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宵節(jié)的落幕,春節(jié)假期終告結(jié)束。根據(jù)民航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今年春節(jié)假期,全國民航累計保障航班14.5萬班,日均18083班,航班延誤率僅為4%[1]。
不僅僅是在春節(jié),整體來看中國民航的延誤率也是在持續(xù)下降的。
2013年的全年航班延誤率約為28%,2023年這一數(shù)據(jù)接近12%,與此同時全年的航班數(shù)從278萬班次上升到了467萬班次,也就是說十年間中國民航業(yè)務量上升近七成,延誤率卻下降了一半[2][3]。
這背后其實凝結(jié)著民航局、航司、機場等人員共同的心血,讓延誤不再像過去一樣,是“家常便飯”。
難以避免的延誤
根據(jù)2017年中國正式施行的《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延誤”指的是實際出港或到港時間晚于計劃時間15分鐘的情況[4]。
如此明確的時間規(guī)定,其實很晚才出現(xiàn)。從1929年的《華沙公約》到1999年的《蒙特利爾公約》,國際通用的航空運輸規(guī)則都未對延誤提出明確的定義[5]。延誤難以界定,原因之一是航空運輸不同于其他運輸,有著更多的潛在風險使其難以完全按照計劃時間起飛。
這些風險體現(xiàn)在哪里?民航局頒布的《民航航班正常統(tǒng)計辦法》中,一共有12大類72種具體的航班延誤原因[6]。
例如天氣原因,雷暴、大霧等影響飛機安全的惡劣天氣下,航班不允許出港造成延誤,也是近年來遭遇延誤的最常見原因,占到了2023年全年不正常航班原因比例的60%左右[3]。
惡劣天氣會影響飛機著陸和起飛的安全性,還會干擾機場的正常運營 / 圖蟲創(chuàng)意
根據(jù)民航局發(fā)布于央視新聞的通稿,2024年6月1日至8月20日的雷雨季期間,全國航班正常率大約為77%[7],所以這段時間坐飛機出行的朋友還是很值得買上一份延誤險的。
天氣的影響不止于出發(fā)地和到達地,整條航線上的天氣情況都會納入評估[8]。所以有時候會出現(xiàn)出發(fā)地和到達地的天氣預報都是晴,卻因天氣延誤的情況,這就是因為飛行路線上可能遇到惡劣天氣。
天氣也是最典型的非承運人原因,該類原因還包括流量管控原因(因空域繁忙或空中交通管制措施導致的航班排隊或繞行)、突發(fā)事件(如其他旅客的個人行為影響航班準點、軍事演習)等。
除了天氣,整體性的航空資源吃緊對延誤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根據(jù)《2023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chǎn)統(tǒng)計公報》,2023年全國機場完成飛機起降約1171萬架次,平均每天有3.2萬架次的飛機在259個境內(nèi)運輸機場起降[9]。
雖然空中沒有有形的“公路設施”,也沒有地上河流高山那樣的地理阻礙,看似可以隨意飛行,但實際上民航航班需要按照規(guī)定的航路飛行,高度、寬度、路線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10]。
車子一多,高速公路就會堵車;飛機一多,航路同樣也會發(fā)生擁堵。所以很多時候,你會遇到飛機播報已到達某城市上空,卻依然需要等待很久才能落地的情況,這很可能是因為你的航班在等待航線上盤旋,排隊讓前面的飛機進出航路[11]。
當下跑道被占用,飛機要接受空管部門的指揮,在空中盤旋等待 / 圖蟲創(chuàng)意
修路成本高,但在天上“修航路”不應該看上去挺簡單的嗎?實則不然。一方面,航路的建設同樣需要必要的監(jiān)視和導航設備等基礎設施[12],另一方面,中國航路的協(xié)調(diào)管理難度也很大。
學者指出,中國空域管理體制屬于“ 條塊分割、計劃管理、靜態(tài)控制、固定使用” 的管理模式,涉及到軍隊和民航等多層次管理部門,職能重疊、相互不協(xié)調(diào)、管理效能不高,各機場之間空域資源尚且難以共享, 新辟或者優(yōu)化航路航線結(jié)構難度則是更大[13]。
航班多,航路擁擠,當實際飛行數(shù)超過管制扇區(qū)的保障能力時,就容易出現(xiàn)“流量控制”這一延誤原因了,這曾是眾多民航從業(yè)人員和乘客的心病。2015年,中國航班的延誤率高達32%,其中空管(航空管制)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約31%[14]。
上述原因都是非航空公司責任的客觀原因,具體到航司自身,也可能會出現(xiàn)機務維護、航班調(diào)配、機組等方面運轉(zhuǎn)出現(xiàn)問題,從而導致延誤發(fā)生的案例。
這種事在過去其實也不少。2013年因為航空公司原因?qū)е碌牟徽:桨啾壤s為37%[2],是全年航班延誤的首要原因。
縱觀航班延誤的首要原因,2013年是航空公司原因,2015年是流量控制原因,2023年則是天氣原因,可以看出,近年來可控的人為因素的大幅減少,才使得難以控制的天氣延誤成為主流。那么,民航從業(yè)者都用了什么方式來優(yōu)化人為導致的延誤呢?
