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整年的奔波與操勞,你終于回到了家里,開始享受這寶貴的春節假期。
飯后,或許是覺得“干聊”太過無趣,有人提出了搓麻將的建議,開始組起家庭麻將局。在“來都來了”的勸說和“你上過大學,比我們厲害”的夸贊下,你坐上了麻將桌旁的最后一個空位。
不過,面對這群“老油條”,誰認真誰才是真的輸了。
過年的麻將桌,
也暗藏玄機
都是親戚的麻將桌,表面上其樂融融,其實暗流涌動。
入座后,你的左手邊是年過七十的爺爺,他經常和鄰居切磋;右手邊是事業有成的大伯,交際應酬少不了麻將局;正對面是精通麻將的表哥,在公司團建的麻將桌上,他是常勝將軍。而你,只是一個麻將新手,一年到頭只有這一次上桌機會。
對局開始,雖然家庭麻將局聽起來一派祥和,不至于像《賭神》中的決戰那樣劍拔弩張,你們的勝負欲卻并不會因為親情就消失。當大家都將它看作一場比賽時,親戚間溫馨的交流也可能變成一場博弈,最后硝煙四起。
無論麻將桌旁的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打麻將本身就是一場信息不完全的、“你死我活”的博弈[1]。
《賭神》中涉及個人名譽、命運和背后利益的博弈,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 《賭神》
在這場博弈中,你只能掌握一部分信息,比如自己手中的麻將牌面、其他人打出的牌。而更多的信息(如其他人的牌面、他們摸到的牌)只能通過推測獲得,直到有人“胡牌”,你才能夠對整個牌局的情況一覽無余。
此外,麻將桌上一方的勝利必將伴隨著其他人的失敗,你們的利益始終相互對立,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在通往勝利的道路上,無論是摸牌、出牌、“吃”、“杠”、“碰”等操作,還是搭配最后“胡牌”的牌型,都需要你進行決策[2]。
打麻將的過程中,就算是摸麻將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會放大你的情緒。輪到你摸牌時,對于未知的牌面,你更期待能夠有好運加持;當拿到需要的牌、離“胡牌”越來越近時,你的興奮感也不斷地膨脹、溢出[3]。不由自主地,你就露出了“賭神”那般勝券在握的笑容。
但值得注意的是,被麻將被放大的可不只是興奮感。當桌上的三人“殺紅了眼”、圍觀的親戚也紛紛開始點評時,在競爭氛圍的感染下,你真的很難繼續做到心如止水、人淡如菊。此時,你不僅會擔心自己技不如人,還會產生更強的競爭沖動,開始想方設法地阻止其他人“胡牌”[4]。
看似友好的局面,一旦有人燃起“戰火”,你家的麻將桌和《賭神》里的牌桌可能也沒什么不同。
春節的熱鬧環境下,很難贏
哪怕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將這看作一場比賽,在他一言、她一語的環境下,你也很難在麻將桌上理性決策、取得勝利。
坐在麻將桌上,你的心思被七大姑八大姨嘴里的驚天大“八卦”勾到了天邊;剛準備摸牌,電視機里的春晚演員開始輸出一些網絡爛梗,害你莫名其妙笑了一下。這個時候,盤算好的計劃已被周圍的各種噪音攪得稀爛,到底要出什么牌、摸哪張牌、是湊“碰碰胡”還是“平胡”,你也再無頭緒[5]。
室外噼里啪啦的鞭炮、轟然綻放的煙花,都能成為讓你分心的小插曲 / 圖蟲創意
就算排除了這些外界干擾,要贏下一局麻將,你還得學會“察言觀色”。
首先就要從手頭的牌入手,觀察自己面前的麻將墻,你需要思考要如何組合,才能實現胡牌。在他們棄牌時,你又要推測對方的牌型,決定自己下一步的操作。
此外,其他三人摸牌出牌的動作、整理麻將時的神情,都可能成為你“察言觀色”的對象[6]。一開始,觀察到大伯將三張牌扣在一起的動作,你還能大致推測他成牌的進度。但要在麻將桌上運籌帷幄,你還需要掌握更多的“情報”,比如爺爺每次出牌的位置、大伯前后打出的兩張牌的牌面、表哥手上把玩的麻將牌面等等。當這些內容超出大腦負荷時,你不但不能利用它們猜出大家的牌面,還會被它們打亂思路[7]。
當然,作為一個新手,前輩們的一聲聲催促也可能成為牌桌上“壓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新手來說,麻將的規則可以說是十分復雜,其中不僅涉及到決策,還包含豐富的數學知識。麻將一般使用144張基本牌(許多地區會省略一些牌),你可以通過不同牌型組合來實現“胡牌”。經過一番數學上的排列組合后,“胡牌”的牌型組合有許多種,比如在官方國際麻將中,就有81種得分組合。要贏得最終勝利,你就需要考慮最佳的“胡牌”方案,從而對手頭的麻將進行取舍[2]。
而且,在我國的不同地區,麻將還有著不同的變體,其中的獲勝標準、計分規則和附加規則都有可能不同[2]。也就是說,前一晚還在老家麻將桌上洋洋得意的你,第二天就可能被外地親戚家的麻將規則按在地上摩擦。
精心籌備的滿桌佳肴,每一道菜都飽含對登門拜年的親戚的熱情 / 圖蟲創意
復雜的游戲規則、難以預測的牌面,都會使你在摸牌或出牌時變得更加優柔寡斷[8]。此外,假如你是連敗的“大怨種”,在高強度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你出牌的速度也會變慢[9]。
這時,蓄勢待發的爺爺、經驗豐富的表哥和看熱鬧的爸媽忍不住開始催促你。“快點啊,我等得花都謝了”、“嘖,快點啊”、“快快快,快點打完還能搓幾局”,在一輪又一輪的催促下,你更可能出現無腦出牌的狀況,甚至迷糊地丟掉一些至關重要的牌[8]。
如此看來,過年打麻將的獲勝秘訣,說不定真的是大叫一聲:“你們不要再吵了啦!”
