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面向中國市場、且唯一符合美國規定的特供芯片H20被禁售。英偉達今后也無法再向中國銷售任何高性能GPU產品。一系列沖擊下,彭博社預計英偉達今年可能會損失140億至180億美元的收入。
H20是基于英偉達上一代Hopper架構的產品,為中國市場特制的“閹割版”芯片。而英偉達最新的架構是Blackwell,該系列芯片已經規模出貨,但和A系列、H系列一樣受到出口限制。
芯片被禁或致將180億美元損失

根據英偉達的年度報告,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第一季度內,公司減記約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費用,這筆費用與出口到中國等地的H20 GPU芯片相關。同時,與H20產品相關的庫存、采購承諾和相關儲備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
這意味著,美國全面封殺英偉達H20芯片對華出口。作為英偉達面向中國市場、唯一符合美國規定的特供芯片,H20也遭禁售。此外,英偉達今后無法再向中國銷售任何高性能GPU產品。這一系列調整,預計將沖擊英偉達超100億美元的營收,也重創先前推出“降規版”技術帶來的影響。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偉達的減記意味著該公司今年可能會損失140億至180億美元的收入。彭博還表示:“如果限制措施持續存在,英偉達在中國的數據中心業務敞口可能會恢復到正常水平,降至低至中等個位數,與2024年初H20產量提升之前的水平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華勤技術就英偉達H20許可證事件發布回應稱,目前,公司并未收到客戶訂單方面的變化通知,業務正常有序進行。產業鏈對于H20的不確定性預期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形成,此次H20貿易管制,產業鏈已針對這類不確定性做了充分準備,公司判斷目前產業鏈庫存能夠支撐國內上半年度的正常出貨。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美國政府既想維持其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又擔心技術外溢會削弱其安全優勢。英偉達等企業的自適應策略,即通過架構調整在政策邊緣游走,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奏效,但最終仍將面臨“創新受限”與“市場丟失”的雙重困境。
國內半導體自主可控趨勢有望加快
A股方面,受隔夜海外消息影響,三大股指低開后呈現震蕩走勢,而半導體板塊再次強勢崛起,芯片科技股表現活躍。
截至收盤,芯片ETF(159995)漲幅為1.3%。其成分股中,寒武紀-U上漲4.12%,北方華創上漲3.54%,圣邦股份上漲3.60%,中微公司上漲2.51%。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關稅反制的背景下,美國核心半導體設備、材料可能受到沖擊,這會導致我國進口相關半導體設備、材料的成本上升。與此同時,國內晶圓廠采購國產設備、材料的意愿也會相應增強,半導體行業自主可控的趨勢有望進一步加快。
東吳證券從宏觀層面指出,春節后中國科技突破所引發的估值重塑,并非僅是單一技術層面的事件,而是中國創新體系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進化”轉變的一個縮影。面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中國始終堅守“以我為主”的原則,通過科技突破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穩步推進向創新驅動型經濟體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也將持續為科技產業提供穩定的流動性支持,“科特估”有望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新定價注入更多穩定性。
招商證券表示,全球貿易格局的不斷演變,使得芯片半導體自主可控上升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一項關鍵戰略,政府部門也持續加大對該領域的政策扶持力度。
景順全球市場策略師Tomo Kinoshita指出,“美國政府此舉主要是出于對中國在電子領域崛起的擔憂,預計這將對半導體供應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p>
行業研究分析師Ken Hui在一份報告中提到,由于經濟前景疲軟,臺積電可能已經放慢了部分生產擴張的速度,“而對英偉達銷售的更嚴格規定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