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皓元 趙雪瑩|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2025年3月,一則“東易日盛總部大樓1.61億元被拍賣”的消息登上熱搜。這座曾見證中國家裝行業黃金時代的建筑,最終以腰斬價易主,成為這家昔日“家裝第一股”崩盤的標志性事件。據公司公告,2024年東易日盛營收僅1.2億-1.47億元,凈利潤虧損7.12億-10.68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16億元。截至2024年末,其凈資產已跌至-6.61億至-9.91億元,深交所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從2014年上市首日市值破百億,到如今市值僅剩22億,網易財經調查發現,其崩塌背后是激進的擴張策略、失控的財務杠桿與行業轉型期的致命錯配。當“閉店潮”“欠薪門”“跑路疑云”接連爆發,這場危機已從企業經營層面蔓延至社會信任體系的重構。
閉店、欠薪與維權困局
據悉,2024年12月,東易日盛北京總部大樓以1.61億元成交,較評估價縮水44%。這場拍賣揭開了企業資產處置的序幕——此前,其子公司斯林科技資產已被查封,工商銀行、中心銀行的銀團貸款逾期未還。閉店潮自2023年啟動后持續蔓延:北京、青島、杭州等10城15家門店關閉;2024年僅四個月,合肥、無錫、深圳等13家門店停業,2023年以來累計關店28家。
網易財先后聯系了各地旗艦店,北京總部及深圳、武漢等地旗艦店電話長期無人接聽。一位北京分公司設計師向網易財經透露:“2024年6月材料商開始斷貨,公司卻仍在簽單收錢,直到客戶發現工地停工才承認資金鏈斷裂。”
“調解書成了一紙空文。”另一名被欠薪6個月的北京設計師表示,其2024年7月與公司簽訂調解書約定12月31日前支付薪資,但至今分文未得。由于無法取得“公司停止經營”的司法證明,員工難以申請強制執行。類似遭遇遍及深圳、武漢、河南等地,欠薪時長2-6個月不等,社保斷繳更讓員工陷入生存危機。
業主群體同樣水深火熱。網易財經了解到的6位業主中,最高被拖欠裝修款達120萬元。云南一位業主稱,東易木作報價30萬元的柜子使用顆粒板且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杭州業主則指控東易日盛設計師通過推薦高價小作坊吃回扣,“200萬報價比市場價高出50%”。北京某業主指出,“裝完2年今年入住的房子電路著火,物業說是裝修公司的線沒擰緊,東易的電工太不靠譜。”供應商層面,716家合作廠商被拖欠貨款8560萬元,北京鵬元興達商貿公司因516.87萬元債權未清償,直接推動法院啟動預重整程序。
市場信心的瓦解直觀體現在資本市場上。2024年5月,中閱資本減持2.39%股份套現3583萬元;2025年1月,小米科技啟動首次減持計劃,完成后持股比例將降至4.01%。上述減持完成后,兩大股東均不再是持股超5%的戰略投資者。二級市場上,其股價一年內暴跌39.12%,市值較2015年高點蒸發106億元。
十年興衰錄:激進擴張與財務失控
1997年,陳輝夫婦創立東易日盛,以“八級質量保障體系”打破家裝行業“游擊隊”壟斷局面。2001年銷售額破億,2014年登陸深交所,成為“家裝第一股”。上市后五年,其營收從18.8億飆升至42億,凈利潤增長165%,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6%以上。 從“馬路游擊隊”一躍成為行業“霸主”。
轉折始于2019年。當年2.46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導致凈利潤首度虧損,此后除2021年短暫回升外,業績持續惡化。2022-2024年累計虧損超16億元,凈利率從-30.50%再次跌至-51.43%,資產負債率攀升至117.98%,陷入資不抵債境地。
此后,東易日盛陷入戰略迷途。2021年財報顯示,東易日盛營收同比增長24.49%至42.91億元,創歷史新高。公司將其歸因于“15家整裝大店落地”和“數字化營銷平臺建設”。但網易財經調查發現,這一增長似乎暗藏水分。武漢分公司前員工透露:“2021年耗資數千萬裝修新店,實際簽單量極少,存在業績注水嫌疑。”財報數據亦顯示,當年銷售費用7.77億元,僅恢復至2019年水平,與營收增幅嚴重不匹配。
家裝行業低頻、高客單價特性推高了獲客成本,但東易日盛的銷售費用畸高仍顯異常。2023年,其銷售費用7.13億元,是營收規模7倍于己的金螳螂的兩倍。更致命的是,2015年起外包勞務成本占比持續超過23%,施工質量投訴激增。北京業主控訴:“簽約時承諾自有工人,實際連工長都是外包。”天眼查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東易日盛涉訴超1200件,30%為裝修合同糾紛。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向網易財經透露,裝修行業各環節都存在高額抽成與隱性成本。在預算分配中,設計師一般抽成3%~5%、業務員15%、監理與工長10%、老總及項目經理各3%,疊加15%~30%的管理費和凈利潤后,100萬預算中實際用于裝修的可能僅約50萬。
