報道為“假新聞”,特朗普也親自“辟謠”,美股再次暴跌。
4月8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東時間4月7日,美方威脅進一步對華加征50%關稅,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美方對華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毫無根據,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中方已經采取的反制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完全是正當之舉。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訛詐本質,中方對此絕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