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尾
?——【·前言·】——?
【“未經授權,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據新聞,在今年1月份,英國《金融時報》揭露了一份俄羅斯外泄的機密文件,文件顯示俄羅斯一直與北約有著“微妙的關系”。
但是迫于美國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在此計劃下,先打擊中國的兩個鄰居”,而這兩個“鄰居”分別是日本和韓國。
那么俄羅斯為什么要將目標放在日本和韓國身上呢?其實這兩個看似沒有關聯的事情,凸顯了俄羅斯對國際形勢的重要考量。
據外媒分析表示,亞洲已經逐漸成為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以及反對北約立場上的核心。
或許通過這句話,就能夠看出,俄羅斯已經不想和北約那幫人“同流合污”了,但“詭異”的是,據報道,這些機密文件其實是來自于29份俄軍軍事檔案中的,并且時間橫跨從2008年到2014年。
也就是說早在很多年前,俄羅斯或許就已經有了向亞洲“轉移”的意識。
并且據了解,俄軍在這些軍事檔案中,詳細的記錄了160個潛在攻擊目標,其中包括各種美國盟友日中央的地區指揮、雷達設施、空軍基地和海軍設施等等。
甚至還包括很多非軍事目標,作戰計更是十分的詳細,考慮到了各種干擾因素。
北約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近些年來不斷的擴張,甚至開始往亞太伸手,并與日韓的關系頗為緊密。
不管是對俄羅斯而言還是亞太而言,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尤其是2020年之后,日本和韓跟北約的聯系更加緊密,參加各種北約峰會,都對亞太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甚至在2024年的時候,俄羅斯國防部部長在一次會議上還表示俄羅斯要做好未來10年內他們和北約發生的軍事沖突,并且還將矛頭直指美國。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俄羅正值俄烏沖突,所以這位俄羅斯國防部部長說話可能偏激了一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次俄羅斯泄露的機密文件中,他們的目標雖然是北約,但是間接的他們背后的目標其實也是美國。
而俄羅斯之所以制定這樣一份計劃,根據這些檔案的“標題”,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應對俄羅斯東部邊境的潛在沖突”。
據《金融時報》表述,在這些計劃中,其中有一個具體計劃,就是俄軍派遣tu-160戰略轟炸機發射12枚kh-101巡航刀劍來攻打日本三澤基地的奧尻雷達站。
甚至最終在報告中,他們表示打擊成功率高達85%,那么俄羅斯為什么將日本優先列為攻擊目標呢?
其實是俄羅斯的擔憂有關,倘若俄羅跟北約開戰,那么對于俄羅斯來說,他們的東部邊境就將暴露在戰火當中,受到美國軍事力量以及盟友們的攻擊。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俄羅斯則優先將日韓作為攻擊對象,這樣在東部俄羅斯就沒有了后顧之憂。
不得不說,俄羅斯的作戰計劃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考慮到了各方各面,雖然日本和韓國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在世界歷史上,這兩個國家可是干了不少事情,尤其是在二戰的時候,俄羅斯就已經深刻地體會到了當年的教訓。
所以日韓不得不防,再加上美國在近些年中往日本和韓國“投放”了不少士兵和軍事資源,這也是這兩個國家在近些年不斷出來“蹦跶”的原因。
更何況是在現代化戰爭中,更多不確定因素,都讓俄羅斯望而卻步,毫不夸張的說,俄羅斯和北約之間,俄羅斯很有可能就因為日韓而輸掉了整場戰爭。
所以只要俄羅斯讓日韓兩國“消失”,他們便可以放心大膽的施展拳腳,但事實真的那么容易嗎?
恐怕并不會,就像前文所說,現在的時代日新月異,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已經不能成為一個國家戰爭能夠成功的標準,各種“軟實力”也很有可能成為戰爭的關鍵。
甚至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輕易地瓦解一個國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當年的蘇聯,還有至今仍沒有結果的俄烏沖突。
俄烏沖突初起,美國就聯合諸多國家制裁俄羅斯,從而使俄羅斯在整個北約國家中被“孤立”開來。
所以俄羅斯的計劃或許是很完美,但是已經不適合現如今國際局勢。
不過還有一點是,現如今的北約其實也有很多問題,現在的他們早已經不是原來的他們,同樣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他們開始“各懷鬼胎”。
所以俄羅斯指定的這場戰爭,能不實現還是一個未知數,當然打不起來最好,因為這樣又會多了很多傷亡,這是主張和平的國家不愿意看到的。
戰爭帶給人們的從來都只是傷害,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或許,俄羅斯這次機密文件的泄露或許也只是在警告各國,暗示北約,不要再“胡作非為”。
戰爭是存在風險的,倘若真的迎來了這次災難,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場風暴……
參考資料:
曝俄若與北約開戰將首先進攻日韓
2025-01-03 11:18·海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