延誤不再是家常便飯
讓我們先從航司說起。按照《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因航司責任導致的延誤,航司承擔食宿義務,而非航司責任導致的延誤,航司僅需提供協(xié)助,費用由旅客自理[4]。
從減少損失的角度來看,航司有足夠強的動力來避免延誤,例如做好空勤組、工程機務等人員的訓練,提高地面保障效率;使用廊橋替代擺渡車,提升航班近機位靠橋率等等[15]。
這種種措施中,最巧妙的或許是一種心理小把戲:設置更長的航班時間,來使航空公司擁有更多靈活性來應對意外延誤,這在國外被稱為“日程填充”(Schedule Padding)[16]。
舉例來說,北京飛上海的航班計劃10:00出發(fā),如果順利11:30即可到達,但航司在航班表上公開的起飛時間是10:15,到達時間是12:00,這樣即使中間出現(xiàn)了一些狀況,也依然能夠在旅客的預期時間內(nèi)完成航行。
如果確實沒出什么情況,比公開航班表預估的提前到達了呢?對旅客來說是求之不得,他們不會像延誤那樣去找航司的麻煩。
飛行需要定期維護和維修,如果在此期間出現(xiàn)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延誤狀況 / 圖蟲創(chuàng)意
正是有了這種預留出來的時間余量,才會出現(xiàn)飛機起飛晚了,卻提早到目的地的情況。出發(fā)地可能比較擁堵,但落地時順利,沒有排隊、沒有流量控制,地面滑行時間很短,自然就能提前到達了。
每趟航班理想情況下最短需要多久,又有多長時間是為了避免延誤而設置的,很難從航司口中得到具體的數(shù)據(jù),但有研究者通過對多年航班計劃時間的縱向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全球的航班時長都在上升,30年間上漲了約6.2-9.8分鐘[17]。
中國也不例外,僅擁堵空域及機場這一因素,就使得中國航班時長增長了8.9分鐘。以具體的的北京-廣州航線為例,2006年至2016年,綜合因素影響下,航班時長則從180分鐘左右上升到了200分鐘左右[17]。
研究者在論文中提出,航班時長的增加,表明航司用來應對延誤情況的緩沖時間也越來越長[17]。
1986-2016年,1700–1890公里內(nèi)的不同航線的平均航班調(diào)度時長。
人為延長航班時間不僅為乘客提供了心理緩沖,也能為機組爭取更多時間來完成清理、檢查、加油等工作,但帶來的問題其實也不少。
例如造成航空資源的浪費,增加人員工資的成本,減少乘客挑選航班時的競爭力等,因此對航司來說,考慮各種因素做好航班時長與航班正常率的平衡就十分重要[18],也有學者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去優(yōu)化民航的日程填充時間[19]。
航司之外,航空管制單位和機場也為調(diào)度航空資源做了相當多的嘗試與努力。
例如《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guī)則》第二百六十三條就規(guī)定,塔臺管制單位應當制定航空器開車時間程序,明確開車時間的標準和條件,確保一切安全有序[20]。
機場也不甘落后,引入了ACDM(機場協(xié)同決策系統(tǒng)),能預測旅客流量和航班積壓情況,給機場和航空公司提供實時信息,幫助優(yōu)化航班順序,讓航班管理更加順暢[21]。
同時,2020年民航局開始試運行的全國流量系統(tǒng),也把各地的空管信息連成一片,統(tǒng)一調(diào)度全國的航班,用宏觀調(diào)控協(xié)助各地減少延誤率[22]。
廊橋直接連接飛機,旅客無需等待擺渡車,減少運輸時間和不確定性 / 圖蟲創(chuàng)意
除了對已有資源的精細調(diào)度,相關從業(yè)者也多方協(xié)調(diào),努力開辟了新的空域與航路資源。
自2012年起,民航局就在推進空中大通道建設[23],目前中國已啟用8條空中大通道,以2022年開通的京廣空中大通道為例,由原先的“單上單下”的雙車道變成了“雙上雙下”的四車道,提升了將近40%的空域容量[24]。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靈活使用空域的構想,即不將空域指定為民用或軍用空域,而是將其看作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在逐日分配的基礎上靈活使用,任何必要的空域限制和隔離都只是臨時性的[25]。
通過種種算法模型優(yōu)化空域使用,也將能大大減少流量管制的壓力,避免乘客遭遇延誤。
航空公司比你想準點起飛
航班延誤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沒有任何一方希望延誤發(fā)生,但空管出于安全原因的嚴格控制,與乘客想要服務準點的需求很容易產(chǎn)生沖突,把航司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航司其實也萬分不愿意延誤。
民航局會定期通報旅客投訴情況,不正常航班的投訴占比可以達到五成左右,航司要為這些投訴投入大量資源成本[26][27];延誤也會打亂機組人員的飛行計劃,影響其他航班;遭遇延誤也會顯著影響乘客的忠誠度和滿意度,減損航司聲譽[28][29]。
所以民航從業(yè)者減少延誤的動力是很足的,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也確實有很大的效果,但有一個措施卻被忽略了,那就是針對乘客情緒的補償。
飛機延誤時,航空公司未及時提供足夠的候機服務,影響乘客的體驗 / 圖蟲創(chuàng)意
《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要求購買機票時需要向乘客說明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并明確補償條件、標準和方式,但并沒有對補償?shù)臉藴侍岢鲆粋€明確的指導意見[4]。
對國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航司來說,由于航司原因?qū)е碌难诱`,其補償標準其實不高,基本上都是"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每位旅客補償人民幣200元;延誤8小時(含)以上,每位旅客補償人民幣400元"[30]。
相較于動輒上千的飛機票,以及耽誤的時間,這個標準其實不太能讓人心理得到平衡。
參考國外案例,美國2024年出臺的最新規(guī)定就表示,國內(nèi)航班出發(fā)或到達延誤三小時,國際航班延誤六小時為重大延誤(significantly changed or delayed flight),無論何種原因,航司都要直接將機票費用退到乘客賬戶上,不需要乘客提供任何證明材料[31]。
所有原因都全額退款是不是合理值得商榷,但這是一個可以優(yōu)化的方向。研究表明,延誤時的感知等待時間越長,乘客的忠誠度越低,而憤怒與擔憂的情緒在二者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如果能夠安撫好乘客的情緒,那么也能避免航司客戶的丟失[32]。
如何安撫情緒?直接給錢,多給些錢,或許就是很直接的手段。如果下次不幸遇到航班延誤,時間一去不復返,希望金錢能夠吹散你心里的陰霾。
參考文獻:
[1]中國民用航空局.(2025).2025年春節(jié)假期全國民航運輸旅客1824萬人次.
