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講課的王海紅
“教育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朵,而我,只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一名守護者。”作為一名扎根教育一線26年的教師,王海紅表達了對于教育事業的深刻感悟。
扎根教育一線26年,王海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從活力四射的體育教師到嚴謹求實的數學名師,從默默奉獻的普通教師到備受贊譽的全國優秀教師,王海紅的故事,是教育戰線上無數巾幗英雄的縮影,更是對“用心做教師,用愛做教育”理念的生動踐行。她用愛與智慧,在三尺講臺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教育畫卷。
1998年,王海紅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回到家鄉平遙縣,成為一名體育教師。兩年后,根據學校安排,她轉型為數學教師。面對全新的挑戰,王海紅開啟了學習模式。她以書為伴,以燈為友,夜以繼日地鉆研教材,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摸索,巧妙地將體育運動的活力與數學的嚴謹相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009年8月,她被調入柳林縣實驗小學。雖然“戰場”發生了改變,但憑借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王海紅先后榮獲山西省“十佳教師”、山西省骨干教師、山西省教學能手等多項榮譽,實現了從體育教師到數學名師的華麗轉身,用實力證明了“巾幗不讓須眉”。
2019年,通過競聘,王海紅又進入柳林縣上海實驗小學,不久后成為教導主任。在孜孜不倦的教學實踐中,王海紅不僅關注自身的成長,更致力于團隊的共同進步。她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帶領教研團隊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共同構建了《學、想、探、練、評五段教學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她又深入研究作業設計,力求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切實提升教學質量。2023年,在王海紅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她所在的學校被山西省教育學會授予“課改實驗基地校”。
“教育是一門靜待花開的藝術,需要耐心和智慧。”王海紅深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天賦和潛能,需要個性化的關注和引導。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誠地與學生溝通交流,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努力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她特別關注特殊學生群體,對學習困難、家庭遭遇變故、性格孤僻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她還積極與家長溝通,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與家長們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教育就是要用差異化的雨露滋養不同的幼苗,讓他們都能茁壯成長。”王海紅如是說。她的智慧和耐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讓孩子們在自信和快樂中茁壯成長。
王海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也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在榮譽的背后,是她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擔當。2019年至2022年,是新學校揚帆起航的關鍵三年,也是她兩個兒子外出求學、公公重病住院急需家人照顧的三年。面對工作、家庭和子女教育的多重壓力,王海紅沒有退縮,她在車廂備課,在醫院走廊批改作業,用“時間折疊術”兌現了三個承諾:教學質量不下滑,母愛情懷不缺席,子女孝心不留遺憾。
“所有暗夜里的跋涉,終將化作黎明時的霞光。”王海紅一顆向光而行的堅韌心,詮釋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也樹立了一個新時代女性的榜樣。
“我堅信,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事業。下一步,我將會如竹般堅韌不拔,在‘雙減’等改革中勇擔重任;如水的包容,用柔性管理營造和諧教育生態;如光般溫暖,以生命影響生命,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愿我們永遠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路。每一個生命都能在愛與關懷中綻放光彩。”王海紅篤定地說。(文/圖 本報記者 劉少偉)
來源:呂梁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