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鍵時刻,人民日報重磅發聲)
4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全文如下:
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貿易伙伴出臺所謂的“對等關稅”,我國第一時間采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當前應客觀分析美濫施關稅對我影響,理性看待我國經濟發展良好態勢,堅定應對美這一輪遏壓的信心。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
(一)美濫施關稅將對我造成沖擊,但“天塌不下來”。此次美國政府對我加征34%的關稅,加上此前加征的關稅,將嚴重抑制雙邊貿易,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我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但要看到,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沖擊,我們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對美市場依賴已在下降。我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美國內不少產品對我依存度較高。當前美國不僅在很多消費品上離不開中國,很多投資品和中間產品也需要從中國進口,有若干品類依存度超過50%,短期內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找到替代來源。在全球產供鏈深度交融的大背景下,中美貿易不可能完全中斷。新興市場經貿合作潛力巨大,日益成為我穩外貿的重要基礎。我國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2018年以來,我對東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國內市場緩沖空間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據統計,2024年我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內銷業務,內銷金額占銷售總額的近75%。國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擴內需各項政策也在加力擴圍,內需市場的容納效應將日益顯現。
(二)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向好,應對美關稅沖擊有底氣、有信心。2017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以來,無論美國怎么打、怎么壓,我們始終保持發展和進步,展現了“越壓越強”的韌性,這成為我們應對外部沖擊的最大底氣。經濟循環不斷改善。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供給、改善需求,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尤其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后,隨著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實,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今年前兩個月,投資、消費等國內需求增長好于預期,出口初步經受住了考驗,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持續回升,一季度有望實現5%以上的增長。科技賦能持續發力。我們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最重要的供給,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多點突破,展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巨大活力。“卡脖子”、打壓遏制只會倒逼中國加快實現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突破。風險緩釋成效明顯。近年來,我們頂住內外壓力,堅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持續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目前,三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處于收斂狀態。房地產市場交易和社會信心出現積極變化,一線城市回暖態勢比較明顯。各方預期不斷改善。我國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政策連續性,為企業提供了長期穩定預期。今年以來,海內外對我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明顯改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很多華爾街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并將中國的“確定性”視為對沖美方“不確定性”的避風港。
圖為中國和美國國旗(資料圖)
(三)面對美濫施關稅的亂拳,我們心中有數、手上有招。我們已與美國打了8年貿易戰,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雖然國際市場普遍認為美濫施關稅超預期,但黨中央對美方對我實施新一輪經貿遏壓已有預判,對其可能造成的沖擊有充分估計,應對預案的提前量和富余量也打得較足。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就如何應對美新一輪對華遏制打壓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影響程度動態調整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今年全國兩會上,我們出臺的很多政策,如將今年財政赤字率確定為4%左右,運用國債資金擴大對“兩新”“兩重”的支持等都是超常規政策的具體體現。
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余地,隨時可以出臺;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并適時出臺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臺;各級政府將“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沖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支持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指導幫助企業在盡可能維持對美貿易的同時,開拓國內市場和非美市場。同時,我們將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國和世界各國磋商,妥善解決貿易分歧。
