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份,當秦嶺山間的槐花悄然綻放時,李萌的網店就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
今年,他的“槐花生意”格外紅火,剛進入銷售季中期,訂單量就已突破1萬單,“這個數字遠超往年7000單的峰值”。
這段時間,李萌的網店登上淘寶槐花類目TOP3,他也迎來了比往年更加忙碌的日子。他每天要發出500多個訂單,幾乎每個訂單都在與時間賽跑,“要確保客戶收到貨時,槐花仍是最佳狀態”。
做“春日限定美味”生意
“槐花嬌貴,從枝頭到餐桌,有96小時的保鮮期,如果耽誤一天,到客戶手里可能就蔫了。”李萌說:“很多人每年就等著我們家的槐花上線,就認準我們。”
每個訂單的背后,既是顧客對“春日限定美味”的期盼,也是他和天南海北食客的春日之約。
每天上午,李萌的工人都在忙著為前一天的訂單采摘槐花,下午就要完成分揀、包裝,趕在快遞車出發前全部打包完。
四年前,剛開始賣槐花時,李萌沒想到,這個生意能做到今天的規模。
2011年,他大學畢業后去了上海打工,在一家網絡推廣公司上班,每月工資6000元,他一直想創業,只是沒有找到好機會。兩年后的一個冬天,回到陜西周至老家時,他受到震撼:縣里有了快遞網點,當地的水果種植戶開始在網上賣獼猴桃。
“他們一天竟然能發出去800斤,是非常大的體量了,到這個規模,差不多快遞站點要把你供起來了,是個大客戶。”
創業做電商的念頭在他腦海中再次浮現。
李萌進行了一番分析:第一,周至縣有產品優勢,這里是“中國獼猴桃之鄉”,不愁貨源;第二,幾年前縣里沒有快遞點,現在物流設施越來越完善;第三,在網上賣水果的人不多,相對線下,電商生意的競爭壓力沒那么大。
最重要的是,他的家里有幾十年種植、銷售獼猴桃的經驗。30多年前,他父親提出要種獼猴桃時,遭到了爺爺的強烈反對,老人家認為“這是個沒法在短期內看到經濟收益的產品,不像種糧食,能自己吃,吃不了能賣錢”。
但他父親沒有放棄,堅持在幾十畝土地上種下了獼猴桃樹苗。第四年獼猴桃樹結果后,改變了全家的生活。父輩講,當時獼猴桃非常好賣,客商來村里收購果子,一斤獼猴桃能賣到3.5元,當年家里就賺了兩萬多元。“那會兒在村里蓋個樓房才花兩三萬元,賣完獼猴桃后,家里就蓋了樓房。”
一直在外面漂著打工不是個事兒,2013年年底,李萌辭去了上海的白領工作,回到老家當起水果商,開了網店。
從填補空窗期,到做出爆款產品
“周至縣的獼猴桃有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優勢,它的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還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李萌的記憶里,前些年,獼猴桃的價格一直不錯,線下一斤的收購價為3.5元,在線上,10斤獼猴桃他標價80元,“銷量還不少,開店第三天,就收到了訂單”。
之后生意漸趨穩定,行情好的時候,李萌賣獼猴桃年銷售額達幾百萬元。
但前幾年,這門生意遭遇虧損。“當時快遞能發出去,但是半路上客戶說沒法收貨。只要一發出去,果子就會慢慢變軟,在路上一旦被耽誤果子就會變壞”。三年多時間,李萌獼猴桃的銷量減少了一半,年年都是虧損的狀態。
獼猴桃生意的季節性短板很明顯。每年,獼猴桃能從9月賣到12月,12月到次年4月是銷售的空窗期,他一邊銷售當地的特產秦冠蘋果,一邊尋找其他新品來填補空窗期。
4年前,一位在四川的朋友看到山間遍野的野生槐花,嗅到了商機。在北方,槐花是春天特有的美食,在李萌的老家,人們會摘槐花做槐花麥飯、槐花雞蛋餅、槐花餃子。李萌和朋友商量后,決定試試在網上賣槐花,填補水果的銷售空窗期。
