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趙文
審核: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蘇雁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北京兒童醫院順義院區腫瘤內科病房時,6歲的笑笑(化名)正乖乖地配合著護士阿姨抽血化驗。這個本該在公園奔跑嬉戲、在學校里學習的女孩,卻已經和神經母細胞瘤頑強抗爭了整整一年。在中國,像笑笑這樣的孩子平均每年新增約4萬名。這個數字的背后,是揪心的家庭和亟待被關注的兒童腫瘤群體。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作為兒童腫瘤專業醫生,我們特別想告訴大家:孩子也會得腫瘤!幾乎每天,我們都會看到孩子確診腫瘤后,充滿恐懼和無助的家長,也會看到家庭在與腫瘤作戰過程中的愛與溫暖。我們迫切地希望,公眾對兒童腫瘤多一點了解,早一步行動,就多一份希望。
一、為什么兒童也會得腫瘤?
兒童患腫瘤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已知的主要原因有:
遺傳因素:某些兒童腫瘤如視網膜母細胞瘤、胸膜肺母細胞瘤,與遺傳性基因突變(如RB1、DICER1基因)直接相關,攜帶致病基因并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病,但患癌風險比正常人明顯要高。
基因突變: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分裂增殖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這些突變若影響細胞的正常生長,可能導致細胞異常增殖,進而形成腫瘤。例如兒童急性白血病中常見的染色體易位、神經母細胞瘤MYCN基因擴增等。
環境因素:如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接觸輻射環境、某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等,也可能誘發腫瘤。
兒童腫瘤主要分為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兩大類。血液腫瘤主要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影響骨髓、血液和淋巴組織,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實體腫瘤是一組發生在兒童時期的非淋巴造血系統腫瘤,可發生在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如中樞腫瘤(髓母細胞瘤、顱內生殖細胞瘤等)、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及軟組織肉瘤等。
二、兒童腫瘤有什么特點,與成人腫瘤有什么不同?
與成人腫瘤不同,兒童腫瘤從發病機制、腫瘤類型、治療方式和預后都有其獨特性。
發病機制方面:兒童腫瘤主要由胚胎發育異常和遺傳突變驅動,起源于未分化的前體細胞;相比之下,成人腫瘤與長期環境暴露、不良生活習慣等關系較密切,如輻射、吸煙喝酒、熬夜等,起源于成熟上皮細胞。
腫瘤類型方面:兒童腫瘤以胚胎性腫瘤、肉瘤和血液系統腫瘤為主,主要來源于間葉組織或發育異常,如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尤文肉瘤、白血病及淋巴瘤等。而成人腫瘤以上皮來源的癌為主,如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等。
治療反應方面:兒童腫瘤較成人腫瘤對化療及放療更為敏感,多數兒童腫瘤通過積極規范性綜合治療,整體治愈率明顯高于成人。
三、兒童腫瘤的主要癥狀表現有哪些?
兒童腫瘤的初期癥狀可謂“五花八門”。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腫瘤往往全身癥狀較為明顯,如反復發熱、乏力、面色蒼白、淺表淋巴結腫大、腹部/皮膚包塊、鼻出血、皮膚出血點等。
兒童實體腫瘤可因腫瘤本身或者腫瘤壓迫產生相應的癥狀,如孩子身上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患顱內腫瘤的孩子出現噴射性嘔吐等顱高壓癥狀,大孩子會說頭疼,突然的視力、聽力障礙,小嬰兒常有煩躁、哭鬧。胸部腫瘤可有呼吸費力、嗆咳等。腹部腫瘤會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等。肢體腫瘤的患兒會有局部包塊,活動受限等。脊髓部位的腫瘤,可表現為行動不便及肢體無力,小嬰兒會走路不穩。此外,部分患兒還會有腫瘤相關的特殊表現,如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出現“貓眼征”;神經母細胞瘤可表現為“熊貓眼”,部分患兒有眼球不自主運動、肢體抖動、脾氣暴躁、出生后反復不明原因的頑固性腹瀉等。部分腫瘤還可以表現內分泌癥狀,如多飲多尿、性早熟癥狀等。
四、作為家長,如何盡早發現孩子是否患腫瘤?
