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梁耀丹 主編|趙妍
在3月的第一天,DeepSeek發布了一則勁爆的消息。DeepSeek首次披露了它的理論成本利潤率——545%。據測算,DeepSeek理論上最高每天可盈利47. 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46萬元)。
這是根據DeepSeek線上系統的實際統計數據,假設公司旗下大模型V3和R1的推理服務如果按R1的定價計算而得出。不過,DeepSeek同時也表示,由于現實多重因素,實際收入遠不及理論數值。
雖然如此,在全球AI大模型公司普遍靠融資輸血、深陷虧損泥潭的當下,這個數據還是引發諸多遐想。
即便是此前AI大模型行業公認的老大——OpenAI,在過去一年也預計虧損高達 5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63億元),并且預測到2026年虧損可能高達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16億元)。
一場AI領域的軍備競賽正在全球開啟。在瘋狂的“燒錢”游戲下,AI大模型是否可以實現盈利?商業化何去何從?
國內AI大模型戰局
在DeepSeek嶄露頭角前,國內AI大模型行業格局主要由互聯網大廠、AI獨角獸、以及一眾大模型創業公司共同塑造。
其中,憑借雄厚的資金與技術實力,國內互聯網大廠已成為AI大模型行業的重要力量。
最早入局AI大模型的百度,在文心大模型的基礎上,徹底重構了旗下產品,構建了從芯片(昆侖芯)到平臺(飛槳)再到場景(智能交通、金融風控)的全棧能力。
字節跳動則憑借著在抖音投流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使豆包成為當前月活規模最大的AI應用。
作為最早擁抱開源路線的互聯網大廠,阿里推動通義千問成為全球頂尖的開源模型廠商,目前QwQ-32B模型成功登頂全球開源社區榜首。
具有制造業基因的華為打造的盤古大模型,則主要聚焦工業多模態應用,落地于工業和制造等核心場景。
騰訊則依靠社交生態,一直穩扎穩打,直至DeepSeek出現才憑借騰訊元寶殺出重圍,位居蘋果中國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第一。
相較于資金護城河更高的互聯網大廠,以“AI六小虎”為代表的AI創業公司,主要依靠過去兩年狂飆式的融資,迅速在市場站穩腳跟。
“六小虎”分別是:智譜AI、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階躍星辰、零一萬物。其中,除了智譜AI和Minimax成立時間較早,其余幾家都誕生于2023年: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3月,月之暗面、階躍星辰成立于2023年4月,零一萬物成立于2023年5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AI六小虎”一眾投資人背后,也站著互聯網大廠的身影。
2024 年 2 月,月之暗面在阿里領投下,成功完成超 10 億美元融資,將大模型第一梯隊的估值基準線拉高到 200 億元。同一時期,智譜 AI 也動作頻頻,在 2024 年完成至少三輪融資,累計融資超 40 億元人民幣,背后投資方陣容強大,有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社?;鹬嘘P村自主創新基金,以及美團、阿里、騰訊等,估值隨之突破 200 億元大關。
緊接著,百川智能迅速跟上。去年 7 月,百川智能宣布順利完成 A2 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 50 億元人民幣,還計劃以 200 億元估值開啟 B 輪融資。此時,百川智能的資本陣營里,頭部大廠、市場化機構紛紛入駐,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國資也齊聚一堂。
去年年末,階躍星辰宣布完成數億美元的 B 輪融資,投資方涵蓋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基金、騰訊投資、五源資本、啟明創投等。階躍星辰借此成為 2024 年最后一家躋身 200 億估值梯隊的通用大模型企業。
相較于互聯網廠商和依靠融資的AI創業公司,背靠私募母公司幻方量化的DeepSeek則是一股清流。
DeepSeek從未接受外部融資,目前也暫未有外部融資的信息,而是依靠幻方量化的利潤支撐。成立于2015年幻方量化,是最早使用AI投資的對沖基金之一。在長期的探索中,幻方量化既獲得了可觀的財富,還積累了量化投資和高性能計算領域的豐富經驗。截至2024年末,幻方量化保持在量化投資第一梯隊的地位,管理規模在500-600億元區間。
開源模型的崛起
多年以后,回顧AI大模型的發展歷史,開源和閉源的路線之爭一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謂“開源”,即開放源代碼,允許其他開發者使用、傳播從而改進技術。與閉源模型相比,開源模型優點是可以迅速搶占市場、吸引開發者,缺點則是并非直接盈利,難以筑起技術壁壘。
閉源模式曾是巨頭的標配。OpenAI的GPT-4、百度的文心一言、谷歌的Gemini,無一不以技術黑箱筑起護城河。百度李彥宏直言:“閉源才有真正的商業模式,能聚集算力和人才。”企業通過API按token收費,用戶調用越多,利潤越厚。2024年,GPT-4單次調用成本高達0.06美元,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但高墻之下,危機暗涌。OpenAI因閉源遭馬斯克起訴,被諷刺為“ClosedAI”;Meta開源Llama3卻限制商用,被開發者痛斥“偽開源”。
