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作為心臟的重要部分,其功能的完整性對維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三尖瓣關閉不全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往往提示預后不良。然而,藥物治療三尖瓣關閉不全遠期效果不佳,外科三尖瓣手術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經三尖瓣介入治療不斷推陳出新,為三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在第35屆長城心臟病學大會(GW-ICC 2024)暨亞洲心臟大會(AHS 2024)上,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王建安院士帶來了題為“三尖瓣關閉不全介入治療的理論基礎與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本文整理要點內容,以饗讀者!
三尖瓣的解剖結構及病理生理
01
三尖瓣的解剖結構
三尖瓣形態為菱形(D-shaped),但其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瓣環,很多部位并非纖維組織,因此瓣環支撐力較弱。
圖1 三尖瓣的解剖結構
02
右心房充盈動力學
左室渦流對維持正常的心室舒張充盈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大,渦流可能消失,尤其是房顫患者,可能導致瓣環擴大,最終引起三尖瓣關閉不全。
圖2 心房充盈
經導管三尖瓣緣對緣修復技術(T-TEER)
01
T-TEER的挑戰
經導管緣對緣修復技術(TEER)最先應用于二尖瓣領域,后逐漸發展至三尖瓣領域。然而,由于三尖瓣的解剖位置靠前,離食管較遠,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成像較二尖瓣困難。近年來,隨著4D心內超聲心動圖(ICE)導管的出現,大幅提升了影像清晰度,對于三尖瓣介入治療至關重要。
02
T-TEER患者選擇綜合評估
不同患者T-TEER的成功率不同,具有理想病例解剖結構的患者可以進行T-TEER;具有挑戰性病理解剖結構的患者可在有經驗中心行T-TEER;相對病理解剖學禁忌的患者一般不進行T-TEER。
表1 T-TEER患者選擇綜合評估
03
T-TEER的研究進展
(1)TriClip
TRILUMINATE研究包括一個隨機隊列和一個單臂隊列。隨機試驗納入被認為極有可能將三尖瓣反流降至中度或以下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T-TEER治療(TriClip裝置)或藥物治療。主要終點為1年時死亡、外科瓣膜手術、心衰再住院、KCCQ評分顯示生活質量改善的復合終點。
研究結果顯示,在30天時,87%接受T-TEER治療的患者三尖瓣反流嚴重程度降至中度及以下(對照組4.8%)。兩組患者KCCQ評分分別升高15.2+22.3分和4.8+18.3分(P<0.001)。KCCQ評分的變化與1年隨訪時三尖瓣殘余反流程度和三尖瓣殘余反流減少幅度相關。在主要終點方面,器械治療組優于藥物治療組(HR=1.48,P=0.02)。
(2)DragonFly-T
2020年12月,我們團隊成功完成了中國首例T-TEER,也是國際首次應用國產DragonFly-T裝置治療三尖瓣反流。出院前至術后2年,經胸超聲心動圖均提示二尖瓣少量反流,主動脈瓣生物瓣流速及壓差均在正常范圍,瓣葉活動正常。患者心功能、6 min步行試驗明顯提高,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右心房右心室結構、功能明顯改善。
王建安院士表示,目前DragonFly-T正在臨床試驗階段。此外,王院士總結了團隊開展的53例T-TEER病例,整體手術成功率高達98.1%。
經導管三尖瓣置換和其他技術
01
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TTVR)現有器械特點、治療策略——原位瓣膜置換
?應用現狀:
可根治三尖瓣反流,臨床使用較多,研究證據相對充分。
?適用人群:
適用于無法使用三尖瓣修復技術的患者,如對合緣過大、起搏導線、多瓣葉、瓣葉嚴重栓系、既往三尖瓣生物瓣植入術后等。
?挑戰人群:
瓣環嚴重擴張,瓣膜尺寸過大;入路狹窄、小右房、心臟轉位等導致操作空間受限;嚴重右心功能不全。
?器械進展
EVOQUE是由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牛心包瓣葉、編織物裙邊以及瓣葉抓捕裝置(倒鉤)組成,目前已獲CE批準。TRISCEND II研究6個月隨訪結果于2023年公布,150例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器械+藥物治療或單純藥物治療。術后6個月結果顯示,器械+藥物治療組患者術后三尖瓣反流改善明顯,98.8%的患者三尖瓣反流≤中度。器械+藥物治療組KCCQ評分平均增加21.5分,而藥物治療組為3.7分。
LuX-Valve是國產經導管人工三尖瓣瓣膜置換系統,采用非徑向支撐力錨定的方式(即采用貼靠支撐和室間隔錨定的方式進行瓣環錨定)。2023年2月,LuX-Valve Plus FIM研究結果在Eurointervention發表,30天隨訪時,90%的患者處于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I或II級,100%患者三尖瓣反流分級降低至無/輕微反流,死亡率為0%。2024年,New York Valve會議公布了TRAVEL II研究結果,LuX-Valve Plus同樣表現良好,所有患者6個月時三尖瓣反流程度降至輕度以下,97.62%的患者無三尖瓣反流或僅存在微量三尖瓣反流。
02
瓣環成形現有器械特點、治療策略
?使用現狀:
縮小瓣環。
?適用人群:
房性三尖瓣反流;輕度及以下瓣葉栓系;中心性反流為主;瓣環上有合適的錨定區。
?挑戰人群:
瓣環擴張過重,反流間隙巨大;嚴重栓系;瓣環與右冠距離過近;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CIED)引起的三尖瓣反流。
?器械進展
SCOUT研究結果證實了Trialign用于功能性三尖瓣關閉不全介入治療的可行性。但對于反流量較大和瓣環較大的患者,操作難度較大。
03
TTVR現有器械及特點、治療策略——異位瓣膜置換
?使用現狀:
較大對合緣間距,右心室功能明顯受損,三尖瓣環較大以及起搏導線患者;三尖瓣反流終末期患者。
?適用人群:
因對合緣間距過大、右心室功能明顯受損、三尖瓣環過大等不適合TTVR或TTVR(原位瓣膜)的患者;三尖瓣反流終末期患者。
?挑戰人群:
右房距離肝靜脈過近(<10-12mm);右心房壓力過高;改變生理血流動力學渦流;面臨術后感染、抗凝等問題。
?器械進展:
TricValve是一種經導管雙腔瓣膜。2024年發表于JACC Intervention的一篇文章將TRICUS研究和TRICUS EURO研究1年隨訪結果整合,研究結果顯示,沒有患者發生支架斷裂、傳導系統紊亂及有臨床意義的小葉血栓,63.8%的患者肝靜脈回流消失。患者心衰再住院率29.5%,死亡率6.8%。
小結
?三尖瓣修復現有多種解決方案,緣對緣修復是應用例數最多、最成熟的修復方式,但是也面臨諸多挑戰。
?在三尖瓣置換方面,目前EVOQUE已獲FDA獲批,LuX瓣膜已完成上市前臨床試驗。但是適應證范圍較小,不適合于大瓣環患者。
?其他三尖瓣關閉不全的治療技術,如瓣環修復(瓣環力量不夠、操作時間長、難度大、不可持續)、上下腔靜脈異位瓣膜置換(非生理性、易感染、終生抗凝)等,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目前尚無可用于商業用途的裝置。
醫脈通首發珍藏版醫學解剖3D打印藝術擺件系列-心臟/腎臟藝術擺件。
既是解剖學的微縮詩篇,亦是彰顯專業品味的桌上風景。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