兒童腫瘤的早期癥狀往往比較隱匿,加上孩子不像大人那樣會表達,因此特別需要家長細心、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多了解一些兒童腫瘤方面的知識,為早發現腫瘤創造條件。下面,我們重點為大家介紹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哲利用多年臨床經驗,為家長總結出的兒童腫瘤居家“洗澡自查法”及“睡眠摸肚臍法”,這兩套方法已經幫助很多家長及時發現孩子腫瘤。
洗澡自查法:洗澡時按部位擦拭,同時順便摸查全身。家長的手指并攏,邊涂肥皂邊在孩子的皮膚表面觸摸。主要順序可按三條線:頭頸上肢,前身下肢,后身會陰。或按八字訣的順序:頭頸肩臂腹腿背陰。從頭部到會陰、四肢、指、趾,每次洗澡順序不亂不漏。每次必查全套,養成固定習慣,以免漏掉某處隱蔽性腫瘤,既洗得干凈,又摸得全面。正常淋巴結為可活動、無痛的、小豆形、不堅硬的皮下顆粒,長圓扁形如蠶豆,最長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
睡眠摸肚臍法:小兒睡熟后,仰臥位。右手五指并攏,以掌面輕按肚臍,慢慢向深層壓下,達到脊骨,可感到有脈搏跳動。一般小兒不特殊肥胖、腹不脹,都能摸到清楚的跳動,經驗不足者可耐心反復多試幾遍。這是因為小兒腹部容積很小,任何部位一個雞蛋大的腫物都能把腹壁頂起,從而使你摸不到脊骨前的脈搏跳動。
除上述自查法外,如果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發熱、面色蒼白、嘔吐、便秘、排尿困難、血尿、頑固性腹瀉,以及長期持續或間歇性疼痛如頭痛、腹痛、上下肢疼痛等,建議帶孩子及時就診。
五、兒童腫瘤的治愈率如何?
兒童腫瘤的預后與腫瘤類型、分期、治療方式等密切相關。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兒童腫瘤的治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舉例來說,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通過規范性的化療等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兒童各型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可達80%~90%以上。兒童中低危神經母細胞瘤治愈率較高,可達80%以上,而高危組神經母細胞瘤隨著干細胞移植、免疫治療等手段的加入,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60%~70%以上。I-II期腎母細胞瘤5年生存率可達到85%~95%。
兒童腫瘤的治療采用多學科綜合治療,由外科、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理科、護理等團隊共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策略。醫療團隊會充分評估治療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并進行長期隨訪及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干預措施。
六、家有腫瘤病人,會遺傳給孩子嗎?
大部分兒童腫瘤的發生都與遺傳無關,僅有少數兒童腫瘤與明確的遺傳基因突變相關。攜帶遺傳基因突變的兒童,患腫瘤的風險將明顯增加,但“風險增加”≠“一定患病”,即使遺傳了突變基因,也不代表100%發病。
遺傳性兒童腫瘤往往發病年齡早、罹患多種腫瘤的風險增加、根據基因不同易患某種特異性腫瘤,部分患兒可合并畸形、聽力障礙、皮膚病變、發育遲緩等。家有腫瘤病人,可通過基因檢測了解是否攜帶遺傳性腫瘤相關基因,若檢測后確定攜帶相關基因,需要向專業醫生進行遺傳咨詢。
七、孩子確診腫瘤,該怎么辦?
孩子確診腫瘤對家庭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但兒童腫瘤的治愈率整體較高,早診早治及規范診療是關鍵。建議優先選擇具備診療能力的兒童腫瘤專科就診。專業團隊將對患兒進行全面的評估,通過對患兒腫瘤類型、分子生物學特征、疾病分期分組及患兒一般狀況開展多學科綜合治療。
治療期間,家長一定要樹立信心,引導孩子樂觀對抗腫瘤。家長及患兒要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去人多通風差的公共場所,盡力保證孩子大便通暢、避免感染、減少磕碰,積極配合醫護開展治療,遵醫囑定期復診以監測病情變化。
八、如何預防兒童腫瘤?
一是定期體檢。兒童腫瘤早期不易發現,常常出現腫塊、頭痛、骨痛等嚴重癥狀時才就診,這樣往往導致腫瘤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建議給孩子也定期體檢,除常規的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發育指標監測外,建議增加如超聲檢查、胸片等,以期發現早期腫瘤。
二是必要時做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一是如果直系親屬中有多位家庭成員患有腫瘤,特別是發病年齡較早,或患有某種特異性腫瘤;二是如果一個孩子已確診攜帶遺傳性腫瘤基因,家長再生一個寶寶罹患腫瘤的風險會顯著高于普通人群。這兩種情況均建議生育前進行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
三是準媽媽做好孕期保健。孕婦應避免化學及放射性物質的接觸,保持愉悅的心理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感染,慎用藥物、按時產檢。
四是減少孩子致癌物質暴露。避免讓孩子過多接觸輻射、農藥、化學物質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兒童腫瘤可防可治,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行動,對腫瘤的了解再多一些,對孩子的關愛再多一點,讓我們攜手共同守護兒童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