直至今年年初,DeepSeek異軍突起,閉源陣營首次出現集體潰退。
2025年2月,DeepSeek宣布全面開源其千億參數大模型V3,連帶技術論文和訓練數據一并公開。短短一周內,GitHub上相關代碼庫被全球開發者“星標”超百萬次,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爭相接入。
據QuestMobile披露的最新數據,DeepSeek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3000萬,成為史上最快達成這一規模的應用。另外,《AI產品榜》指出,DeepSeek 2 月份活躍用戶 1.57 億,含網站(Web)近億、應用(App) 6181 萬,累加不去重,是 ChatGPT 7.49 億的 20.9%。
DeepSeek以開源和免費的方式“出圈”,迫使國內其它AI大模型廠商,紛紛倒戈向開源。
2月10日,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團隊聯合北京交通大學等開發的視頻生成實驗模型“VideoWorld”正式開源。
2月14日,之前堅定的“閉源派”百度也宣布,接下來發布的文心大模型4.5系列將會開源。
2月18日,昆侖萬維開源了其旗下面向AI短劇創作的視頻生成模型SkyReels-V1和表情動作可控算法SkyReels-A。
2月23日,月之暗面Kimi宣布開源大模型Moonlight。
之前最早站在開源陣營的阿里,也進一步加大了開源的力度。2月25日,阿里通義千問推出QwQ-Max-Preview深度思考模型,支持聯網搜索,并計劃后續開源。同一天,阿里云視覺生成基座模型萬相2.1(Wan)開源了14B和1.3B兩個參數規格的全部推理代碼和權重,同時支持文生視頻和圖生視頻任務,本地消費級GPU即可部署。
AI大模型廠商集體掉頭背后,是閉源模式“生態失血”的致命傷。Meta開源Llama3后,全球開發者用三個月時間就將其迭代出金融、醫療等20個垂直版本,而閉源模型的迭代周期仍停留在“以季度計”。OpenAI的GPT-4每天吞噬70萬美元算力成本,卻因閉源生態陷入“越強越貴”的悖論——中小企業望而卻步,開發者生態日漸凋零。
不過,選擇開源模式也絕非意味著做慈善。無論是閉源還是開源,大模型未來如何實現商業化,仍是入局者的未解難題。
微笑曲線和盈利困境
AI產業鏈可分為三個主要環節:GPU制造和云計算、底層大模型開發、AI應用。在AI產業鏈中,這三個主要環節呈現出“微笑曲線”——即GPU制造/云計算和AI應用環節賺取了大部分利潤,處在“笑臉弧線”的兩端,而底層大模型則明顯處在利潤“凹處”。
AI大模型的盈利困境正源于此。
在上游,GPU霸主英偉達憑借H100/H200芯片,壟斷全球90%的AI算力市場。2025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308億美元,同比暴增112%,創歷史新高。得益于此,英偉達凈利潤達193.09億美元,同比增長 109%;毛利率為74.6%,同比上漲0.6個百分點。
大模型應用落地同樣繞不開云計算。與GPU業務相似,國內外云服務廠商等“賣鏟人”的業績同樣蒸蒸日上。
云計算巨頭微軟Azure憑借OpenAI最大金主的身份,與其形成“云-模型共生體”,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微軟在今年1月公布了2025財年Q2業績,營收696.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當季Azure云服務收入就實現了同比增長31%。
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國內互聯網廠商作為AI大模型的主要玩家,其大模型板塊雖然仍在起步階段,但已依靠云業務賺得盆滿缽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季度,阿里云實現營收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接近翻倍。
2024年華為云實現營業收入7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到30%,成為集團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這一成績推動華為整體營收突破8600億元,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
排名國內云服務市場第三的騰訊云,雖然單一業務的業績沒有被公開,但近日有消息傳出,2024年,騰訊云生態伙伴實現公有云收入同比兩位數增長。
百度同樣依靠云業務在過去一年實現了業績騰飛。根據百度在電話會披露的信息,2024年,百度智能云AI相關收入同比增長近3倍。
與上游的“暴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I大模型因資本需求巨大,訓練成本高昂,至今尚未形成商業閉環。
以OpenAI為例,其2024年單次模型訓練成本達6300萬美元(約4.3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每天燒掉一架波音787客機。據外媒援引的OpenAI文件報道,該公司2026財年的虧損可能達到140億美元,是2025財年預期虧損的近三倍,預計該公司到2029財年才會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頂著“李開復關門弟子”、“ACM 世界冠軍”光環的周健和他的 AI 公司瀾碼科技已身陷輿論漩渦。
