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但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這句話或許得改成“人不可‘網’相”。你永遠猜不到,那些在鏡頭前歲月靜好的網紅,背后藏著怎樣離奇的故事。最近,一位四川大叔憑借“放牛日常”走紅短視頻平臺,賬號粉絲漲到17萬,評論區一片“治愈”“向往”的夸贊。可誰能想到,這位看似憨厚樸實的“放牛人”,竟然被眼尖網友扒出是十年前轟動一時的“絕命糖師”,一個用冰糖冒充冰毒賣給癮君子的詐騙犯。
這個叫“放牛人與妞妞”的賬號的主人是個五十來歲的大叔,天天發些養牛的日常:今天給牛梳毛,明天上山割草,偶爾還跟牛對視幾秒,配文“妞妞又偷吃我家白菜了”。配上慢節奏的BGM,儼然一部鄉村田園紀錄片。視頻里他穿著褪色的迷彩服,腳上永遠沾著泥,說話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粉絲們親切地喊他“牛叔”。
評論區起初畫風和諧,直到一條留言炸開鍋:“這不是‘絕命糖師’嗎?”有人甩出一張十年前的新聞截圖,標題赫然寫著《男子用冰糖冒充冰毒販賣,多名癮君子中招》。照片里的嫌疑人戴著手銬,眉眼和“牛叔”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網友們順著線索一扒,好家伙,這哪是普通農民?分明是當年靠“假毒品”詐騙40公斤冰糖、把吸毒者當傻子耍的羅金成。
面對質疑,大叔在評論區回應:“是,這是我十年前的事,但現在的我做正能量。”隨后又火速刪評,可互聯網的記憶早已截圖存檔。
時間倒回2015年,四川成都大邑縣。那會兒的羅金成還是個癮君子,窮得叮當響,因為吸毒,老婆也帶著女兒離開了他。某天他盯著家里白糖罐子,突然靈光一閃:既然吸毒的人連面粉都敢往鼻子里塞,那用冰糖冒充冰毒豈不是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說干就干。他專門加吸毒者的群,頭像換成穿著皮衣的社會人,朋友圈發些“剛到的貨,純度99%”“精品冰糖”之類的黑話。最絕的是他搞“貨到付款”,買家收到貨后,他立馬把人拉黑,反正對方也不敢報警,畢竟買毒品本身就違法。
這個羅金成由于曾經坐過牢,在監獄里讀過法律書籍,所以他用冰糖假冒毒品出售時,單筆交易控制在1000元以下(當時詐騙罪立案標準為5000元),附贈茶葉和質檢報告,堅稱自己賣的是“真冰糖”。后來覺得冰糖的成本過高,又把冰糖后來換成更便宜的明礬,讓一些癮群子吃出糖尿病也不敢報警。
短短幾個月,他賣出40多公斤“假毒品”,賺得盆滿缽滿,直到警方破門而入,才發現繳獲的“毒品”全是冰糖。最終,他因詐騙被判10個月,罰金3000元。江湖從此留下“絕命糖師”的傳說。
出獄后的羅金成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直到2025年,“放牛人與妞妞”賬號走紅。視頻里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牛喂草、清理牛圈,偶爾對著鏡頭咧嘴笑,露出被煙熏黃的牙。商品櫥窗里掛著215件商品,從腌菜到臘肉應有盡有,簡介寫著“自家種的,放心吃”。
可細心的網友發現,他直播時從不提過去,甚至刻意回避“大邑縣”“十年前”之類的關鍵詞,直至被網友認出是十年前的“絕命糖師”。有人質疑他是在消費苦難博同情,也有人覺得“人家坐過牢就不能重新做人了嗎”?
羅金成的人生像一部黑色幽默電影,每一幀都寫滿矛盾,他懂心理學(研究吸毒者不敢報警的心理),熟讀《刑法》(鉆法律漏洞),甚至用“附贈茶葉”偽裝合法生意,把人性弱點拿捏得死死的。這種“鬼才”若用在正途,或許真能成事。
從吸毒者到詐騙犯,再到放牛網紅,他的每一次“轉型”都是為了活下去。有網友說:“如果他真改過自新,何必揪著過去不放?”可當他在直播間收到“來兩斤冰糖”的調侃時,那聲尬笑又顯得意味深長。
社會該不該包容有前科的網紅?法律上,他早已“贖罪”;但道德上,公眾人物的污點永遠會被放大。正如專家所言:“他用牛和陽光打造新人設,若是真心悔改值得尊重,若靠炒作吃‘黑歷史’紅利,就該被抵制。”
羅金成或許永遠不會明白,為什么網友既愛看他的放牛視頻,又忍不住扒他的黑歷史。這個時代,流量就像他當年賣的冰糖——看起來純凈無害,細品卻五味雜陳。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當“治愈系網紅”與“絕命糖師”的身份重疊,我們該用怎樣的尺子,去丈量一個人的重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