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場恐怖襲擊事件讓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兩個核武國家之間的潛在沖突正迅速升溫。印度軍方表示,從25日夜間到26日凌晨,印巴兩軍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沿線”進行輕武器互射,但是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對手之間的關系已降至多年來的最低點。事情起源于爭議不斷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針對游客的致命襲擊,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印度首席部長稱這是多年來針對平民的最惡劣襲擊之一。這起事件點燃了兩國長期積累的緊張關系,雙方迅速采取外交和軍事行動,使局勢瀕臨失控邊緣。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表示,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槍擊事件可能導致兩國之間爆發“全面戰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印度非要切斷巴基斯坦的水源,最后只能付諸戰爭了。
襲擊發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于周四取消了對方公民的簽證,巴基斯坦關閉了對印度飛機的領空。據印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針對阿拉伯海發布飛行員通知,啟動海軍實彈演習,并將其軍隊置于全面戒備狀態,以應對印度可能的軍事報復。與此同時,印度部署在阿拉伯海的“維克蘭特”號航母雖在襲擊前已處于該地區,但現正加強巡邏,以備不時之需。
印度政府內部也在討論對巴基斯坦進行有限空襲的可能性,類似2019年針對恐怖襲擊的報復行動。《印度時報》援引一名高級軍官的話稱:“除了全面戰爭,還有多種軍事選項可供選擇。”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公開集會上強硬表態:“印度將識別、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無論他們藏在哪里。”這一言論引發國內對軍事行動的強烈呼聲。
沖突的另一個潛在導火索是印度暫停《印度河水條約》的決定。該條約由世界銀行于1960年促成,允許兩國共享印度河水系的水資源,這對巴基斯坦的農業至關重要。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警告,任何中斷供水的行為將被視為“戰爭行為”,并表示將“動用國家全部力量”予以回應。這一爭端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敵對情緒。
自1947年從英國獨立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爭奪的焦點。兩國均聲稱對整個地區擁有主權,并為此打了四場戰爭,其中三場與克什米爾直接相關。2019年,印度對巴基斯坦境內一處圣戰營地發動空襲,巴基斯坦則以報復性空襲回應,雙方戰機甚至越過控制線展開交火。這是兩國自1971年戰爭以來首次公開空戰,也是有核武以來首次直接軍事對抗。
2019年晚些時候,莫迪政府取消了克什米爾的半自治地位,將其放在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這里被稱為世上最大的露天監獄,這一決定加深了地區緊張局勢。盡管2021年雙方續簽邊境停火協議,暫時維持了相對平靜,但此次襲擊徹底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對莫迪政府而言,其推動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又不得不通過采用非理性的強硬手段來樹立自豪感,這進一步增加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性。
盡管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潛在的沖突可能局限于外科手術式空襲,但兩國均擁有核武器的現實讓任何軍事行動都蒙上陰影。可以說,即使是有限的沖突也可能迅速升級,帶來災難性后果。中國作為巴基斯坦的主要武器供應商,可能在沖突中看到新型裝備的“展示機會”。比如梟龍-3、殲-10CE和紅旗9,海軍的054AP護衛艦,地面作戰的火炮、坦克等等。
我們需要關注一點,最近幾年巴基斯坦的主力作戰平臺都換成中國式的,而且已經形成作戰體系。而印度軍隊雖然軍費規模和軍隊人數非常大,每一個軍兵種都的主力裝備的來源都是五花八門,仍然是一個雜牌軍。雙方只要發生高技術戰爭,印度軍隊大概率會遭到迎頭痛擊,甚至會因為技術落后出現被碾壓的局面。
對中國而言,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中國的鄰國,而且還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任何戰爭都將對地區穩定造成毀滅性打擊,所心我們希望雙方都能將沖突保留在有限的范圍內,甚至能從通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
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避免讓克什米爾的悲劇演變為更大規模的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