(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應對外部環境調整。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美國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全球政經格局走勢的不確定性。作為負責任的全球大國,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將應對美方沖擊視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以自身的穩定發展,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面對高關稅持續壓縮對美貿易空間,我們更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努力把消費打造成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壓艙石,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一方面,從需求側入手,通過扎扎實實地推動居民增收減負,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意愿;另一方面,從供給側發力,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改善營商環境,支持國內企業更多圍繞老百姓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
面對美方的多變易變、極限施壓,我們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幸,而是做好了應對沖擊的各種準備。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片大海經受得起狂風驟雨的洗禮,抵御得住貿易寒流的侵襲,終將讓世人見證“海納百川”的從容與堅定。
延伸閱讀
特朗普關稅政策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質疑和反擊浪潮,中方第一時間強力反制尤為引人關注。
“中國經濟已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沖擊,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已不堪重負。”彭博社專欄作者大衛·菲克林(David Fickling)4月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雖然針對貿易戰有種說法叫“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但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他分析道,通過數十年布局,中國已構建了足夠抵御貿易戰沖擊的經濟體系,而且由于中美兩國貿易商品結構差異,中國受影響程度遠比美國要小——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手機、家具等消費品,關稅直接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多為芯片等中間產品,普通消費者所受影響有限。此外,中國在出口市場多樣化方面占據優勢,而美國消費者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適得其反,反而助力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
菲克林在文章開頭提到,貿易戰有一句常見的話,那就是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畢竟關稅沖突本質上是兩敗俱傷,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會增加本國消費者的成本,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置身于這種較量之外——這種邏輯適用于大多數經濟體,但中國可能是罕見的例外。
中國4日宣布對所有美國商品征收34%的進口稅,以回應特朗普早些時候的關稅沖擊。在菲克林看來,中國之所以有做出反擊的底氣,是因為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中國通過數十年布局,已構建了足夠抵御貿易戰沖擊的經濟體系。
美國民眾買到了中國品牌海信的電視機 《華爾街日報》
從中美貿易結構來看,美國對華主要進口商品集中于消費品領域:智能手機、電腦、家具、玩具等。特朗普政府對這些商品加征54%關稅,美國消費者將迅速感知價格上漲。
反觀中國自美進口則以中間品為主:液化天然氣、芯片、飛機引擎、塑料等。唯一例外是汽車,但美國品牌(如別克、雪佛蘭)在中國市場本就競爭力薄弱,關稅對其影響有限。
菲克林注意到,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挑起貿易沖突以來,中美兩國一直在減少對彼此的依賴,但中方的成效更大。
從貿易占比來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占進口總額18.5%)遠高于中國對美依賴度(占出口總額17.2%)。中國出口市場已多元化,在美國商品進口中往往占據主導地位,而美國消費者難尋替代供應源。相比之下,除飛機引擎和大豆外,在中國進口的幾乎所有主要產品類別中,美國都是中國相對次要的供應商。
“在考慮兩國持續貿易戰的能力時,這是一個重要因素。”菲克林說,特朗普的關稅主要落在普通美國公民和選民身上,他們已忍受了四年高通脹和利率壓力,關稅將進一步加重民眾負擔,美國經濟早已不堪重負;而中國基準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具備較大緩沖關稅沖擊的空間。
浙江金華,浙江匯隆晶片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 視覺中國
菲克林形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堪稱“自殘”之舉,對中國而言卻是一個機會。就在特朗普對盟友施加嚴苛關稅的同時,中國正在密切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美國曾為建立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付出巨大努力,而如今中國可以借此展示自己比美國更能代表這一秩序,并成為對全球非美經濟體更友好的貿易和投資伙伴。
“如果你想要避免這樣一種未來情景:中國通過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并在諸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這樣的集團中扮演關鍵角色,從而鞏固自身的崛起勢頭,那么美國的關稅計劃堪稱最糟糕的結果。”菲克林說,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一些挑戰,但國際貿易絕非其中之一,倘若世界正陷入一場持久貿易戰,特朗普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已然做好了準備。
“中國早就在為當今這個混亂的世界做準備了。”此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也指出,過去十幾年來,中國加快推動經濟和技術領域的自主發展進程,有效降低了其自身受到美國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外部束縛時的脆弱性。不僅如此,中國還大力推進人民幣結算體系建設,在國際經濟舞臺上逐步增強自身話語權與影響力 。
英媒注意到,為了充分把握經濟機遇,中國政府近來動作頻頻,鼓勵民營企業“大顯身手”,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促進消費,同時新增債務限額為地方減壓,并且持續發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卻在開歷史倒車,一舉將底特律打回70年代落伍過時的狀態”。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3日就美方宣布對等關稅發表談話。發言人強調,歷史證明,提高關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供鏈穩定。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與貿易伙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