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是否會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還不完全確定;烏軍已經很久沒發射“風暴陰影”/“斯卡普-EG”巡航導彈或ATACMS戰術彈道導彈了,估計庫存已經耗盡或者接近耗盡,不管是產量還是政治因素,烏軍在可預見未來可能很難再大量獲得這些西方導彈。
烏軍現在唯一公開實戰的遠程對地攻擊導彈就是改進型“海王星”,但這種在反艦導彈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巡航導彈,無法跟真正的巡航導彈相比,不管是射程還是戰斗部重量,尤其是后者,其戰斗部重量很可能只有約200千克。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極有必要研發自己的專用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射程1000公里或1500公里就可以,在烏克蘭自身的技術基礎和支持者的幫助下,這并非不可能。
俄軍的陸基“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實際射程遠大于官標
同時,歐洲也需要有自己的、不受美國限制的遠程巡航導彈或者彈道導彈,盡管歐洲各國官方尚未就此發表太多信息,但從諸多跡象來看,歐洲已經有了這種想法甚至已經開始這么做了,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不能依靠別人,美國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美國了。
稍早些,美國國務院批準向荷蘭出售163枚最新型Block V“戰斧”巡航導彈,這被認為將加強荷蘭的遠程威懾能力,考慮到荷蘭的具體情況,威懾的是誰自然不用明說,但問題就在于,這些“戰斧”是美國制造的,實戰使用時同樣需要依賴美國的導彈系統等支持,荷蘭擁有這些“戰斧”,實戰時卻沒有完全自主權,這是一個巨大的限制:荷蘭或者說歐洲要攻擊的目標,未必會獲得美國同意,荷蘭或者歐洲的敵人未必是美國的敵人。
這種事,在這場戰爭中太多了,當英國和法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風暴陰影”/“斯卡普-EG”巡航導彈時,必須獲得美國的批準,因為這兩種導彈在使用時依賴美國的某種系統,如果不是拜登的“優柔寡斷”,這兩種導彈能更早投入戰場,一定能給俄軍造成更多損失。
即便是現在,這種事同樣存在,很多。
據ABC新聞報道,因為特朗普從中作梗,澳大利亞政府去年就已宣布提供給烏克蘭的一批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現在依然留在澳大利亞,等待來自美國的最終審批。
上個月,也就是白宮會談談崩后,特朗普政府暫停對烏軍援和情報共享后,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就率先報道了這一情況,指責特朗普暗中對澳大利亞等國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暗中使絆子。
歐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據《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和歐洲的防務公司正大力推廣不受《國際武器貿易條例》約束的武器,也就是不含美國零部件的“防特朗普”武器,與美國一點關系都沒有,“即使你擁有美國工程師,你也會受到《國際武器貿易條例》的污染。”
歐洲接過軍援烏克蘭的重擔,自身還在整軍備戰,美國那邊則面臨軍費大幅縮減的情況,同時因為特朗普的緣故,美國防務公司在軍援烏克蘭或向烏克蘭出售武器的過程中急劇減少份額,再加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對特朗普的忌憚而減少了對美國武器的采購量,美國和歐洲的防務企業正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狀況,甚至比俄羅斯還要糟糕一些,俄羅斯防務企業畢竟現在有來自俄羅斯國防部的訂單,只愁無法按時交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