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中暉建宇主持建筑師徐輝撰寫的《現象與本征:明清巴蜀風土建筑的院落空間》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立足于巴蜀傳統城鄉建設環境的田野調查與技術深描,綜合闡述地域合力影響下的巴蜀風土院落空間特色。
《現象與本征:明清巴蜀風土建筑的院落空間》封面及扉頁。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供圖
書中提到,“特殊的氣候環境、多樣化的地形地貌、豐富的物質資源以及多元復雜的文化環境賦予巴蜀地區風土院落空間不可磨滅的特色性。這些風土院落空間類型復雜,在科學藝術和歷史文化方面皆具重意義。作為一種鮮活的文化技術建成實體延續至今,其空間文化原型與營建經驗必定會有助于當今富含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建筑的創造”。
該書將明清巴蜀風土院落空間作為研究主體,圍繞“建筑文化”“營造技術”及“材料建構”,以“現象與本征”合一的視野審視巴蜀風土院落空間,論述巴蜀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元因素下的風土院落空間的特色意涵,探討其現象機制及其本征特色。
同時,本書提出了巴蜀風土院落空間特色研究的關鍵性方法與路徑,初步構建了巴蜀地區風土院落空間的特色譜系,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風土院落空間的研究方法,為風土建筑的傳承與保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巴蜀風土院落實拍。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供圖
據了解,該書以“百科全書”式的綜合圖景系統呈現巴蜀風土院落空間的地域特色及其影響機制,對散落于巴蜀地區的風土院落展開全景式掃描,建立起涵蓋不同時空序列的巴蜀風土院落全息知識譜系。
全書采用“由表及里”的遞進式研究框架,涵蓋了理論建構、形制類型、文化因子與構筑技術,最后歸納總結了地域合力影響下的巴蜀風土院落空間特色。全書附有大量影像資料與測繪圖紙,便于讀者查閱。(段志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