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雨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一串串油菜莢果掛滿枝頭,成熟的胡豆油綠中微微泛黃,伴著泥土的芬芳,一幅田園豐收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
不過,這幅畫卷不在鄉村,而是在大學校園里。4月29日下午,位于成都錦城學院校園里的大學生農場,師生們忙得熱火朝天,迎來了屬于校園的豐收季。
同學們在農場里收割油菜。成都錦城學院供圖
自2005年建校起,成都錦城學院就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覆蓋全體學生,并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2006年,學校開辟了大約20畝地,作為勞動教育的載體,由同學們負責農場的日常運行和維護。(本報曾于2014年6月9日刊發報道《八年耕作一塊“試驗田”》)
和往年相比,今年這堂勞動教育課有了新成員。校企聯合研制的人形機器人“錦小智”首次登場,與師生一起在田間地頭收割油菜籽、摘胡豆。大家以這場喜慶豐收的勞動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并為即將到來的母校20歲“生日”獻上一份特別禮物。
當天下午,同學們走出課堂來到農場開始了這場“特別的勞動”。有的彎腰揮鐮收割油菜籽,有的合力搬運油菜稈,有的蹲地采摘胡豆……大家有說有笑,共同體驗這份勞動的快樂和豐收的喜悅。
身高1.8米的人形機器人“錦小智”上陣幫忙,運輸農具、搬運胡豆……雖然動作略顯笨拙,但這個家伙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泥土弄臟了雙腳。
成都錦城學院師生二次開發的“萌寵機器狗”也穿梭在農場里,身背油菜稈在田野間行走,成為了同學們勞動的“小幫手”。它還作揖鞠躬,逗得現場師生哈哈大笑。
同學們在農場里收割油菜,“萌寵機器狗”在一旁幫忙。成都錦城學院供圖
“‘錦小智’外觀設計、程序設計全部是由成都錦城學院師生獨立完成,在高低不平的田間地頭,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也能實現較強的平衡控制、多自由度的協調和多種交互動作,機器狗的運動控制、步態算法等也有著超乎預期的呈現,同學們為其編寫了各種有趣的動作和指令,體現了機械電子、控制算法和軟件工程的緊密結合。”智能制造學院教師趙汝和介紹。
“勞動是成都錦城學院每名學子的必修課,我們自己研制的機器人當然也要參加農場特色勞動?!敝悄苤圃鞂W院大三學生符昊笑著說:“和機器人‘錦小智’親密配合協作,一起參與這場高科技與泥土味完美融合的勞動體驗,真的很有意義?!?/p>
校企聯合研制的人形機器人“錦小智”在農場幫忙。成都錦城學院供圖
該校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陳海陽說,上個月大家才在這里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春耕節,師生們在一起賞花植樹、春耕播種,播下了一份春天的希望,僅僅過了1個多月就迎來今年第一個收獲季,真的很開心。“母校下個月將迎來20歲生日,屆時,農場將是一片向日葵的海洋,為母校二十周歲獻禮。”
據成都錦城學院勞動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李嶠介紹,此次勞動實踐約有200余名學生分批次參與其中,共同勞作收割了15畝油菜籽。收割完成后還要進行脫粒、晾曬、除雜、榨油,再按同學們設計的方案裝瓶、貼標,5月9日建校20周年校慶當天可供師生、校友選購。
李嶠說,學生們親身參與從播種到收獲到營銷的全過程,這是學校將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巧妙結合的嘗試。
目前,該勞動農場占地面積超20畝,根據時令季節科學種植豌豆、茄子、青椒、豇豆、胡豆、黃瓜等蔬菜達30余種,培育綠蘿、繡球、櫻花、桃花等園林花卉20余種,還有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并開辟水塘養魚,打造成為一個集花、果、菜、豆、糧、魚于一體的全生態勞動種植樂園,大學生們在這里勞作耕耘、體驗農耕文化,成為一道獨特美麗的風景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