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第7期里,葛夕的朋友卉子質(zhì)問劉爽,來參加節(jié)目怎么還不反思自己,劉爽給自己找的理由是,這節(jié)目里“天天隔壁張家長李家短”,沒時間處理自己的問題。
雖然有找借口的嫌疑,但在隔壁楊子黃圣依、麥琳李行亮的對比下,葛夕和劉爽,很多時候都顯得沒那么“drama”,而是承擔了近距離看戲的角色。
開播沒多久,就有網(wǎng)友評價,“劉爽葛夕靠一起蛐蛐楊子,好像關(guān)系還能好一點。”這可能真的能行。
有網(wǎng)友辣評,留幾手葛夕兩口子靠在家蛐蛐楊子,都能過一輩子 / 圖蟲創(chuàng)意
所謂“蛐蛐”,一般都被認為是在背后說人壞話,類似“八卦”別人。在生活中,八卦總是和多嘴、傳謠等負面詞匯掛鉤。
有研究者記錄了人們的談話聲音,統(tǒng)計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在人們說的八卦中,只有15%的內(nèi)容會是對他人的批評或詆毀,剩下更多都是中性或正面的內(nèi)容[1]。
學(xué)術(shù)上,八卦(gossip)的定義相對中性,主要指分享不在場第三人的信息[2]。有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們選擇八卦的主要動機,是社交享受與信息搜尋[3]。
在這個定義下,我們一天中八卦的時間,可絕對不少。
有研究者統(tǒng)計過,在一天醒著的16個小時中,總共有將近一小時的時間,我們都在講八卦[1]。工作場所也不例外,有研究通過統(tǒng)計職場郵件發(fā)現(xiàn),在不同級別的員工之間,有15%的郵件往來,其實都是在說八卦[4]。
從進化的角度看,人們愛八卦,是一種為了加強社會紐帶而存在的自然選擇 / 圖蟲創(chuàng)意
深圳大學(xué)的團隊用磁共振功能成像分析了被試者在閱讀正面與負面八卦時的神經(jīng)活動情況,實驗發(fā)現(xiàn),相比于正面八卦,關(guān)于名人的負面八卦格外能夠引起大腦獎勵系統(tǒng)中神經(jīng)活動的顯著增強,讓人腦子里“亮起了燈泡”,感覺到有趣[6]。
現(xiàn)實中,這樣的場景不少見,“你知道xxx劈腿出軌了嗎?”之類的名人八卦,往往是打開茶水間話匣子、讓大家興奮起來的利器。
有趣的是,就說別人壞話的熱衷程度來說,男女之間并沒有顯著的差異[7]。雖然女性會花更多時間在閑聊上——她們會更多交流關(guān)于親密的朋友和家人的事情。
也就是說,有時候男生也很想聊些什么,但是怕別人說男生八卦不好,就只好“退下”了[1]。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八卦過程中,人們往往對同性、同齡人的信息更感興趣[5] / 圖蟲創(chuàng)意
不僅如此,一起別人壞話,很多時候,還是能讓關(guān)系變好的利器。
有研究就發(fā)現(xiàn),比起交談共同愛好,一起分享對第三人的負面態(tài)度,更有利于拉近距離。這可能是因為當人們共同樹立起一個敵人時,“我們”和“他們”之間的群體區(qū)分會更加明顯,真實演繹“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8]。
打個比方,和陌生人兩個討厭同個明星的“黑粉”,可能比“同擔”更容易聊到一塊去。畢竟同擔里,有人把偶像當孩子,有人把偶像當對象,不一定能聊到一塊,但是“黑粉”,則都會堅持“XXX全否定”不動搖的態(tài)度。
很多時候,和好朋友坐在一起,蛐蛐都不用開口 / 圖源博主@不帶急眼滴 已獲得授權(quán)
即使是初次見面的人,同樣能通過共同“蛐蛐”別人的壞事,提升親密度。人們可能會更多覺得,和陌生人共享對他人的反感是一件少見的事,因此會對樂意一同分享的人產(chǎn)生更多的熟悉感,從而建立更親密的關(guān)系[9]。
留幾手也許就能利用蛐蛐提升親密度這點,來改善一下和葛夕的關(guān)系。畢竟根據(jù)葛夕的說法,兩人在家的溝通只靠微信通知,一人一屋進行物理隔離,很少聊天,這當然不利于關(guān)系質(zhì)量的提升。
研究發(fā)現(xiàn),夫妻間回避溝通,會使得雙方感知到的婚姻質(zhì)量下降[10] / 圖蟲創(chuàng)意
除了你的朋友與伴侶,能通過一起說壞話來增進關(guān)系的,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了。
不少研究者認為,在工作場所的適當聊一嘴八卦,能讓同事間感覺更加親近,帶來更輕松的工作氛圍。通過閑聊,大家工作上的受得氣也能得到緩解。心情舒暢了,工作效率也會隨之提高;甚至聊天里還會碰撞產(chǎn)生一些新的想法[11]。
因此,研究者們鼓勵老板們別管得太死,偶爾也該允許下屬們說一說無傷大雅的廢話,吐槽幾句高層們的“故事”,也許換來的,是更好的辦公室業(yè)績[11]。
如此推斷,黃圣依和楊子的員工關(guān)系可能都還不錯,畢竟老板和老板娘提供的“素材”,就足夠撐起一個項目的工作周期了。