瀾碼科技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基于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級AI Agent平臺公司,曾于2023年8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聯新資本等。公司創始人周健作為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李開復的“關門弟子”,曾備受矚目。然而,據多家媒體報道,從2024年10月起,瀾碼科技停薪資、停社保已經超過三個月,并于近期對數十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大模型商業化圖景
大模型變現,最常見的商業路徑是賣API,即按token收費。
API調用主要面向B端,是針對開發者的一種使用方式,是一種允許開發者通過編程方式訪問和調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功能的接口。
這也是DeepSeek目前測算出高達545%成本利潤率所基于的商業模式。DeepSeek統計了2月27日24點到2月28日24點,計算出其每日總成本為87072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3萬元)。而目前DeepSeek-R1的定價為0.14美元/百萬輸入tokens(緩存命中),0.55美元/百萬輸入tokens(緩存未命中),2.19美元/百萬輸出tokens。如果所有Token都以DeepSeek-R1的價格計費,每日總收入將為562027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09萬元),成本利潤率達到545%。
在這條商業路徑上,自去年以來,AI大模型降價潮愈演愈烈,各家廠商試圖通過價格戰搶奪市場份額。
2024 年 5 月,字節跳動在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將企業級產品定價設定為 0.0008 元 / 千 Tokens,率先開啟了“厘”時代。到了 2024 年底,字節跳動再度發力,發布豆包視覺理解模型,其千 Tokens 輸入價格低至 3 厘,僅需一元錢就能處理 284 張 720P 精度的圖片,相比行業普遍價格大幅降低 85%。
幾乎同時,阿里云對外宣布開啟2024年度第三輪大模型降價,通義千問視覺理解模型全線降價80%以上,最低僅需0.0015元/千tokens 。
除此之外,騰訊、訊飛、智譜等廠商也紛紛宣布旗下模型 API 降價。
2月26日,DeepSeek宣布即日起在北京時間每日00:30至08:30的夜間空閑時段,大幅下調API調用價格,再一次掀起價格戰波瀾。
大模型另一條可行的商業化路徑,則是 AI搜索的廣告服務。
傳統搜索引擎的商業化能力已得到印證,而AI 大模型不僅能夠高效生成內容,更著重于對語義的精準理解,還能根據用戶特性進行個性化推薦。民生證券在相關研報中指出,AI 搜索極有可能成為首個成功實現商業化落地的 C 端超級應用,成為大模型商業落地進程中的 “第一束光”。
2024年11月,AI搜索引擎Perplexity試水廣告戰略。當用戶使用Perplexity AI搜索問題時,搜索結果頁底部的“跟進問題”一欄,會顯示贊助商提供的廣告。
除了Perplexity,同樣嘗試AI搜索+廣告的還有谷歌,其廣告直接植入在AI答案中。比如,用戶搜索“如何去除牛仔褲上的污漬?”,帶有“贊助”標簽的廣告會與其他內容一起出現在 AI 回答中,并附加谷歌購物里的廣告產品鏈接。
不過,與傳統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機制不同,AI 搜索擁有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所展示的結果精準度極高。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廠商在 AI 搜索應用過程中過度聚焦商業化,比如隨意插入大量廣告、為付費內容不合理地提高排名等,就極有可能與用戶的利益相悖。
或正因如此,已經入局AI搜索的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坦言,“做AI搜索很痛苦,我們也有自我顛覆,里面暫時找不到地方放廣告?!?/p>
用戶訂閱也是目前大模型行業常見的盈利路徑。
OpenAI首席財務官去年10月就透露,OpenAI約75%的營收來自消費者訂閱。不過,歐美用戶付費習慣成熟,訂閱模式接受度高,而中國市場消費者更傾向免費服務。此外,在開源和免費大模型的沖擊下,付費模型的接受度可能會越來越低。
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曾指出:“按照用戶數量收費,是無法隨著產品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化價值的,訂閱不會是最終的商業模式。”
目前來看,無論是 API 售賣、AI 搜索廣告,還是用戶訂閱,都面臨著各自的挑戰。AI大模型行業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盈利難題始終懸而未決。
找到可持續的商業化模式,AI大模型公司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