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設計了一個嚴重違反倫理道德的實驗。
實驗對象是一名9個月大的小嬰兒艾爾伯特。
實驗開始前,華生對小艾爾伯特進行了基礎的情感測試。
讓他接觸了一系列物品,包括白鼠、兔子、狗、猴子、有頭發和無頭發的面具,棉絮、焚燒的報紙等。
結果顯示,小艾爾伯特對這些物品均感受不到任何恐懼。
小艾爾伯特11個月時,實驗真正開始,華生將小白鼠放在小艾爾伯特跟前讓他玩耍,并在他玩得入神的時候在他身后用鐵錘敲擊鐵棒,制造出響亮刺耳的聲音。
小艾爾伯特聽到巨大的聲音吼哭了起來,并表現出恐懼,經過幾次這樣的刺激后,華生再將小白鼠放在小艾爾伯特面前,他表現出了恐懼反應,哭著轉身背向小白鼠,試圖離開。
隨著實驗推進,小艾伯特不僅對白鼠產生恐懼,還對兔子、狗、毛皮大衣等類似物體表現出泛化的恐懼反應。
這一實驗雖然驗證了人的恐懼情緒可以通過條件反射后天習得,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早期實證依據。
但參與實驗的小艾伯特,因為長期承受恐懼困擾,最終于1925年因腦水腫去世,年僅5歲,成為科學史上無法回避的黑暗篇章。
害怕沖水馬桶的女兒
作為新手爸媽,不知道各位看完上面那個實驗有什么感受?在育兒上是否有所啟發?
我剛看完這個實驗時,腦子里冒出來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女兒2歲時,我帶她去一個商場上廁所小便的畫面。
當時女兒想小便,我沒多想就抱她去了商場的公共廁所,廁所是那種自動感應式的抽水馬桶,就是你上完廁所站起來時,它會自動“嘩”的一聲流出水,沖干凈廁所。
作為成年人,這種廁所我們肯定習以為常了,但當時我沒意識到女兒是第一次上這種廁所,所以,也沒提醒她,待她上完廁所站起來那一刻悲劇就發生了。
那突然的“嘩”的一聲,嚇得她哇哇大哭,我抱著她哄了好久她才算安靜下來。
但從那之后,一直到七八歲,她在外面玩,只要是這種廁所她都寧愿尿褲子也不愿意上,并且還害怕較大的水流聲。
這時我才明白,我們成長環境中潛在的刺激與威脅,對孩子心理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象,一次不經意的驚嚇,便可能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正如小艾爾伯特的實驗,也如我女兒的經歷。
心理學研究發現:3個地方盡量別帶孩子去
第一個:突發性感官刺激的場所
鐵錘敲擊鐵棒的聲音,流水沖刷馬桶的聲音,為啥會讓孩子那么害怕?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聲音是突然的,突如其來的。
嬰幼兒聽覺與視覺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對高頻、高強度、快速移動、強烈對比的光線或者突然的光線變化較為敏感,比如,雷聲、突然關燈,可能引發“啟動反射”,從而產生恐懼。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盡量要少帶他們去這些容易發生突發性感官刺激的場所。
比如,嘈雜聲較多的建筑工地;會忽然放鞭炮的葬禮、墓地;會突然響起巨大喇叭聲的集市或大型商場促銷活動區等。
第二個:陌生不可控的環境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嬰幼兒進入6-9個月時,會進入“陌生人焦慮期”,這段時間他們對未見過的人和環境都會產生警覺甚至恐懼。
此外,這一階段的嬰幼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面對陌生且缺乏熟悉參照物的環境,比如空蕩蕩的大型倉庫、昏暗曲折的地下通道,容易觸發 “莫羅反射”,出現驚跳、哭鬧等強烈的應激反應 。
所以,像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大的火車站候車廳、布局復雜如同迷宮的地下停車場、堆滿奇形怪狀展品的陌生展覽館,以及裝修風格怪異、光線昏暗的主題餐廳等場所。
都可能會讓孩子因無法掌控環境,而陷入不安與恐慌,甚至可能留下長期的心理陰影,家長要盡量避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帶他們前往。
第三個,具有潛在威脅的環境
有什么事或物是你小時候到現在都無法忘記的恐怖記憶,還不時的回想起來?
這是我在知乎平臺上看到的一個提問,很多網友都回答了自己童年時期無法忘記的回憶。
查看了很多回答,我發現大家的恐怖回憶,都有同一個特征,那就是對自己存在潛在的威脅的活動。
比如,有的小時候突然被狗咬;晚上一個人去廁所突然停電了;還有去游樂園玩“空中飛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恐懼反應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大腦的威脅檢測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對潛在的危險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比如,晚上一個人去廁所突然停電,黑暗的環境會讓孩子感到孤獨和害怕,大腦就會本能的將這種突發情況視為潛在的危險,并將相關的記憶標記為“重要”,以便在未來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保護自己。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暴露在這些具有潛在威脅的環境中,以免他們的心理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以上3個場所你帶孩子去過嗎?是否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
歡迎各位家長評論區留言討論,供其他有類似困擾的網友參考~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