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公司自2003年7月起,就沒有交付過一架可以打仗的F-35戰(zhàn)斗機,原因一直成謎,但公開的說法是存在軟件BUG。不過,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報道,F-35的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依賴一種鮮為人知的金屬——鎵。然而,中國控制著全球98%的精煉鎵供應,其對美國的出口限制正將這一技術奇跡推向危機邊緣。
核心部件AN/APG-81雷達,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發(fā)。中國的出口限制已導致鎵價格在2024年飆升50%以上,預計2025年還將繼續(xù)上漲。這不僅威脅F-35,還波及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和通信設備,揭示了美國國防供應鏈的戰(zhàn)略失誤。
ASQ-239“梭魚”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使用氮化鎵放大器,干擾敵方雷達和導彈制導系統(tǒng),對抗超音速導彈等高級威脅。F-35的通信系統(tǒng),包括多功能高級數據鏈(MADL),依賴基于鎵的組件。這些系統(tǒng)使F-35能在聯合行動中與艦艇、衛(wèi)星和地面部隊實時共享情報。
鎵短缺可能限制這些關鍵部件的生產,削弱F-35在高強度沖突中的效能。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警告,供應鏈危機可能迫使五角大樓優(yōu)先維護現有戰(zhàn)機而非生產新機,影響美國對盟友的承諾。
F-35計劃生命周期成本超1.7萬億美元,是軍事史上最昂貴的項目之一。洛克希德·馬丁每年生產約150架F-35,計劃到2025年初交付超1000架。洛克希德·馬丁已報告組件交付延遲,五角大樓雖在秘密儲存鎵,但儲量有限。國防后勤局嘗試從日本和德國采購,但其產量遠不及中國。業(yè)內人士警告,長期短缺可能迫使五角大樓對零部件配給,優(yōu)先某些平臺,削弱整體軍事準備。
鎵危機不僅限于F-35。EA-18G“咆哮者”電子戰(zhàn)飛機的氮化鎵干擾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均依賴鎵供應??梢哉f,鎵的短缺可能削弱美國在電子戰(zhàn)和安全通信領域的優(yōu)勢,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并非毫無對策,但解決方案充滿挑戰(zhàn):
供應鏈多元化:日本和德國正增加鎵產量,但僅占中國產量一小部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擁有鋁土礦潛力,但煉油設施建設需多年。
國內生產:五角大樓投資俄亥俄州鎵回收設施,預計2028年運營。電子垃圾回收鎵效率低且成本高。
替代材料:碳化硅等材料在研發(fā)中,但短期內無法取代砷化鎵或氮化鎵。
接下來,中國可能進一步限制銦、碲等材料,加劇危機。美國數十年來去工業(yè)化,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供應鏈風險,將關鍵材料外包給對手,鎵危機是對這一戰(zhàn)略失誤的嚴厲警示。當然,美國軍工缺的基礎原材料非常多,甚至連火藥和炸藥都依賴從中國進口。
當前,中美緊張局勢無緩和跡象。鎵危機讓美國軍工企業(yè)陷入一場危機,證明了一個道理:即使最先進的武器,其強度也取決于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美國能否在對手利用這一弱點前采取行動,將決定其空中霸權的未來。一個軍事大國,如果尖端武器生產出現幾年時間的中斷或大幅度推遲,就會帶來極為可怕的戰(zhàn)略影響。
特別是要重建生產鎵所需要的電解鋁產業(yè),不但面臨著嚴重的經濟效益問題,還面臨著電力短缺和環(huán)境挑戰(zhàn)等問題。這對去工業(yè)化的美國而言,想補上這個短板太難了。現在看起來,美國再想努力,一切都已經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