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朱熹的千古之問穿越光陰,與塞北木蘭圍場的盎然春色相映成趣時,一場以“活水”為喻的教育研討活動正蓬勃展開。
4月28日,由承德市教育局主辦、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教體局承辦的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現場會在圍場召開。正如詩句叩問清澈之源,來自全市的百余位教育工作者帶著對“教育清泉何以長流”的思索匯聚于此,從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到一線骨干教師,共同以教研為“源頭活水”,探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脈絡。
本次現場會以課堂教學改革與校本教研創新為核心議題,以教研為引擎,以課堂為陣地,以改革為動力,旨在推動課堂深度變革,開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與會人員在圍場縣第一小學,現場觀摩課程建設與特色育人實踐。該校通過“非遺傳承人”“走進木蘭圍場”等特色項目,讓鄉土文化在校園煥發新生,生動詮釋了文化基因與育人實踐的深度同頻。
與會人員觀摩了圍場教研成果展,近距離感受圍場縣“整體布局、立足校本、賦能課堂”的教研體系構建與實踐成果。圖
文并茂的展陳設計,沉浸式的教學情境再現,以“12332”教研體系為主線,生動呈現圍場四級聯動教研網絡、雙改驅動實踐樣本、城鄉協同創新模式、隊伍筑基鮮活故事四大核心成果。
在圍場二中觀摩現場,深入了解學校“精彩教育”,圍場二中始終堅持“你的精彩成就我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從每一位師生的成長出發,致力于構建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教育生態。
在圍場二中尚學樓五樓會議室,一場思想與改革的深度對話隨即展開。圍場一小、圍場三中先后圍繞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經驗交流。圍場縣教師發展中心教育科研部以系統總結了圍場縣以體系化教研賦能教育提質增效的具體路徑和經驗。圍場縣副縣長發表致辭,寄語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秉持初心、踔厲奮發,以更高站位、更大擔當推動教育事業行穩致遠。在交流環節中,圍場縣教體局局長圍繞縣域教研“三導向、三維度、三模塊”整體布局進行了詳細闡述,分享了以教研點亮課堂、以課堂引領育人的經驗路徑。承德市教育局局長作總結講話,強調全市專兼職教研員和學校教研人員要做勤于讀書、鉆研先進教育理念的“研究者”,做深入一線、探索教學改革的“探索者”,做扎根課堂、引領教學實踐的“領跑者”,做善于思考、創新教學思想的“創立者”,為承德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風正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本次現場會,既是一場匯聚智慧、交流經驗的教研盛宴,也是一次凝聚共識、再啟新程的思想洗禮。未來,承德市將繼續以教研為炬,以改革為舵,以課堂為基,激活教育發展的源頭活水,在教研改革的持續引領下,繼續書寫基礎教育更加壯麗輝煌的新時代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