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喜劇之王單口季》總冠軍選手付航在總決賽的表演中,在普遍倦怠的狀態下,一個“激情改變人生”的內核,一聲“Passion”擊中了如今普遍被倦怠感侵蝕的當代年輕人。
它像是一份情感撫慰和精神出口,“我不知道自己被困在哪里,但很想找到出口”。
當代年輕人在日復一日的格子間生活之外,仍然渴望跳出循規蹈矩的軌道生活,在無盡的曠野上撒野,再次擁有沖破困境的生命力。
但下一個問題是,該如何找到passion?
半個月前,我們聯合馬自達發起#看膩了曠野,我想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盤#征集活動。在征集來的讀者故事中,我們發現了三位經歷有些相似的年輕人:她們都曾經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迷失了目標,而如今卻做著自由職業,在不一樣的選擇中,充滿passion地締造自己的意義感。
在她們的故事里,跳出軌道不是說走就走的爽快,而是在被上班這件事千錘百煉之后,才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賽道,于是方向更加明確,前進的腳步也更加堅定。
也許如今大多數的年輕人,正和曾經的她們一樣:頹喪只是表象,passion從來都在心底,不需要向外界證明什么,而是在經歷了一串單調的晝夜,在耐心地經受種種考驗后,找到自己。
以下是她們的故事:
一、在軌道上找尋出口
在走入職場后,阿少一度陷入絕望之中。
“別人工作得再不開心,也不會換這么多份工作,為什么我總是在折騰?”這是她那段時間腦海里經常浮現的問題。
畢業后,阿少一直在不斷更換軌道,4年間已經換了6份工作。
剛從師范學院畢業時,阿少確信,自己不想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進入學校當老師的穩定和體面。她選擇步入了看上去更充滿可能性的互聯網行業。
四年間,阿少做過電商運營、新媒體運營、廣告文案、活動策劃,行業跨度也很大。每一份工作她都完成得不錯,但她沒有預料到的是,在這個行業里,她也撞上了價值感的喪失。
在工作中,阿少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無條件服從上級的想法,同事還提醒她,“你別說了,上司都黑臉了”。到頭來,無論她工作得有多努力,都沒有漲薪的機會。
阿少這才意識到,原來真正的工作中,創造的空間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努力也不是總能帶來實打實的回報。四年來,初入這個行業時的躊躇滿志,最終也被現實一點點消磨成了低落和迷茫。
每次到公司上班,坐到工位上,她就會因為軀體化而肚子痛,但一旦走出公司,身體就會恢復正常。
67也有同樣的感受。從英國留學畢業回國后,67進入一家護膚品大廠里做產品經理——這是她理想的職業。那時她還自信滿滿地做出了規劃:做出爆款產品,成為職場上不可替代的人。
但職場讓67的雄圖壯志破滅了。
她越是做出優秀的成績,越容易遭到領導的打壓。有一次,領導當著她的面說:“你們只是螺絲釘,誰走了,我都可以隨時找到人替代。”
67這才意識到,在職場上的成就不一定能換來自我價值,被定義為“螺絲釘”,可能才是職場真正的底色。而她想要的意義感和價值感,并不在這里。
在不得不居家辦公的那段時間里,67每天都在家里被迫和自己相處,和自己說話。一個人的時候,她陷入了情緒的黑洞里,每天都在質疑自己:我能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我的工作有意義嗎?
相比于“曠野”的抽象,年輕人在“軌道”上面臨的問題總是格外清晰而具體。而“軌道”往往就像圍城,在尚且缺乏經驗時,對此充滿向往;當真切體驗過后,又想要逃離。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想成為一顆“螺絲釘”,選擇了“脫軌”,另尋出路 / 圖蟲創意
剛畢業時,圓子最開始找到的就是這樣一份工作。她在一家公司當文旅規劃師,起初因為專業對口,所以格外有干勁。但她發現,這份工作無外乎一天天呆坐在工位和電腦前作圖和做PPT,從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久而久之,她感到自己對于專業的熱情都被打磨殆盡。
枯燥的工作,讓圓子意識到,原來自己渴望的是一份能夠與人更多溝通與鏈接的工作。機緣巧合下,穿梭于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獵頭顧問”,成為了她的第二份工作。
然而,在入行兩年后,圓子對這份工作的美好濾鏡也逐漸破碎。
高度的不確定性讓圓子壓力倍增。而近年來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企業的需求更加難以捉摸,已確定的崗位可能隨時被撤銷,圓子的一切努力瞬間都會化為烏有。
圓子每天在工作中接觸到不同職業路徑的候選人,她發現,自己總是對那些有過創業嘗試的候選人特別感興趣。
這時候圓子意識到,她真正想要的,是能把主動權緊緊握在手中的事業。
就像年輕人最愛的“人生導師”余華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過的那樣,人往往需要先做一份自己討厭的工作,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67在經歷無數個失眠的夜晚后,忽然想起了讀過的一本心理學書籍里有這樣一句話:人一定要經歷一個絕望的時刻,你才會覺醒。她終于想通了,意義要靠自己主動創造。
阿少也想走出消沉,不過她沒有像過去繼續跳槽,而是選擇在這份工作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以我目前的能力和優勢,可以做什么?