職場八卦傳播速度很快,可能上午告訴了一個人,下午全公司都知道了 / 圖蟲創(chuàng)意
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什么話都能和別人一起蛐蛐。如果只是你單方面的輸出對某個人的不滿,聽者并沒有這種觀念,反而可能會讓人對你的印象變差[9]。只有兩個人對某個人都持有輕微不滿的態(tài)度時,一起發(fā)幾句牢騷,才能有讓人變親近的效果[9]。不然你可能變成對方跟別人私下蛐蛐的對象。
說回到《再見愛人》上的三對怨侶,關(guān)系好歹比同事要更進一步,確實可以多找些時間湊在一起蛐蛐一下其他人,幾番聊天比較下來,說不定日子也更順心了。
參考文獻:
[1]Robbins, M. L., & Karan, A. (2020). Who gossips and how in everyday lif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1(2), 185-195.
[2]石春紅 (2023). 八卦在未成年人中間傳播所帶來的影響. 心理學(xué)進展, 13(9), 4103-4110.
[3]Beersma, B., & Van Kleef, G. A. (2012). Why people gossip: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cial motiv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2(11), 2640-2670.
[4]Mitra, T., & Gilbert, E. (2012). Have you heard?: How gossip flows through workplace email.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AAI Conference on Web and Social Media (Vol. 6, No. 1, pp. 242-249).
[5]McAndrew, F. T., & Milenkovic, M. A. (2002). Of tabloids and family secrets: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gossip 1.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2(5), 1064-1082.
[6]Peng, X., Li, Y., Wang, P., Mo, L., & Chen, Q. (2015). The ugly truth: Negative gossip about celebrities and positive gossip about self-entertain people in different ways. Social neuroscience, 10(3), 320-336.
[7]Levin, J., & Arluke, A. (1985).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sex differences in gossip. Sex roles, 12, 281-286.
[8]Bosson, J. K., Johnson, A. B., Niederhoffer, K., & Swann Jr, W. B. (2006). Interpersonal chemistry through negativity: Bonding by sharing negative attitudes about other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3(2), 135-150.
[9]Weaver, J. R., & Bosson, J. K. (2011). I feel like I know you: Sharing negative attitudes of others promotes feelings of familiar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7(4), 481-491.
[10]張錦濤,方曉義 & 戴麗瓊.(2009).夫妻溝通模式與婚姻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心理發(fā)展與教育(02),109-115.
[11]Alshehre, R. A. M. (2017). Positive effects of gossiping at work.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6(2), 126-132.
作者: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