其表示,轉包模式下,小公司直接截留47%預算,僅余53%用于人工材料;大公司則通過8%~15%管理費實現總利潤30%左右。簽約后,公司常以“特殊工藝”“材料不足”等名義追加美縫、吊頂加固、插座增裝等增項費用,推高最終支出。此外,設計師通過推薦水管、瓷磚等材料獲取返點,進一步增加隱性成本。各環節層層抽成與利潤攫取,導致客戶實際裝修投入被大幅壓縮。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百強房企凈利潤率均值僅1.1%,接近“零利潤”。地產下行直接沖擊家裝行業——廣田集團、中天精裝、寶鷹股份等頭部企業2024年預虧總額超20億元。歐派家居、索菲亞等定制家居巨頭凈利潤同比下滑5%-15%,森鷹窗業迎來上市后首虧。
住建部統計顯示,2023年二手房交易占比升至40%,但裝修預算持續收縮。《2024中國家裝消費調研報告》指出,預算15-20萬元群體取代20-25萬元成為主流。東易日盛卻逆勢堅持高端定位,木作產品均價是市場價的2-3倍,在價格敏感周期中徹底失守。
律師:企業資不抵債仍收預付款或涉及合同詐騙罪
關于東易日盛拖欠員工薪資、未依法繳納社保及部分員工通過勞動仲裁達成調解協議后仍未獲支付的問題,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魏強向網易財經表示,根據《刑法》第276條之一“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企業若存在“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報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報酬”的情形,且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即構成該罪。
其表示,員工可收集勞動合同、工資流水、考勤記錄等作為證據鏈,并通過仲裁調解書、催討記錄、公司書面回復等證明欠薪事實。若要證明企業存在轉移財產或逃匿行為,需公司賬戶異常轉賬記錄、股東減持公告、資產低價處置協議(如總部大樓拍賣文件)、勞動監察部門的限期支付通知書等作為證據。若企業拒不執行仲裁協議且存在資產轉移行為,可向公安機關提交刑事控告,要求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立案。
針對消費者被拖欠裝修預付款的問題,魏強律師表示,若企業在資不抵債狀態下仍收取預付款并轉移資產,可能涉及合同詐騙罪或挪用資金罪。
根據《刑法》第224條,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涉嫌合同詐騙罪,根據金額大小判處三只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另據《刑法》第272條挪用資金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目前,東易日盛部分員工因無法取得“公司停運證明”難以申請強制執行,業主維權訴訟平均周期超14個月。對此,魏強律師建議,受害員工和業主在刑事立案后,通過附帶民事訴訟主張經濟損失,避免單獨民事訴訟的漫長周期。向公安機關提交控告書時,需附具初步證據(如資產轉移記錄、股東減持時間線),要求凍結企業資產。此舉可迫使企業優先清償債務。
“家裝行業亟需建立資金監管機制。”魏強律師向網易財經指出,家裝行業普遍采用預付款模式,但缺乏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易引發資金挪用風險,一旦企業暴雷,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建議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增設以下條款:1、強制資金托管:要求家裝企業將預付款存入銀行監管賬戶,按工程進度分批支取;2、違規處罰:對未履行托管義務的企業處以高額罰款,并追究法定代表人刑事責任。
東易日盛的崩塌絕非偶然。當地產紅利消退、消費理性覺醒,其依賴高杠桿擴張、忽視交付質量、漠視用戶權益的商業模式已走到盡頭。若行業沒有透明化、標準化重構,家裝企業終將在信任赤字中消亡。而對于仍在寒冬中掙扎的玩家們,東易日盛或許是最殘酷的那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