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劉珊珊 劉薇
冬季兒童易患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是不少孩子的伴隨癥狀之一。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可能突然出現耳痛、發熱甚至耳朵流膿等情況,家長往往會非常擔心,甚至急得半夜帶孩子去急診。其實,大多數急性中耳炎只要正確處理,孩子很快就能恢復健康。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進行科普。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最典型癥狀
急性中耳炎是指位于鼓膜深方的中耳腔發生了急性炎癥,通常與當前或近期的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上呼吸道的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可通過咽鼓管(連接鼻咽和中耳的小通道)波及中耳,導致中耳的感染。以下癥狀是中耳炎的常見表現,確診需醫生進行耳部檢查:
- 耳痛:這是最典型的癥狀,這種疼痛通常來得突然且劇烈,常常會在夜間讓孩子從睡夢中痛醒,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小年齡孩子可能用手抓耳朵、煩躁不安。
- 聽力下降:患側耳朵可能出現暫時性聽力下降,表現為耳悶脹感或兩耳聲音不一樣。
- 發熱:部分患兒伴有發燒。
- 耳朵流膿:當鼓膜因感染穿孔時,會有膿液流出。
- 其他表現:嬰幼兒可能會表現出哭鬧、拒奶、睡眠不安等。
出現什么情況要及時上醫院
急性中耳炎的疼痛往往十分劇烈,且常在夜里發生,會造成孩子睡眠中斷,家長也常糾結要不要去急診。如果孩子是單純耳痛,或伴有低熱,意識清晰,可以先觀察。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痛持續時間通常是半小時之內,來得快,去得也快,可以等到白天再到門診就診,明確診斷的同時給予相應抗炎治療。
居家時,為孩子止痛很重要。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是家庭常備的退熱藥,但許多家長不了解它們也有鎮痛功效,可遵醫囑或按說明書給予正確劑量的藥物來緩解孩子的耳部不適,改善睡眠質量。如果孩子服用止痛藥物,耳痛超過24小時仍無法緩解,或疼痛十分劇烈,發燒超過39℃、耳后出現紅腫,甚至出現精神萎靡等情況,需要盡快帶孩子到耳鼻喉??凭驮\。
此外,中耳炎的發生與感冒期間鼻腔分泌物堵塞咽鼓管有關,因此及時幫助孩子清除鼻腔分泌物有助感冒緩解及中耳炎康復。擤鼻時要輕柔,同時也要避免錯誤的擤鼻方式,不會擤鼻的嬰幼兒可配合使用吸鼻器。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緩解鼻塞、減輕鼻腔炎癥的藥物。
需要提醒的是,許多家長在就診前常會選擇自行購買滴耳液進行治療,希望以此緩解孩子的耳部不適。其實,如果孩子鼓膜沒有穿孔,滴耳液對中耳的炎癥并沒有顯著作用。中耳炎的治療需要遵醫囑,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癥狀以及耳鏡檢查結果做出明確診斷,并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四大誤區,家長要避免
誤區1:耳朵不疼就是痊愈了。在治療過程中,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耳朵不疼就是病好了,便停止用藥或不去復診。實際上,中耳炎的痊愈還要結合鼓膜的情況、是否仍有鼓室積液,以及聽力檢查情況來綜合判斷。首診后7-10天,建議復診進行聽力檢查,聽力檢查正常才算真正痊愈。
誤區2: 鼓膜穿孔一定會影響聽力。有的孩子中耳炎會伴有耳朵流膿,這意味著鼓膜存在小穿孔,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特征性表現之一,通常需要口服或靜點抗生素。不少家長擔心,鼓膜穿孔會不會影響聽力,是不是要做手術修補?其實經過抗炎治療,待膿液消失后,鼓膜穿孔大概率是可以自行愈合的,大多數不影響聽力,也不需要手術。
誤區3:中耳炎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一般不會。急性中耳炎期間會伴隨聽力下降,但一般經正規治療后,絕大多數孩子能完全恢復。如果急性期過后3個月,中耳積液仍未吸收,持續影響聽力,則很可能需要進行鼓膜切開置管術的手術治療。
誤區4:只要治好了就不會復發。中耳炎復發率較高,20%的孩子會反復發生中耳炎,特別是7歲以下兒童,但也不必過分擔憂,做好日常護理可有助預防。
做到這五條,有助預防
1、預防呼吸道感染:科學接種疫苗,及時增減衣物,適量運動,合理飲食,增強免疫力,同時注意居室開窗通風,避免呼吸道感染有助預防。
2、保持鼻腔通暢:如果孩子有流鼻涕、鼻塞等癥狀,可使用海鹽水清洗鼻腔分泌物,有助緩解癥狀并降低中耳炎風險。如需合并鼻腔用藥,建議鼻腔清洗后10-15分鐘再使用。但需提醒的是,嬰幼兒及無法配合的兒童需盡量避免使用水流大、壓力大的鼻腔清洗裝置,以免造成中耳感染。
3、學會正確擤鼻:在擤鼻時,應避免過度用力擤鼻,以免導致鼻腔壓力過大,引發耳部不適或耳部感染。正確做法是按住一側鼻孔,將另一側的鼻腔分泌物擤出。4、多做屏氣鼓腮:中耳炎急性期后,可以讓孩子多做屏氣鼓腮即類似吹氣球的動作,鍛煉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功能強大了,中耳炎的發生率也將大大降低。
5、避免煙草煙霧暴露:研究表明,接觸二手煙會增加中耳炎的發生率。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刺激呼吸道,從而增加耳部感染風險。
急性中耳炎雖然疼痛難忍,但它并不可怕,通過科學的護理和及時的治療,大多數孩子都會很快恢復健康,寶爸寶媽們也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