盡管陷入迷茫,她們還是沒有放棄尋求改變,在軌道中想要找到突破彷徨的出口。
二、創造屬于自己的曠野
在那個覺醒的夜晚之后,67沒有立即辭職,而是選擇開拓副業,探索自己擅長、喜愛且足以謀生的事業。
她嘗試的第一步,是結合自己的技能和優勢,選在工作之余做跨境電商。
因為之前在英國讀書,她采訪了多位海外朋友,調研他們常用的中國產品,一位熱愛戶外運動的朋友提到一個來自中國的小眾品牌,讓她找到新的突破口。
經過深入調研,她發現這個品牌雖然冷門,但在海外市場已有一定的關注度,一些網紅還進行了測評,給出了很好的評價。
過去產品經理的工作經驗,讓67敏銳地察覺到,這個有潛力的戶外品牌可能是個優質選品。
短短幾周內,她聯系供應商,將產品寄給英國熟人后,快速在店鋪上架。這款產品第一個月就成了爆款,帶來了穩定的流水。
后來趕上公司裁員,67也沒有為了找工作再發愁。借著過去發展副業的基礎,她順勢成為了自由職業者,一邊做繼續做跨境電商,一邊做自媒體。
有統計顯示,如今國內邊工作邊做副業的年輕人已經超過8000萬,除了增加收入,部分人還有增加自身價值、改變現狀的想法/圖蟲創意
在跳出軌道之前,阿少也是像67一樣通過副業來尋找機會的。
當時的阿少作為新媒體運營,尤其擅長美食領域。她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特長,尋找相關的兼職機會,于是馬上行動起來修改簡歷,一個個聯系需要代運營的品牌,果然很快獲得了兩個兼職機會。
幾個月時間過去,在副業收入超過了主業的那一天,阿少終于遞上辭職信,專注于自由職業,開始獨立接代運營項目
軌道與曠野,并不是一道選A還是B的選擇題。擺在面前的選擇,往往不止于“要么忍受一成不變的生活,要么果斷跳脫固有的軌道”這兩條路。
有時候繼續走在既定的軌道上,也能夠為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曠野而做足準備。
作為獵頭顧問的圓子,則是在工作中發現了曠野的入口。
有一次,她需要幫助企業招聘一位電商總監,為了物色候選人,她主動去了解了很多有關電商的行業動態和知識,這讓她看到了轉換軌道的機會。
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后,她都會繼續在社交平臺上了解電商相關的知識。等到足夠有把握之后,圓子利落地辭了職。
從職場上的單一環節工作,到現在需要親力親為地處理內容、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圓子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圓子到義烏考察進貨
辭職后的圓子,每天起床睜開眼后就是拍產品視頻,創作內容,想辦法拉新,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還要給顧客回復信息,負責發貨。
如今她的小店經營了一個月,客戶好評度很高,但是因為店鋪欠缺流量,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盈利,但她還是從早忙到晚,積極想辦法解決。
雖然創業比在職場打工更不穩定,但這種掌控感恰恰是圓子最想得到的。
曠野并不意味著一馬平川,可能有泥濘的路段,荊棘叢生的區域,也可能因其遼闊無邊而一時迷失方向。但一旦已經明確了自己在人生賽道上的方向,就不會輕言放棄。
在追求自由的路上,阿少也曾一度經歷低谷。從事自由職業一年后,阿少手頭的兩個項目都因為業務變動,終止了和她的合作。這意味著,一夜之間,她突然沒有了任何的收入來源。
“難道我真的要回去上班了嗎?”阿少感到一陣恐慌。那時,她確實曾考慮過重返職場,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咬牙堅持創業。
她想要賺的是讓自己快樂的錢。直面各種意料不到的問題、萌生一個點子就馬上著手去做,這種用激情迎擊挑戰的過程,正是阿少離開職場后想要尋找的東西。
阿少現在的工作場景,不再是寫字樓里的格子間
于是阿少冷靜了下來,重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目前擁有的資源。這時候,她想到在新疆做零食生意的親戚,于是萌生了做一個想法:可不可以在線上開拓銷售渠道?
