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 主編|趙妍
東旭集團的造假之路,走到了盡頭。
3月28日,中國證監會相關派出機構對東旭集團證券違法行為做出行政處罰,據查,東旭集團及其旗下上市公司,在2015年至2019年期間,業績造假累計數百億元,并以此募集資金、發行債券超百億元。
東旭集團的掌門人是李兆廷。李兆廷曾以235億元財富成為石家莊首富,巔峰時期手握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嘉麟杰等三家上市公司實控權。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東旭集團注冊的一批關聯公司,常年出現在集團及兩家上市公司東旭藍天(000040.SZ)及東旭光電(000413.SZ)的不同業務板塊中。
有時候,這些殼公司是東旭集團環保建材業務的供應商或大客戶,有時候,同一家殼公司又會成為東旭光電玻璃基板業務的最大供應商,同一時間,這些殼公司又從大客戶,搖身一變成為東旭藍天收購光伏電站的交易方。
而東旭集團及其掌控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這些關聯的殼公司充當銷售業務的上下游,以“左手倒右手”的模式推高虛假業績。而在客戶或供應商中出現隱秘關聯方的情況,最早在2012年就已出現。
除了業績造假,東旭集團更通過預付賬款等方式,侵占了上市公司東旭藍天及東旭光電合計169.59億元,更以財務公司存款名義挪用超過100億元資金。
清流工作室發現,除了此類資金外流,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藍天,還曾收購外部公司及光伏電站、代償股東借款,此類交易累計流出資金也達數億元。這些交易,被包裝為東旭藍天與第三方公司的公平交易,實則交易對方均為東旭集團的關聯方。
隨著東旭集團造假及侵占資金的罪行被揭露,其公司及高管已被罰處。然而,被侵占的百億元規模資金仍未獲得歸還,追蹤東旭集團的資金流向,將是監管的下一個工作要點。
“左手倒右手”推高業績?
經河北監管局調查,2015至2019年期間,東旭集團虛增收入累計478.25億元,虛增利潤累計130.01億元,虛增貨幣資金447.9億元(最高);上市公司東旭光電虛增收入累計167.6億元,虛增利潤累計56.27億元。
在監管介入后,東旭集團、東旭藍天及東旭光電承認了部分關聯方,這些隱秘的關聯方多年來出現在東旭系的供應商、客戶名單中,暗中推高東旭系的業績,并助其從A股市場、債券市場獲得巨額融資。
清流工作室發現,早在2015年以前,東旭集團的上下游就出現隱秘的關聯方,或常年進行“左手倒右手”的游戲。
2013至2015年,東旭集團以環保建材銷售為主要業務,其第一大客戶、第二大客戶分別是北京晟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晟源”)和北京熠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熠彩照明”)。
這兩家大客戶,是東旭系明顯的關聯方。工商信息顯示,北京晟源、熠彩照明2014年及2015年申報的企業電話與多家東旭系公司相同。監管介入后,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藍天曾在2024年承認,熠彩照明是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的關聯人之一。
2014年,這兩家關聯客戶貢獻的銷售額高達29億元,占據東旭集團全年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到2015年,兩家客戶貢獻的銷售額仍然逼近29億元,占據全年營業收入的三成。
更詭異的是,東旭集團的供應商也是其控制的關聯方。
2015年,東旭集團向3家供應商北京曼尼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曼尼奇”)、寧波皓元凱新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寧波皓元”)及天津臥盈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天津臥盈涵”),總計預支付材料、設備采購款高達31.6億元。
上述三家供應商,都曾在2015年與前述客戶北京晟源申報了同一個企業電話。2024年,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也公開承認,北京曼尼奇是控股股東東旭集團的關聯人。
這意味著,在2015年,東旭集團向三家關聯供應商支付了31.6億元的貨款,又同時從兩家關聯客戶獲得了近29億元的銷售訂單。如果這些所謂的交易并無商業實質,其虛增的營業收入或達29億元。
東旭集團另一塊重要的業務,是“裝備及技術服務、玻璃基板生產銷售”,由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經營。然而,帶著“高科技”光環的玻璃基板銷售業務,其交易鏈條似乎與環保建材銷售業務并無二致,其供應商及客戶中均出現東旭系的關聯公司。
由于東旭光電一直隱藏其客戶及供應商名單,最早能追溯到其交易名單的時間為2012年,彼時恰逢東旭集團收購東旭光電控股股東滿一年。
這一年,東旭光電的前五大客戶清一色是東旭集團的關聯公司,這些公司總計貢獻了6億元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77%。
比如,第一大客戶鄭州旭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河南國有資本運營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及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后者的控股股東為東旭集團創始人李兆廷。第二大客戶東旭(營口)光電顯示有限公司,則由東旭集團和五礦(遼寧)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等合資設立。
而在這一年,東旭光電的上游也出現東旭系的“老熟人”北京曼尼奇,其作為第三大供應商向東旭光電供貨3600萬元。
這是否意味著,東旭光電所謂高增長的玻璃基板業務,也是通過關聯方充當上下游實現的?