打著打著,真的會冒火
在過年這樣的大喜日子里,很多人打麻將的初衷確實是娛樂消遣。但是打著打著,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冒火。
中國家庭素來倡導“以和為貴”,尤其是在春節這個象征團圓的日子里,其實你們都知道沒必要太認真,只是把打麻將看作一場娛樂,而不想讓它成為新年罵戰的導火索。當有老人和小孩參與時,你們也愿意用行動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盡可能照顧到他們的情緒。
而且,在用“心”打麻將時,你們的勝負欲也會降低。當“感恩的心”突然覺醒,好勝的你也可以暫時收斂鋒芒,不再專注于讓自己“胡牌”[4];而在“同理心”的作用下,你能夠對輸牌的人感同身受,從而做出一些利他的貼心舉動[10]。
在這兩顆“心”的作用下,麻將桌上就可能出現這樣一派祥和的場面:面對從小對你呵護備至的爺爺,猜到他在湊“清一色”,你假裝不經意地喂給他一張牌,為他的“胡牌”之路打下基礎;發現平時運籌帷幄的大伯牌運不濟、連輸三局,爺爺也主動讓步;牌技高超的表哥雖然清楚這個牌局“實力懸殊”,也不打算“炫技”,而是見好就收。
不打麻將的夜晚,和家人共赴燈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 圖蟲創意
然而,如果牌桌上的你們希望借此小賺一筆,表現出過重的得失心,這樣美好的場面就可能如泡沫般破滅。
當家庭麻將局變成了比賽,你們之間的和諧關系便容易出現危機。仿佛是錦鯉附身,你連著“胡”了好幾把。此時,你體內的睪酮含量會上升,在它的影響下,你既會感到愉悅,也可能說出一些諸如“你們也不行啊,還不如我呢”的攻擊性話語[11]。
而與此同時,突然遭遇“滑鐵盧”的表哥可能已經是滿臉黑線,一邊懷疑手氣、心生挫敗,一邊狠狠地將麻將摔在了桌上[12]。此時的麻將桌就像是一個煤氣罐,任何一句埋怨甚至一個動作都足以把這里引爆。
在打麻將時,人與人之間的觀念碰撞所產生的火花,也可能點燃一場惡戰。
新年的麻將局,不僅是牌桌上的比拼,還是參與者和軍師之間的交鋒。要出哪張牌、要不要拼運氣搭配更高收益的牌型,這些抉擇里其實都能體現一個人的風險偏好。有人秉持著“風浪越大魚越大”的準則,在麻將桌上頻頻兵行險招;有人則相對保守,認為贏一分錢也是贏。這兩派在麻將桌旁相遇,必然導致“腥風血雨”、“不得安寧”。
當湊熱鬧的爸媽擔任你的軍師時,你們之間就可能爆發一場“口水大戰”。
研究發現,在遺傳和共同生活的作用下,你和爸媽的風險偏好其實有一定相關性。在他們的耳濡目染下,你們可能會做出相同的決定[13][14]。然而,當你離開家鄉,外出求學和工作時,嶄新的環境和經歷都會使你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13]。
閑暇時,幾張矮凳、一張方桌、四三好友便可以湊一桌麻將打發時間 / 圖蟲創意
看著相同的牌面,上過大學的你可能會認為“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希望追求高風險下的高收益,而相對保守的父母則會對你出牌的方式指指點點,一再強調“貪心害人”[15]。在他們不絕于耳的嘮叨下,你們吵架的幾率可能比你“胡牌”的幾率還要大。
當然,這個矛盾還會出現在你的軍師之間。比如初入社會、收入較低的表姐和事業有成的姑姑,就可能在出牌的思路上有很大不同[16]。在你和她們吵起來之前,她們可能就已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在麻將桌的四周,隨時隨地都可能燃起新的戰火。
麻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打麻將不僅是一種社交手段,對于老年人來說,還能夠起到改善認知、減緩功能衰退和減少孤獨感的作用[17]。
春節期間,和親戚相互切磋麻將無傷大雅,但如果把家庭的麻將桌看成競技場甚至是搖錢樹,不僅會使親戚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還可能觸及法律的紅線。所以,不如時刻牢記“大過年的”這一四字箴言,將這看作一場徹底的娛樂,先別管“胡”不“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