他和朋友采摘野生槐花賣,因為有多年的水果包裝經驗,槐花的包裝不是難題。“那時候的競爭壓力小,網上賣鮮槐花的不多,上架槐花鏈接第三天就收到了訂單,第四天收到二十多個訂單,第五六天就接到100多個訂單了。”
“最高的時候,一天能接到200多個訂單。第一年賣槐花時,很多北方人下單,也有一些人出于嘗鮮心理下單,但買回去不知道該怎么吃,我們還會教客戶做槐花麥飯、槐花炒雞蛋。”
槐花的人氣高,但是有個問題,野生產品的數量遠遠不夠賣,“每年從4月5日開始賣,到18號差不多就結束了”。
銷量翻倍,成為TOP
好在很多地方都產槐花,四川的槐花季結束后,甘肅一帶的槐花進入了盛開期。每年,從4月25日左右開始,李萌就上架甘肅的槐花。這里的槐花采摘結束后,陜西秦嶺一帶的槐花剛好又能賣,他就在店里繼續上架秦嶺的槐花。
買家收到后,有時會反映這次的槐花的香味濃郁一點,上次的淡一點,“這說明客戶在店里買過很多次了,產品的復購率高”。在李萌看來,野生槐花的味道都很鮮美,“其實你把這個品弄好之后,有的人他每年其他家也不買,就等你家上線買。他說其他家買了也不放心,所以賣槐花一定要把品質搞好”。
采摘槐花也有講究,不能等花朵完全盛開了才開始摘。要把握好時機,在花骨朵剛冒出來的時候或者還在花苞里將要冒出時采摘,這樣經過運輸后,到達客戶手中能維持鮮嫩狀態。
為了保證新鮮,李萌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清晨采摘,上午分揀,下午打包,傍晚前必須全部發出。有時候訂單太多,他要忙到深夜。
現在人們生活變好,不缺各種美食,但很多人每年就等著這一口,李萌的店里,很多人連續幾年都來下單。每一年槐花的銷量都在穩定上漲,去年,他賣了兩萬多斤槐花,銷售額達幾十萬元。
今年,人們購買槐花的熱情更高,“又是一年槐花季”話題登上淘寶熱搜,李萌也活躍在網上介紹槐花的各種吃法,提前通知老客戶各地槐花的采摘、發貨時間,收到了比之前更多的訂單。
“今年從4月12號開始發貨,4月底的時候,不到半個月,就賣出了1萬多單,登上類目TOP3。”
以前,李萌自己一個人打理店鋪,今年生意火爆后,他將客服環節交給專業人員負責,自己專注于把控貨源,調配倉庫產品數量。“只要好吃,客戶就會回來的。”他通過口碑進行宣傳,讓更多沒吃過槐花的人了解這一美食。
“土路子”
剛回老家賣水果的時候,李萌的家人不理解。在村民的眼里,只要你讀書走出去了,去了大城市上班,都是有出息的,家人也會覺得有面子。他所在的村子里,年輕人多在外地打工,較少見到年輕人。
但漂泊有漂泊的心酸,農村有農村的美好。
創業多年,他感慨做生鮮生意,與時間賽跑時會累。去年中秋節前,訂單非常集中,快遞車每天都堵在門口。普通快遞爆倉,貨發不出去,他趕緊找車調度,“每天從早上6點一直忙到深夜12點,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盡管勞累,但李萌還是喜歡農村的生活。度過最忙碌的一陣子,他可以早上五六點起床,去山里轉一轉,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風景,很放松。
只要找準方向,在村里同樣能闖出一片天地。“我不是專業電商出身,做生意都是慢慢摸索,靠土路子,一點一點學。” 如今,比起在大城市打工,他的生活更自由,收入也更高。
這份事業對李萌來說不僅是謀生,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對于未來,他計劃繼續優化品類,比如嘗試銷售更多的季節性山貨。“農村電商還有很多機會,關鍵是要找到適合的產品,并且把它做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