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壩很小。一條古街、一條鎮街,外加一條湖堤路,幾乎就承載了蔣壩風情的全部。
但蔣壩很熱。就榮譽來說,蔣壩入選了江蘇省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是江蘇省水美鄉鎮、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還是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十佳示范名鎮、省旅游風情特色小鎮創建單位。就人氣而言,蔣壩鎮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萬人次,而該鎮常住人口只有3000余人。
蔣壩鎮。本文圖片均來自“洪澤發布”微信公眾號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4月27日~29日,“淮安四韻·名城新章”網絡名人行在江蘇淮安舉行。行程后半段,多位網絡名人一道前往淮安市洪澤區蔣壩鎮探訪,并發現了一個和刻板印象中商鋪遍地的古鎮有所不同的蔣壩。
蔣壩鎮位于洪澤區南側,距南京市區直線距離100公里左右。史料記載,蔣壩始建于漢,興盛于明代萬歷年間,已有1800多年歷史。該鎮西臨洪澤湖,南接淮河第一閘“三河閘”,北靠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洪澤站,自古便有“十里聽響,五里停舟”的說法。
各地歷史古鎮幾乎已經形成幾套固定“打法”,蔣壩卻別出心裁。一個關鍵點在于,蔣壩并不貪大求全,而是力求“將特色做特”。
依托獨特的河湖資源及運河文化,蔣壩重點打造河工風情小鎮,將湖岸線景觀帶進行改造升級,形成“醉美三公里”,四季皆宜。游客可以在湖岸邊自駕、騎行,累了就在湖邊的村咖點上一杯咖啡、聊聊天,抑或坐在草地上安靜地看看日落。
離開湖岸邊往里走,就是蔣壩老街。青石板路蜿蜒通幽,兩邊都是民居,古樸而干凈。街上有飯館,有民宿,也有非遺空間,但更多的是住在老街的居民。蔣壩老街的商業化并非全面鋪開,更多是一種精細點綴。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音樂老師顏婷婷正是被蔣壩的這份平靜所吸引。“母親去世對我的打擊很大,有一天我帶著父親、外婆還有我的小狗到蔣壩鎮上散心,看到鎮上有不少老房子,就有了改造老房子開店的想法。”顏婷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類似“叁遇空間”這樣的“蔣壩院子”還有很多。
于是,她租下了三間民房,一磚一瓦親手改造,最終將老房子改造成了集喝茶、餐飲、聽歌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式音樂空間,起名為“叁遇空間”。
閑暇時,顏婷婷還會拍視頻,做直播,吸引了不少網友圍觀。她還會趁著閑聊跟游客講解非遺音樂文化,幫助鄉村老人銷售農產品,有89歲老人編的竹籃,還有芡實、藕粉等。開一間店并不稀奇,但人們喜歡看開店之前改造的過程,以及開店之后運營的故事。
通過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吸引“新”居民投資改造,引導“老”居民參與改造,讓“叁遇空間”這樣更多的“蔣壩院子”留得住、保存好、旺起來,讓“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富民產業,蔣壩已經有諸多成功案例。
蔣壩鎮。
另外,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組成部分的蔣壩,同樣擅長以風味餐飲吸引客流。正所謂“春季螺螄夏季蝦,秋冬螃蟹口味佳”,比肩盱眙龍蝦、洪澤湖小魚鍋貼、洪澤大閘蟹,蔣壩也成功推出了屬于自己的頂流——蔣壩螺螄。
出行的理由,往往一個就夠了。今年3月22日,蔣壩螺螄市集拉開大幕。開市當日接待游客約8萬人次,現場設置近300個攤位,銷售螺螄達22萬斤。
目前,蔣壩全鎮從事螺螄養殖、捕撈、銷售、加工等工作的人員超千人,螺螄特色餐飲門店超40家,螺螄活體售賣點300余家,產業產值超億元。
蔣壩,生動演繹了“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彩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