[2]中國民用航空局.(2014).2013 年民航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3]中國民用航空局.(2024).2023 年民航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4]中國民用航空局.(2016).航班正常管理規(guī)定.
[5]中國民用航空局.(1999).統(tǒng)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guī)則的公約(1999年5月28日 蒙特利爾).
[6]中國民用航空局.(1999).民航航班正常統(tǒng)計辦法.
[7]央視新聞.(2024).民航局:今年6至8月雷雨季全國航班正常率77.12%.
[8]]中國民用航空局.(2024).不正常航班.
[9]中國民用航空局.(2024).2023 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chǎn)統(tǒng)計公報.
[10]中國民用航空局.(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行業(yè)標準 通用航空飛行動態(tài)數(shù)據(jù)傳輸規(guī)范.
[11]中國民用航空局.(2015).飛機在空中等待.
[12]中國民用航空局.(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guī)則.
[13]程艷霞.(2022).我國空域資源使用法律制度構建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民航大學).碩士.
[14]中國民用航空局.(2016).2015 年民航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5]中國民用航空局.(2023).民航局印發(fā)兩文件持續(xù)提升千萬級機場航班近機位靠橋率.
[16]Eufrásio, A. B. R., Eller, R. A., & Oliveira, A. V. (2021). Are on-time performance statistics worthles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light scheduling strategies of Brazilian airlin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145, 102186.
[17]Fan, T. P. C. (2019). Schedule creep–In search of an uncongested baseline block time by examining scheduled flight block times worldwide 1986–2016.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121, 192-217.
[18]Yimga, J., & Gorjidooz, J. (2019). Airline schedule padding and 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78, 71-79.
[19]Sweiss, W., AlOmari, I., & Qaddoura, R. (2024).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to Predict Block Time Padding and Reduce Flight Delays Ratio. In 2024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CICS) (pp. 1-4). IEEE.
[20]中國民用航空局.(2022).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guī)則.
[21]中國民用航空局.(2022).機場協(xié)同決策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22]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2020).全國流量管理系統(tǒng)介紹.
[23]新華社.(2022).京廣空中大通道全面建成啟用.
[24]中新網(wǎng).(2024).中國民航局:民航航班正常率連續(xù)6年超過80%.
[25]唐志星,黃山 & 潘衛(wèi)軍.(2019).靈活使用空域中的空中交通流量分配方法研究.兵器裝備工程學報(12),90-94.
[26]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2023).關于2022年12月份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投訴情況的通報.
[27]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2023).關于2023年3月份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投訴情況的通報.
[28]Li, S., Jiang, Y., Cheng, B., & Scott, N. (2021). The effect of flight delay on customer loyalty inten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47, 72-83.
[29]Song, C., Ma, X., Ardizzone, C., & Zhuang, J. (2024). The adverse impact of flight delays on passenger satisfaction: An innovative prediction model utilizing wide & deep learning.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114, 102511.
[30]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7).最新出爐!42家航空公司航班延誤補償標準一覽(附清單).
[31]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24).Refunds and Other Consumer Protections (2024 FAA Reauthorization)
[32]Li, S., Jiang, Y., Cheng, B., & Scott, N. (2021). The effect of flight delay on customer loyalty inten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47, 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