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首艘“盾艦”下水不到5天,就已經試射了包括戰略巡航導彈在內的多款先進導彈。金正恩已經暗示,“崔賢”號驅逐艦,在應對韓國和日本時有大用。
4月25日,朝鮮南浦造船廠,一艘被稱為“手搓版盾艦”的5000噸級驅逐艦“崔賢”號正式下水。
這艘以金日成親密戰友命名的戰艦,據稱僅用400天建成,卻搭載了驚人的74個垂直發射單元,遠超中國052D型驅逐艦的64個單元,更打破全球同噸位艦艇的火力密度紀錄。
根據現有消息,“崔賢”號驅逐艦的前方甲板上,留了12個“大坑”,32個“小坑”,總計44個垂發單元,兼容防空與反艦導彈;
“崔賢”號驅逐艦的煙囪后方和艦艇尾部,還分布著20個中型垂發和10個大型垂發,可發射射程1500公里的巡航導彈。在這之中,10個大型垂發的邊長據稱超過1米,甚至潛藏搭載戰術核彈頭的可能性。
可以說,“崔賢”號的垂發布局,堪稱“火力至上主義”的極致體現。這種設計幾乎徹底犧牲了直升機庫和反潛能力,卻在有限噸位內實現多任務打擊能力。
朝鮮官媒稱其可執行“防空、反艦、對陸打擊三位一體任務”,艦載武器包括超音速巡航導彈、戰略巡航導彈、電子干擾武器;
從武器風格和型號來看,“崔賢”號與俄羅斯22350型護衛艦高度相似。人們推測,朝鮮可能通過朝俄軍事合作協議,獲得艦載雷達、燃氣輪機等關鍵技術。
不僅如此,朝鮮還在積極推動海軍裝備核武器。4月28日至29日,金正恩攜女兒金珠愛,親臨“崔賢”號武器試射現場,下令“加速推進海軍核武裝化”。
這一表態標志著,朝鮮核戰略正在出現重大轉向,從陸基發射向海基機動部署升級。 先前,朝鮮的 “金君玉英雄”號戰術核潛艇已下水,其搭載的潛射導彈可以有效威脅美日等國的軍事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金正恩在“崔賢”號下水儀式中,首次提出“中間界線海域”概念,直接挑戰韓國主張的“西海北方界線”。
朝鮮的目的,是維護朝鮮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這讓日韓感到坐立難安。外媒警告,若朝鮮艦艇常態化巡航新劃定的“中間線”,可能引發與美日韓艦機的直接對峙。
對于“崔賢”號驅逐艦的戰斗力,美日韓等國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一方面,“崔賢”號驅逐艦建造時間過短,大概率用上了模塊化預制和功能簡化。除此以外,朝鮮缺乏衛星數據鏈,依賴岸基雷達引導,遠海作戰能力存疑;
另一方面,“崔賢”號驅逐艦是個十足的“吞金獸”。74個垂發若全裝填導彈,單艦造價或超15億美元,對朝鮮的軍費預算造成沉重負擔。
不過,美日韓等國也不得不對“崔賢”號驅逐艦保持著警惕,這款驅逐艦至少解決了朝鮮“有沒有大型盾艦”的問題。對于美日韓而言,朝鮮的武裝宣言已不再是恫嚇,而是實實在在的威懾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