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剛剛滿百日,民意就已出現斷崖式的逆轉。當年那個靠著“反建制、反精英”打出一手爛牌卻逆襲成功的“攪局者”,這次卻似乎被自己親手點燃的民粹烈火所反噬。民調一面倒地下滑,民心一天天地流失,即使是在那些2024年大選關鍵時刻曾推他重返白宮的“搖擺州”,如今也對他投來冷漠與不信任的目光。
據路透社與益普索4月29日發布的最新聯合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整體支持率已經下跌至42%。更具殺傷力的是,特朗普最引以為傲的經濟政策,曾經被吹捧為“重振制造業”、“保障美國工人利益”的招牌口號,如今僅剩36%的支持率,對比之下,反對率高達56%。這是一張赤裸裸的“失敗成績單”。如果說經濟是總統施政中最直接影響民生的領域,那特朗普在這個議題上的滑鐵盧足以摧毀其政治根基。更不妙的是,他標榜“強硬”的移民政策也未能為其挽回頹勢,支持率維持在45%,反對率卻上升至48%。政策不討喜,社會撕裂,卻沒有實質效果,這種“高聲量、低績效”的統治方式已越來越令美國社會厭倦。
更扎心的數據來自Civiqs民調。即便是在2024年大選中為其成功翻盤立下汗馬功勞的七大關鍵州:亞利桑那、佐治亞、密歇根、內華達、北卡羅來納、賓夕法尼亞和威斯康星,如今對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全部跌破50%。這不再是危機四伏,而是戰場塌陷。搖擺州的投票結構決定了任何總統的最終命運,而這些州的選民已經明確表態:他們正在轉身離開那個曾靠口號與怒火征服他們的人。
民意的持續下滑不是孤立事件。CNN在4月中旬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自2月的48%一路下滑至3月的45%、4月的41%,顯示出一個清晰的趨勢:特朗普“再度上臺”的紅利已被消耗殆盡,剩下的只是倦怠、質疑與焦慮。尤其諷刺的是,特朗普本以為百日之內能復制他第一次執政初期那種“強人回歸”的氛圍,卻沒料到這次民意反應冷淡,連黨內都隱隱傳出分裂與不滿之聲。
事實上,這位曾以“Drain the swamp”(清理華盛頓沼澤)為口號的“反建制斗士”,如今自己成了權力沼澤的一部分。政治承諾落空、官商勾連照舊、內斗與報復不斷,特朗普的民粹神話開始破碎。他所祭出的“美國優先”大旗,只剩下口號的空殼;退出國際協議、重啟關稅戰、打壓移民勞工,這些“壯舉”并沒有讓美國經濟重新偉大,反而制造出更大的通脹危機、貿易孤立與社會分裂。美國人正用腳投票,表達對“特朗普主義2.0”的強烈失望。
然而,民調數據顯示特朗普的最高支持率僅存在于保守大本營懷俄明州(71%),而最低支持率則出現在自由派重鎮佛蒙特州(26%),呈現出鮮明的地理與意識形態割裂。這種高度極化的政治景觀正是特朗普自己一手造成,如今卻也成了他最難以翻越的民意高墻。他無法穿透的,不是民主黨布下的天羅地網,而是對他曾寄予厚望卻又被一次次辜負的中間選民。
特朗普的困局,歸根結底是政治風格與治理能力的徹底脫節。他用極端的語言激發仇恨,卻無力調和利益沖突;用貿易戰、制裁、排外措施來制造強硬形象,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在外交上大搞退群與單邊主義,讓美國在國際舞臺上逐漸失去號召力。他更像是一位情緒主播,而不是一個政策制定者。他制造了沖突,卻無法收場;激起了情緒,卻無法轉化為建設性力量。
美國政治正在經歷一次深刻的信任危機,而特朗普成了危機的引爆點。當一個領導人的支持率在其“百日施政黃金期”內如此迅速地下滑,說明他的政治信用已難以挽回。連最關鍵的搖擺州都開始集體冷漠以對,說明連那群曾在困頓中賭上一票的美國人,也終于醒悟:特朗普不是救世主,而是撕裂社會的導火索。
而這,僅僅是開始。共和黨內部的分裂、民主黨的反擊、“特朗普主義”所引發的社會動蕩,這一切都將在接下來的數月內愈演愈烈。特朗普曾經的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如今聽來卻像是一場巨大的反諷。他聲稱要“重建美國”,但現實是,美國正在從他的“再建工程”中艱難爬出廢墟。
特朗普百日施政,不僅未能兌現承諾,反而提前開啟了他的“百日沉淪”。而這一次,他可能連背影都來不及留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