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座沉浸式農耕文化體驗地標——丘田間耕地保護科普基地于4月30日正式開園。這座由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與銅梁區安居鎮共同打造的320畝田園綜合體,位于安居鎮龍興村,正以“土地整治+”的創新模式,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丘田間耕地保護科普基地是集田園風光、科普研學、農事體驗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貏撔聵嫿ā?核6區N業態”空間格局,室外八大體驗區中,既有春播秋收的農事課堂,也有寓教于樂的科普樂園。
當城市孩子手握秧苗體驗插秧競技,當“地類蹲”游戲揭開土地分類的奧秘,人們在躬耕隴畝間讀懂“飯碗田”的深刻含義。今年下半年即將建成開放的農耕博物館,將以豐富展陳,跨越六個歷史時期講述華夏大地農耕文明的歷史與發展。
30日的開園現場變身農耕嘉年華,來自安居鎮13個村的村民開展插秧比賽,歡聲笑語交織構成田野交響曲;由村民自主運營的市集瓜果飄香,安居特色小吃與非遺手作相映成趣;研學團隊穿梭于生態農場和耕地保護攝影展之間,傳統課堂延伸到充滿生機的田野。
同期開幕的重慶耕地保護文化展,通過耕地保護圖文展覽、知識科普、互動體驗等形式,系統介紹耕地資源的重要性、當前面臨的挑戰及耕地保護實踐措施,引導社會公眾深刻理解耕地保護的核心內涵,提升全社會珍愛耕地資源的意識。
“以后游客們來到安居,在參觀古城、游覽涪江之外,又多了一個回歸自然,感受春耕秋收的好地方?!卑簿渔偱么寰C合服務專干周鳳說,“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農業的進步離不開一代代人的探索。我們青年要接過這份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p>
據了解,基地當天還獲“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耕地保護野外科普實踐站”“重慶市地質學會健康地質實踐基地”和“銅梁區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授牌,未來將進一步發揮重慶耕地保護科普陣地作用,面向社會公眾開展耕地保護科普活動。這種“研究院+合作社+農戶”的三方共建模式,既保障了村民土地流轉收益,更創造出家門口的就業崗位,讓鄉村振興的果實真正甜到百姓心里。
“我們打造的不僅是個文旅項目,更是可復制的鄉村振興操作系統。”丘田間耕地保護科普基地運行負責人李妍均介紹,通過土地整治激活沉睡資源,引入現代農業科技提升畝產效益,配套文旅體驗延伸產業鏈條,這種全鏈條賦能模式已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增長,預計年接待研學游客超5萬人次。(李慧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