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期待更多的生育友好崗
4月28日,在《2025上海民生訪談》節目中,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佳瑛在回應上海生育友好崗試點情況時表示,支持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工作環境友好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原則上提供給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工作量和薪酬基本不變,已有4000余人受益。(據4月28日澎湃新聞)
職場與家庭的兩難抉擇長期困擾著一些女性。全國婦聯調查顯示,82.7%的全職媽媽渴望重返職場,但傳統用工模式的剛性約束使得一些人陷入“退則失經濟保障、進則失育兒時間”的困境。上海的生育友好崗通過保留原崗位薪酬待遇、允許彈性工時等制度設計,創造了兼顧生育與工作的中間地帶,已讓4000余名女性兼顧育兒與職場發展。還有更多地方類似的媽媽崗試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這表明生育友好崗是緩解女性生育與就業矛盾的可行路徑。
但要讓生育友好崗真正惠及更多群體,必須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協同的成本分擔機制。企業設置彈性崗位意味著人力成本增加,僅靠道德倡導難以持續。上海推出的產假社保補貼政策具有示范意義——對用人單位為產假員工繳納的社保費用給予50%補貼,既減輕企業負擔,又保障了女性就業權益。這種“政策托底+企業讓利”的模式,應當成為各地推廣的基準范式,精準補好激勵短板。
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長效機制建設需瞄準三個維度精準發力。首先要搭建供需對接橋梁,相關部門可聯合婦聯建立生育友好崗信息平臺,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將企業釋放的彈性崗位與生育女性的就業需求精準匹配。其次要完善政策激勵體系,對提供媽媽崗的企業給予稅費減免、崗位補貼雙重支持,對設立哺乳室、托管驛站等設施的企業實施資金補貼。最后要重構生育保險制度,將企業為生育員工支付的社保成本納入統籌分擔范疇,降低用工顧慮。
當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企業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支持網絡日益完善,生育友好崗必將從零星試點發展為常態化的用工模式。這不僅能紓解千萬家庭的育兒壓力,更將在人口結構優化的進程中,書寫女性權益保障與經濟發展共贏的新篇章。(房清江)
來源:河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