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里,或許是因為理想L系列以及問界M系列在市場中大賣,又或許是國內汽車市場本就對大車情有獨鐘,消費需求的轉變也使得國產中大型新能源SUV迎來了發展的元年,各家車企都鉚足了勁兒推出自己的旗艦中大型SUV,希望能在30-40萬的價格區間里爭些市場份額。這其中,領克900憑借著28.99萬-39.69萬元價格上市,低于預售價好幾萬的打法加上本就強悍的產品力迅速走紅。
關于領克900的詳細解讀大家可以移步至玩車教授視頻,在本期文章中,教授想站在消費者的視角,如果真的預算30多萬,領克900的四個配置到底應該怎么選,誰最具性價比,它們之間的配置差異又是什么,不同動力組合應該選1.5T還是2.0T,咱們今天就盤一盤。
(配圖為頂配版)
首先從動力來看,領克900分為1.5T和2.0T發動機,除39.69萬元的頂配探索版是搭配三電機以外,其余三款配置車型均為雙電機。在動力參數上比較有趣,1.5T的版本發動機動力小于2.0T,但是電機的功率上反而2.0T雙電機的版本是進行了下調。
總體來看,領克900的四個配置在加速能力上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三電機探索版零百加速4.3秒,2.0T的Ultra版4.6秒,而1.5T的兩個版本均為4.8秒,那既然動力相差不大,到達應該選1.5T還是2.0T呢?
先說結論,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教授推薦1.5T Ultra,預算充足可以考慮2.0T頂配探索版。具體來看,1.5T Ultra相比1.5T Halo版本差價2.7萬,共有21項配置差異,雖然1.5T Halo版車型就已經配備了軟硬可調的CDC連續可變阻尼減震系統,但是缺失雙腔空懸屬實有些遺憾,而1.5T Ultra則是配備了支持高低+軟硬可調的雙腔空懸+CDC連續可變阻尼懸架減震系統。
在舒適性配置上提升也很大,其中儀式感拉滿的電動無界天地門以及二排180°旋轉、后排30英寸液晶屏,以及座艙多了一塊驍龍8295芯片,總體來說,這2.7萬的差價物超所值了,這也是領克900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那么有沒有必要再加3萬上2.0T Ultra呢?
先看看差異,2.0T的發動機功率更大,具備更出色的保電能力,在電量較低的狀態下動力的輸出更加從容一些,而且更大容量的寧德時代驍遙混動專用電池(1.5T配的是中創新航的電芯)以及3C充電倍率,在多場景的用車體驗確實更出色一些。其實最大的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智能輔助駕駛層面,1.5T的車型搭載千里浩瀚H5智能輔助駕駛,而2.0T的車型則搭載的是千里浩瀚H7智能輔助駕駛,差異主要體現在硬件層面。
1.5T的車型在智能輔助駕駛芯片上采用英偉達Orin-X,芯片算力254TOPS,而2.0T的車型則搭載了英偉達Thor智能輔助駕駛芯片,算力達到了700TPOS,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上也有些許區別,比如G-AES通用障礙物自動緊急避讓輔助,在1.5T的車型沒有搭載。
當然!不同的用戶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的接受度和喜好程度不同,咱們這里不展開說,教授也會盡快拿到試駕車,專門針對大家感興趣的產品點進行實測,再來給大家匯報。
(配圖為頂配版)
最后來看看售價39.69萬元的頂配探索版,這個版本的車型相比最低配1.5T Halo差價來到了10.7萬,那配置的差距自然就更大了,這個版本就看咱們手里的預算允不允許了,如果實力足夠,那么“滿血版”的領克900自然是不會錯。
(配圖為頂配版)
比如在頂配車型上才有的整體主動轉向系統,對于這樣一臺車長超過五米二的大車,有主動轉向系統的加持下,4.98米的轉向半徑可以讓咱們用車時更加靈活方便,而且三電機系統的賦能下,坦克掉頭也沒有缺席。
(配圖為頂配版)
舒適性上新增了二排右側零重力座椅,進一步提升用車舒適性,但是副駕高低調節以及二排180°旋轉座椅就只能忍痛割愛,不在這個頂配版本上搭載了,有舍有得嘛。
從配置的差異和各版本的具體配置表現來看,教授認為1.5T Ultra真的是最具性價比的,配置很全而且都是含金量高的,像電動天地門、后排3英寸液晶大屏、旋轉座椅等等特色配置都有搭載,而且動力上又不會拉開太大差異,值得考慮。2.0T的車型就看預算了,如果追求硬件更頂的千里浩瀚H7智能輔助駕駛,那么2.0T的版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