她立馬著手開始選擇平臺,努力挖掘其他商家還沒有發現的獨特賣點。最后,在開店鋪的第二個月就賣出了上萬銷量。
最后能通過努力將自己的產品“賣爆”,阿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是她在公司時從未有過的感受。
在職場中,哪怕她通過寫文章為公司帶來了幾十萬的帶貨收入,她也從未有過什么成就感,因為她總覺得這是公司平臺的成果,與自己無關。
然而,副業和自由職業帶給了她強烈的自我掌控感,哪怕曾經風險自擔,哪怕曾經經歷恐慌,過程和結果帶來的滿足感,都是上班無可比擬的。
三、每段彎路,都有成長的機會
67覺得自己不是一下子躍入曠野的。
她覺得自由的基礎建立在我們之前的人生框架上,“一個人獲得自由后不應該否定過去的經歷,所有的經歷都是有意義的。”
盡管她已經不在“軌道”上,但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工作經驗,如挖掘消費者需求,做產品調研,理解底層邏輯等思維方法,為她的創業提供了很多經驗參考。
經過前兩年的積累,阿少現在的零食店鋪持續爆發中,她雇傭了兼職團隊,現在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在店鋪上,業余時間用來享受生活,前往下一站,探索自己更喜歡的領域。
阿少后知后覺才發現,原來過去走的“彎路”,其實都化為了養分。
阿少在公園
盡管在職場時頻繁跳槽,但因為她每一次都嘗試了不一樣的工作,都很出色,摸透了從生產到銷售這個鏈條上要掌握的技能。
經營一家店鋪所需的挖掘產品賣點,做內容,銷售的技能,她過去在職場和代運營工作中,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
圓子在獵頭顧問的工作中,發現很多候選人都嘗試過不同的工作,有人不斷換工作,有人裸辭了去休息,去創業,有人創業失敗后回歸職場,這些探索與變動,其實是大多數人職場軌跡的常態。
對圓子而言,獵頭顧問的工作為她提供了一個旁觀視角,觀察他人職業與人生路徑的多樣性,也讓她明白了:人在年輕時應該多試錯。
在馬自達EZ-6發布的影片《致敬漂移的青春里》中,阿卡也是如此。他因為追夢失敗而陷入迷茫,他回到洗車店父親身邊,過著平凡而枯燥的生活。在父親的指點下,他重新燃起成為賽車手的夢想,洗車店的平凡軌道成為阿卡的練習場,讓他在彎路中找到方向,也為未來的挑戰蓄力。
最終,他拒絕了繼承家業的捷徑,選擇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盤,再次踏上追夢旅途。
圖源 / 影片《致敬漂移的青春里》
人生不止是曠野或軌道,而是通過彎路與沉淀,讓自己更接近真正的夢想。
在其它更多的征集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屆年輕人雖然失落過、消沉過,但心底的激情不滅,在經歷時間沉淀后,就能更好地掌控人生,向著熱愛和激情前進。
這也是馬自達想要傳遞給年輕人的精神:積極向上,永不放棄。
長安馬自達EZ-6的驅動形式和外觀設計,帶來的是速度與激情,也是盎然自信的掌控感。
圖源 / 影片《致敬漂移的青春里》
無論是純電BEV還是增程REEV動力系統,都在填補合資新能源在增程領域的空白。
通過“魂動設計”,EZ-6成功突破了傳統電動車的單調外觀,流暢的線條與動感的輪廓讓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獨特的美學和力量感。
馬自達始終在線的品牌精神,也鼓勵著馬自達車主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斷挑戰極限,自我超越,為車主保駕護航,讓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條路都充滿可能性。
圖源 / 影片《致敬漂移的青春里》
無論是曠野還是軌道,代表重建年輕人探索自我勇氣的方向盤握在手中,就不會迷失方向。
相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彎,每一次穩穩地越過那個彎道,都會讓我們更接近下一個夢想的終點,向前飛馳,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