到了2016年,“裝備及技術服務、玻璃基板生產銷售”銷售額大幅增長,逐漸成為東旭集團的主營業務。在此業務加持下,東旭集團的年收入從2015年未足百億,到2016年超200億規模,到2017年漲至380億,2018年營業收入更突破500億。
東旭集團及東旭光電,正是憑著這幾年的業績,成功獲得了巨額融資。據監管查明,依靠虛假的業績,東旭光電于2017年違法募集資金75.65億元,東旭集團于2018年違法募集資金35億元。
“一魚多吃”掏空上市公司
除了業績造假獲得巨額融資,東旭集團還通過各種手段從兩家上市公司挪走了百億級別的資金。
根據東旭光電披露,其曾于2018年至2019年,向東旭集團關聯公司北京曼尼奇預付了高達34.57億元的采購款,委托其代采玻璃基板等生產所需的設備。
而這只是東旭光電與關聯供應商交易的冰山一角,據東旭光電此后披露,其以采購設備、支付工程設備款等名義,總計向不同的關聯供應商支付了95.95億元。這些公司最終并未交付任何設備,甚至部分悄然注銷,最終被認定為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非經營性資金占用,至今未能追討。
東旭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東旭藍天,幾乎套用了同樣的模式。其聲稱從事光伏產業,年營業收入達七八十億元,但也從未披露供應商及客戶名單。據其披露,東旭藍天也是向東旭集團大量的關聯公司采購光伏設備支付預付款,其又聲稱從事EPC工程,又向大量關聯公司支付巨額工程款,合計無法收回金額高達75.27億元。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除了大額預付款流向大股東關聯方,還有部分資金,是以股權收購的形式流向關聯方。
2020年6月,東旭藍天子公司東旭藍天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厚德義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厚德義”)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6億元收購鼎暉恒業集團有限公司23.84 %的股份,后者是一家年利潤虧損的公司。
這家收到6億元巨額資金的北京厚德義公司,也是東旭集團的關聯公司。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在2016年申報的企業電話與北京東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東旭系公司相同,后者更直接由李兆廷控股并擔任法定代表人。
2019年,東旭藍天又曾向東旭集團關聯方熠彩照明,收購一家光伏發電企業張北熠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了2022年,因發電量大幅下降,東旭藍天對其計提商譽減值0.34億元。
此外,東旭系還在收購部分電站后,以代償還股東借款的形式進一步從上市公司轉移資金。
東旭藍天在2021年聲稱,承債式收購蒙陰及都昌電站,不僅支付原股東0.72億元的收購款,還代蒙陰及都昌電站當期支付了原股東往來款1.6億元。而獲得這兩筆資金的蒙陰及都昌電站“原股東”,正是東旭集團的關聯方——熠彩照明。
時間往前,東旭藍天還曾在2018年收購了吉林華眾電站,同樣在支付0.01億元收購款后,又支付了原股東往來款約0.3億元。而獲得資金的“原股東”,是東旭集團的另一家關聯公司北京晟源。
更有巨額的資金,則被存放在東旭系財務公司,難以追討。
資料顯示,東旭藍天及東旭光電分別有28.91億元及75.31億元資金存放在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下稱“東旭財務公司”),存放后即提取受限,無法自由支配。
東旭財務公司由東旭集團及東旭光電各持有60%及40%股權。
種種現象顯示,這可能是一筆有預謀的資金轉移計劃。東旭藍天在2018年5月才通過各項程序,將資金存入財務公司。財務公司在當年年底就宣布出現經營困難,兩家上市公司合計百億規模資金自此一去不返。
隨著監管介入,東旭集團業績造假、侵占資金的罪行得到查處。然而,這些通過種種手段套走的資金,合計超過200億金額,卻至今未能追回。
河北、深圳證監局在3月28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告中表示,將繼續督促東旭光電、東旭藍天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依法追回被東旭集團及相關主體非法占用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