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案例是法治的縮影
是司法經驗的結晶
是法治進步
在這個時代留下的深深足印
因此我們想從案例入手
做一些難但正確的事情
從民生關切到理論前沿
從深層追問到深度思考
東湖高新區法院創新打造“一案一席談”典型案例研討交流平臺,由承辦法官主講案件辦理的心路歷程,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交流,力圖用平實質樸語言,拆解案件蘊含的法之公正、理之權衡、情之溫度,講清裁判背后的法理基礎、價值導向。
春日的陽光溫柔地照亮法院大樓,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的醇香,大屏上“一案一席談”的標題泛著微光。二十余位來自法律界、企業界的精英匯聚一堂,一場別開生面的法律思辨拉開帷幕。
如何平衡企業自主管理權和勞動者權利是企業健康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的一大難點。4月29日,東湖高新區法院舉辦第二期“一案一席談”:如何平衡企業自主管理權和勞動者權利——從“早退一分鐘被辭退”案件切入,邀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總工會及仲裁機構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法官們共同交流分享,結合典型案例從立法目的、企業管理、勞動者權益保護等多方面探討勞動爭議案件領域的熱點問題、裁判尺度。
“東湖高新區法院始終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重要使命,本批案例既有對‘競業限制條款濫用’‘預扣生育津貼’等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也有對‘外賣騎手勞動關系認定’等新興業態權益保護的積極探索。”
東湖高新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程靜發布《新業態、新領域勞動爭議典型案例匯編(二)》,該匯編涵蓋職場性別平等、新型用工關系認定、用工主體責任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救濟、生育津貼支付等關鍵領域。在數字經濟催生新型用工關系的當下,這些裁判規則為勞動者依法維權提供清晰指引,為企業規范用工劃出紅線,折射出法院堅決捍衛勞動者尊嚴的司法立場,繪制出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法治藍圖”。
“如果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有權依法解除勞動合同。鑒于解除勞動關系是較為嚴厲的處罰,所以在認定是否嚴重違反規章制度時,除審查規章制度的合法性外,還應考量具體執行的合理性。”
焦質成法官以其承辦的入庫案例“早退一分鐘”案件破題,揭示司法裁量的價值考量和多維視角,他指出規章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應遵循公序良俗、公平等基本原則,裁判者既需審視制度的剛性紅線,更要體察勞動者的實際需求,才能在判決中既尊重企業自主管理權又保護勞動者權利。
“本案的裁判體現了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統一、法律解釋與價值判斷的深度融合、個案公正與類案指引的協同推進,才能在大眾媒體引發持續地關注和推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呂琳副教授肯定了“早退一分鐘被辭退”案件的積極意義,并向大家介紹了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審查應該考量的幾個因素:內容是否明確具體、是否超越管理權限、是否減損勞動者合法權益、懲戒與事由是否相當。通過合理審查,平衡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健康發展。
武漢佰鈞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平衡企業自主管理權和勞動者權利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通過工會、職工代表大會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從而在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時更貼近員工的實際需求。”
“法院在審理本案過程中,充分考量了制度的合法性與施行的合理性,這一判決是對法律精神的準確把握與踐行。”
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鴻富錦精密工業武漢有限公司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未明確早退的標準,離開工位和離開公司哪個才算是早退?這一點警示我們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不能模糊不清,尤其是涉及到職工切身利益的條款必須精確細致,同時嚴格遵循法律法規。”
“企業應在制度中應明確‘早退’的量化標準,如單次時長或累計時長,并設置梯度化處罰措施,如警告、扣薪等,避免‘一刀切’導致合理性爭議。”
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企業代表各自分享了對“早退一分鐘被辭退”案件及呂琳教授講授內容的看法,并分享了對企業員工管理、糾紛化解方面的心得做法,如突出工會、人資、法務各自的作用,三方會審制定規章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涉解除勞動合同案件引入三方評估等,不斷提升管理質效和水平。
不同賽道的用工爭議,實質上是行業特性與制度普適性之間的磨合,管理的溫度始終藏在對人性的理解里,需要多方參與、共同探索。
在這場 “多元共治”的思辨中,來自行政監管、工會組織、立法一線、司法實務的代表們,分別從制度設計、執行落地、權益平衡的不同維度展開探討——
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湖分局副局長張忠旺從仲裁視角勾勒了 “預防為主” 的治理框架,他表示應從國家制度建設和合法合規的角度出發,注重矛盾預防化解工作,避免勞動者和公司走到對立面,提出建立多元調解機制,讓管理者和勞動者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溝通,注重員工教育和公司文化建設,使勞資雙方形成合力、實現雙贏。
而工會組織作為勞資雙方的 “潤滑劑”,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總工會沈光星主任則更關注制度執行中的人文細節。他緊接著提出如何更好平衡企業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護、更好化解勞動爭議糾紛的觀點看法,并呼吁企業制定更加規范、合理、人性化的企業規章制度,以促進企業良性發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工會組織對 “人性化制度” 的呼吁,與立法者對規則彈性的思考形成呼應,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漢市法學會社會糾紛多元化解研究會會長宮步坦從法理根基切入,將討論引向更縱深的權利義務邊界——他在發言中探討了案件的具體細節,如崗位特性、合同變更的有效性以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他提出在制度設立時應考慮更靈活的賠償機制,以適應不同案件情況的復雜性。
從立法原理到實操層面,律師界的實務經驗則直接指向企業管理的 “痛點”,湖北省政協委員、英達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明結合實務經驗指出,當法律適用遇到現實復雜性,企業更需要 “帶著法治思維做管理”——勞動合同法的適用邊界存在不確定性,企業在制定員工管理手冊規定時,需充分考慮誠實信用原則和雙方善意履行的基本要求。
此外,他建議法院通過自媒體平臺分享裁判規則,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預料其規定的法律后果,從而調整員工與企業間的法律關系。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魏厚謀
“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應僅考慮適用法律是否正確,更應思考作出的判決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能否真正體現公平正義。”
“在作出裁判時應符合社會大眾對公平正義的普遍認知,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的平衡,兼顧企業發展和勞動者權益保障。”
司法實踐的終端裁判如何呼應前端治理?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魏厚謀的思考,將 “紙上規則” 拉回 “人間煙火”。
東湖高新區法院分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魏蘭
“當法槌落下時,不妨將判決書置于市井街巷,看能否經得起百姓灶臺上的煙火氣熏染。本次案例能夠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原因也在于用司法智慧守護規則,不機械套用企業規章制度,也沒有忽視企業對勞動技術的要求,而是在對秩序維護和利益平衡之間尋找平衡點。”
“治理勞動爭議領域糾紛需建立系統思維,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保護,構建分層分類管理機制,使司法裁判規則最終轉化為行業管理標準。”
東湖高新區法院分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魏蘭對到場的專家學者,各單位、企業代表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從行政監管的 “前端預防”、工會組織的 “柔性調解”,到立法視角的 “規則校準”、司法裁判的 “終端定分”,不同維度的思考在碰撞中逐漸勾勒出 “多元共治” 的清晰輪廓。當討論接近尾聲,那些具體的建議與感悟,早已超越個案本身。東湖高新區法院將在今后的審判中進一步提升質量與效率,更好的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
當最后一本案例匯編被裝入檔案盒
那些關于制度精度與人性溫度的思辨
已化作萬千星火
照亮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嶄新征途
一案一席談
一案一析探
讓我們下期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