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4月30日,韓國政壇再度爆出重磅消息:前總統尹錫悅在首爾瑞草區的私宅遭到檢方強制扣押搜查。這已不是普通的政治調查,而是針對一位剛剛被罷免、失去司法豁免權的前國家元首,啟動的全面法律清算程序。從總統官邸到私人住處,從“內亂罪”到“收受名包鉆石”,韓國“第一家庭”如今正面臨一場全面淪陷的司法風暴。
據央視新聞援引韓國媒體披露,韓國首爾南部地方檢察廳30日對尹錫悅夫婦目前居住的私宅展開了搜查,重點調查對象,是涉及其夫人金建希收受統一教高層人士贈送的名牌包和鉆石項鏈一案。該案的關鍵人物是一位名為“全某”的中間人,檢方正試圖查明這位“全某”是否作為利益輸送的渠道,將貴重禮品從教派高層轉交給了金建希。
這起看似“小題大做”的“名牌包案”,背后卻是權錢交易、宗教勾結與政治庇護錯綜交織的驚天網絡。統一教,這個在韓國政商界長期滲透的宗教集團,早已因“金權勾連”而臭名昭著,而尹錫悅夫婦是否借總統權力與其進行幕后勾兌,將成為檢方未來幾個月重點追查的方向。
但這還不是全部。比“禮品門”更嚴重的是“內亂罪”,一個在任何國家司法體系中都極為罕見、極具分裂性的指控。去年12月,尹錫悅在總統府發布所謂“緊急戒嚴令”,意圖借口“國家動蕩”強行維穩,結果第二天就被六個在野黨聯合彈劾,理由是其行為已嚴重違反憲法與法律。彈劾案于12月14日通過,本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正式宣判尹錫悅下臺,自此這位曾以“強硬檢察官”形象上臺的總統,徹底跌落神壇,淪為一名接受刑事審判的普通被告。
韓國政壇之所以再次震動,不僅在于“總統犯罪”這個字眼本身的沖擊力,更在于此次追責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據韓國媒體披露,檢方正對尹錫悅發動的“緊急戒嚴令”是否構成政變行為進行深入調查,若成立內亂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而他的辯護團隊則在庭審中堅稱,此舉僅為臨時應對社會動蕩,屬“依法戒嚴”,并不構成政變。
與此同時,金建希作為“前第一夫人”,并未因其身份而受到豁免,反而面臨數起經濟犯罪與受賄調查。她因涉嫌操縱德意志汽車公司股價牟利,以及接受價值3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的名牌包,遭到檢方立案。別看金額不算巨大,若司法系統認定其行為構成“利用職務影響非法受賄”,其量刑起點即為5年以上監禁。在韓國這個對前總統“從不手軟”的國家,這樣的罪名往往意味著實打實的牢獄生涯。
細觀韓國近30年的政治史,幾乎每一任總統卸任后都難逃調查、起訴、甚至監禁的命運。從盧泰愚、全斗煥到樸槿惠,再到如今的尹錫悅,“權力下臺即原罪”似乎已成為韓國民主制度的殘酷慣例。諷刺的是,尹錫悅本人正是以“清除樸槿惠腐敗殘余”為檢察官生涯巔峰,最終卻被自己一手塑造的制度鐵律反噬。
如今的韓國政壇,正處于一場深層震蕩之中。一方面,是司法體系展現出“無論身份、不留情面”的清算力度;另一方面,卻也反映出整個政治生態的循環性病灶,選舉驅動下的極端對抗、財閥與政教勢力勾連、總統一人權責過重卻無系統制衡。
對于觀察者而言,韓國的“總統清算模式”既是民主監督的一種極端體現,也是權力機制失衡、民粹情緒裹挾制度的警示案例。尹錫悅的倒臺不只是一個人的終結,而是對總統權力過度集中、不受限度干預司法與軍隊運行的重大反思。
而如今,當檢察官的搜查令敲響前總統的私宅大門,所有昔日的榮光都化為鏡中水月。一個曾在民調中傲視政壇的強勢領導人,一位在紅地毯上熠熠生輝的“第一夫人”,如今卻要在鏡頭前為自己的“包”“鉆石”“戒嚴令”一一作答。
或許,未來幾個月,韓國將持續沉浸在尹錫悅司法清算的漩渦中。政治波瀾不斷,司法攻勢升級,前總統命運未卜,韓國權力更替的叢林法則再次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